:::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陸龜蒙--「士不成士」的隱居者難題探論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李奇鴻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Chi-hu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3
頁次:頁47-83
主題關鍵詞:陸龜蒙隱士晚唐士不成士幽憤Lu GuimengRecluseLate Tang ChinaIncomplete role of literatiHidden resent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2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蕭馳(20130300)。問津「桃源」與棲居「桃源」--盛唐隱逸詩人的空間詩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玉成(20100600)。詩與時:陶詩與中古時間詞語。東華漢學,11,29-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賈晉華(19981200)。「平常心是道」與「中隱」。漢學研究,16(2)=32,317-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逢雨(19841200)。唐代道教徒式隱士的崛起:論李白隱逸求仙活動的政治社會背景。清華學報,16(1/2),2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偉倫(20071200)。六朝隱逸文化的新轉向--一個「隱逸自覺論」的提出。成大中文學報,19,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國棟(19590800)。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新亞學報,4(1),211-304+左7-左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雲波(1995)。陸龜蒙的隱逸心態對文學創作的影響。棗莊師專學報,1995(1),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麗華(20101200)。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臺大中文學報,33,18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桂珍(20161200)。史傳敘事裡的兩種隱逸範式--以范曄〈逸民列傳〉、沈約〈隱逸列傳〉為研究對象。東華漢學,24,6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長遠(20180500)。皮日休、陸龜蒙與道家--晚唐儒家復興的一個側面。臺大文史哲學報,89,77-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奇鴻(20190300)。納詩入志--范成大《吳郡志》運用詩歌材料的新創與特色。漢學研究,37(1)=96,83-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奇鴻(20201200)。不安頓的隱士--唐末司空圖自保心態下的書寫策略。政大中文學報,34,4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翔飛(19790300)。論唐代的隱逸風氣。中國書目季刊,12(4),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立群(1985)。陸龜蒙的文學思想--兼論陸龜蒙唱和詩與《笠澤叢書》成就差異的原因。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2),4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翰、夏明帥(2013)。平戎策換種樹書--論陸龜蒙隱逸及其意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03-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山林(1996)。陸亀蒙の隠居について。中国文学論集,25,3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葛曉音(2013)。中晚唐的郡齋詩和「滄州吏」。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0(1),8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凌宇(2006)。關注現實,哀歌人生--晚唐詩人陸龜蒙的憤世文學思想初探。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14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貽焮(1980)。唐詩論叢。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瑤(1956)。中古文學史論集。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積六(1980)。黃巢起義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定廣(2006)。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寧(2002)。唐宋之際詩歌演變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義慶(1974)。世說新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讜、周勛初(2008)。唐語林。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陶潛、龔彬(2007)。陶淵明集校箋。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書局編輯部(1999)。全唐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亨、鄭玄、孔穎達(1980)。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思煒(1997)。白居易集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劍鋒(2002)。元前陶淵明接受史。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錫九(2004)。皮陸詩歌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卓遵宏(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競(1994)。全漢賦。台北:之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弱水(2016)。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宗國(1992)。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姚思廉(1997)。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元好問、郝天挺、廖文炳(1979)。唐詩鼓吹箋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陸龜蒙、何錫光(2015)。陸龜蒙全集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敏求(1981)。長安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田菱、張月(2014)。閱讀陶淵明。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毛漢光(19880000)。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仲謀(1998)。兼濟與獨善:古代士大夫處世心理剖析。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葛曉音(1993)。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根本誠(1952)。專制社會における抵抗精神:中國的隱逸の研究。創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仁祥(19950000)。先秦兩漢的隱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定保、姜漢椿(2003)。唐摭言校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譚凱、胡耀飛、謝宇榮(2017)。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鍾書(1984)。談藝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肅、許德楠、李鼎霞(1984)。大唐新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非子、王先慎(2015)。韓非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神樂岡昌俊(2000)。隱逸の思想。ぺりか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在慶(2011)。聽濤齋中古文史論稿。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白居易、謝思煒(2006)。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司馬光、胡三省、章鈺(1956)。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瑜(20120000)。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松、孟二冬(2003)。登科記考補正。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昫(1997)。舊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元好問、姚奠中(1990)。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璧雍(1982)。人與社會: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與隱。抒情的境界。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