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樂象理論語境中的〈聲無哀樂論〉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林凱
作者(外文):Lin, Kai
出版日期:2021
卷期:51:4
頁次:頁679-706
主題關鍵詞:聲無哀樂論嵇康和聲無象樂象樂記Sheng wu aile lunJi KangHarmonic voice without symbolsMusical symbolsYuejiVoix harmonieuse n'ayant pas de symboleSymboles musicaux声無哀楽論嵆康和声無象楽象楽記Harmonie ohne symbolikMusikalische symboli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周大興(20081200)。平行或異軌:嵇康〈聲無哀樂論〉的心聲關係。鵝湖學誌,41,2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亞林(1991)。音樂自由形式論--《聲無哀樂論》新探。文藝理論研究,1991(2),5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璉璋(19940300)。嵇康思想中的名理與玄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25-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璉璋(19970300)。玄學中的音樂思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5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修海林(199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音樂教育。音樂藝術,1997(2),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美燕(20010300)。從「聲無哀樂論」探析嵇康的「和聲」義。鵝湖,26(9)=309,40-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修海林(1985)。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聲無哀樂論》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5(2),46-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冠宏(20050500)。當代〈聲無哀樂論〉研究的三種論點商榷。東華漢學,3,8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杰(2016)。藝術理論抑或政治哲學?--嵇康樂論的性質再探討。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2),15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立華(2006)。時代的獻祭。讀書,2006(7),12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莉(2010)。論嵇康「和聲無象」觀對儒家樂象論的批判。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0(4),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莉(2011)。「樂之為體以心為主」--論嵇康的樂象論。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2),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玉安(2005)。嵇康「和聲無象」說解析--兼談漢魏時期所流行的樂象觀。學習與探索,2005(4),153-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壽、裴松之(1971)。三國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仲德(1997)。《樂記》《聲無哀樂論》注譯與研究。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子顯(1972)。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仲德(2003)。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童強(2006)。嵇康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外廬(1957)。中國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澤厚、劉綱紀(1999)。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桂珍(20100000)。境界・思維・語言:魏晉玄理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玉安(2019)。聲無雅鄭--嵇康的音樂美學與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玄(2014)。禮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嵇康、戴明揚(2014)。嵇康集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勰、王利器(1980)。文心雕龍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阮籍、陳伯君(1987)。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毛亨、鄭玄、孔穎達、龔抗雲、肖永明(1999)。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2006)。才性與玄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嘉錫、周祖謨、余淑宜(1983)。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