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機廠保存與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初期過程初探--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的文化資產再生個案分析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林宜珍
作者(外文):Lin, Yi-che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4:3
頁次:頁35-59+61
主題關鍵詞:臺北機廠文化資產再生國家鐵道博物館行動者網絡理論文化政治Taipei Railway WorkshopRevita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National Railway MuseumActor-network theoryCultural poli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2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林崇熙(20080700)。文化再生產: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哲學芻議。文資學報,4,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玉豐(19990900)。朝向技術遺址蒐藏的理論建構--以臺泥高雄廠址作為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蒐藏新指向的探討。科技博物,3(5),7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oods, Michael(1998)。Researching Rural Conflicts: Hunting, Local Politics and Actor-network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4(3),321-340。  new window
4.李承嘉(20050300)。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nnett, T.(2007)。Making Culture, Changing Society: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studies"。Cultural studies,21(4/5),610-629。  new window
6.李承嘉、廖本全、戴政新(20100500)。地方發展的權力與行動分析:治理性與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的比較。臺灣土地研究,13(1),9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rrett, Jennifer、邱家宜(20121000)。追求民主--作為公共空間的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26(4),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華志(20051000)。藝文空間發展與都市再生:從臺北市空間再利用觀察。博物館學季刊,19(4),85-97+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寶寧(20190400)。從藝術介入、創意市集到社區記憶再現--大稻埕都市再生的後博物館想像。博物館學季刊,33(2),2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明珊(20180400)。當代國家博物館作為文化治理與後博物館的接觸地帶--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32(2),37-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耘昇(2012)。臺灣工業技術演進兩甲子的見證。鐵道情報,24(205),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謁政(20160700)。資產.文化.觀光的凝視與美學建構。環境與藝術學刊,17,12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育忠、蔡敦浩、洪榮志(20150600)。文化產業群聚如何促動凋敝社區再生發展--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產業與管理論壇,17(2),30-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欣怡(2015)。臺北機廠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文化新地標。博物館簡訊,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銘彰(2012)。臺北機廠能走奧塞美術館的路嗎?。鐵道情報,24(205),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allon, M.(1984)。Some elements of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the fishermen of Saint-Brieuc Bay。Sociological Review,32(1),196-233。  new window
17.林崇熙(20070700)。文化資產詮釋的政治性格與公共論壇化。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1),64-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文源(20070400)。論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行動本體論。科技、醫療與社會,4,65-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原大學建築系(2016)。臺北機廠活化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實施計畫。文化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2014)。研擬籌設新美術館規劃研究案。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銘(2015)。臺北機廠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建築學會(2015)。臺北市市定古蹟台北機廠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聯宜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2)。鐵路局臺北機廠古蹟保存及再利用整體規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惠婷(2012)。鐵路局臺北機廠鐵道檢修產業之技工職場生活史(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萱萱(2019)。「北廠開門!」--臺北機廠文史守護聯盟的公民參與及遺產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Zukin, Sharon、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2012)。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mith, Laurajane(2006)。Uses of Heritage。Routledge。  new window
3.Landry, Charles、楊幼蘭(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譽騰(2003)。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臺北:五觀藝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Latour, Bruno(1987)。Science in Action: How to Follow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rough Socie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洪致文(2016)。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殷寶寧(20170000)。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臺北:主流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2011)。臺北市都市更新成果特輯2006-2011。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臺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ooper-Greenhill, Eilean(2000)。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其他
1.策威開發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臺北機廠遷建後土地開發策略規劃暨都市計畫變更委託技術服務案,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源(20101200)。由非現代政治的難題到在地策略:評《我們未曾現代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