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政府初期「省地位」的演變與發展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吳傳國
出版日期:1990
卷期:44
頁次:頁103-126
主題關鍵詞:省地位國民政府發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7
  • 點閱點閱:13
期刊論文
1.涂懷瑩(19801200)。我國立憲運動之史的回顧與檢討。近代中國,20,5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儲國珍(19221125)。省憲問題。東方雜誌,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祿煜(1937)。我國地方制度改革芻議。東方雜誌,34(14),6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家儉(19810500)。民初地方行政制度現代化的探討(1912-1916)。歷史學報,9,229-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傳國(1989)。國父「省地位」主張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科(1970)。憲政要義。臺北:雲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鄒魯(1945)。中國國民黨史略。重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霖(1968)。戰前之中國憲政制度。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玉法(1980)。現代中國史。臺北:經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永敬(1981)。民國胡展堂先生漢民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端升、薩師炯(1946)。民國政制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宗懋(1963)。清代督撫制度。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志淵(1977)。中國憲法與政府。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errfahrdt, H.、王家鴻(1982)。孫中山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經熊、黃公覺(1937)。中國制憲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春惠(1983)。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一山(1967)。清代通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春惠(1978)。民國憲政運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茹玄(1947)。增訂中國憲法史。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申慶璧(1968)。國父憲法理論體系。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佘念堂(1959)。中國地方自治問答。臺北:大中國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近代史學教學研討會(1978)。中國近代史。臺北:幼獅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幼炯(1962)。中國近代法制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幼炯(1961)。三民主義之理論與制度。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其昀(1951)。黨史概要。臺北:中央改造委員會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宗黃(1954)。中國地方自治總論。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啟學(1962)。中國政府。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Ljkert, Rensis(1967)。The Human Organizatio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window
25.Organski, A. F. K.(1967)。The Stage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New York。  new window
26.李劍農(1965)。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荊知仁(1984)。中國立憲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金鑑(1953)。均權主義的政治原理和歷史背景。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40712)。讀初稿修正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雪兒(19130306)。奈何有地方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中山(1981)。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國父全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對於政治報告案」。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孝儀(1978)。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彙編。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cowity, Donald L.(1971)。Multiracial Politic in the States: Toward a Theory of Conflict。Issue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new window
5.凃懷瑩(1979)。中國憲法選輯。中華民國憲法原理。臺北:凃懷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右任(1978)。放棄訓政與中國革命之危機。于右任先生年譜。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科(1937)。擔任院長經過與今後的希望。中國制憲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9)。集中國力挽救危亡案。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37)。憲草會的組成。中國制憲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7)。孫哲生院長關於憲法言論。中國制憲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37)。憲法草案初稿修正案意見書審查報告。中國制憲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鳴盛(1978)。憲草修正案發表後再論省制。民國憲政運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秉常(19771225)。國民政府立法院起草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經過。實施憲政。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科(1962)。制憲經過及憲法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國近代法制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中山(1981)。自治制度為建設之礎石。國父全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hesneaux, Jean(1969)。The Federalist Movement in China, 1920-3。Modern China's Search for a Political For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17.孫中山(1981)。制定建國大綱宣言。國父全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