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四:裝飾品類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鄧淑蘋
出版日期:1991
卷期:8:4
頁次:頁1-54+54_1-54_12
主題關鍵詞:玉器新石器時代裝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鄧淑蘋(19880900)。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1976)。湖北松滋縣桂花樹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76(3),187-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州市博物館(1979)。鄭州大河村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3),301-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1),3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聞廣(1990)。中國古玉的研究。建材地質,1990(2),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俊勇(1989)。大連出土的岫玉器及有關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2),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四川長江流域文物保護委員會文物考古隊(1961)。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記略。文物,1961(11),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蘇(1978)。圩墩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8(4),22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南京博物院(1982)。江蘇越城遺址的發掘。考古,1982(5),463-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洛陽博物館(1978)。孟津小潘溝遺址試掘簡報。考古,1978(4),244-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臨汾地區文化局(1980)。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0(1),1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明華(1989)。良渚玉戚研究。考古,1989(7),624-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聞廣(1986)。蘇南新石器時代玉器的考古地質學研究。文物,1986(10),4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嚴文明(1987)。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文物,1987(3),3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敦願(1972)。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1972(4),5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淑蘋(19850900)。瑱與耳飾玦:由考古實例談古玉鑑定。故宮文物月刊,3(6)=30,77-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巳奈夫(1973)。佩玉と綬--序説。東方學報,45,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廣東省博物館、曲江縣文化局石峽發掘小組(1978)。廣東曲江石峽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8(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鄧淑蘋(19860900)。古代玉器上奇異紋飾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4(1),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鄧淑蘋(19881000)。由「絕地天通」到「溝通天地」[玉璧與琮]。故宮文物月刊,6(7)=67,1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巳奈夫、楊美莉(19910900)。中國古代遺物上所表示的「氣」之圖像性表現。故宮學術季刊,9(1),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臧振華(19901200)。論臺灣的細繩紋陶文化--兼論臺灣史前文化來源問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田野考古,1(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文薰、連照美(19841000)。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48-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鄧淑蘋(19900800)。遺珍集錦--人紋古玉。故宮文物月刊,8(5)=89,5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宋文薰(19891000)。史前時期的臺灣。歷史月刊,21,68-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遼寧省博物館、旅順博物館、長海縣文化館(1981)。長海縣廣鹿島大長山島貝丘遺址。考古學報,1981(1),6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守道(1984)。三星他拉紅山文化玉龍考。文物,1984(6),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Andersson, J. G.(1943)。Re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5。  new window
30.上海市交管會(1962)。上海市青浦縣崧澤遺址的試掘。考古學報,1962(2),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隊(1983)。1980秋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臨汾地區文化局(1983)。山西襄汾陶寺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3(1),3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1990)。山東臨胸朱封龍山文化墓葬。考古,1990(7),587-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思禮(1959)。山東安秋景芝鎮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考古學報,1959(4),1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方殿春、劉葆華(1984)。遼寧阜新胡頭溝紅山文化玉器墓的發現。文物,1984(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巴林右旗博物館(1987)。內蒙古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調查。考古,1987(6),507-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石龍過江水庫指揮部文物工作隊(1956)。湖北京山、天門考古發掘簡報。考古通訊,1956(3),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田園(1989)。蒼鷹振羽、玉面冠巾--石家河出土玉器。江漢考古,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四川省博物館(1981)。巫山大溪遺址第三次發掘。考古學報,1981(1),461-4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甘肅省博物館(1978)。武威皇娘娘臺遺址第四次發掘。考古學報,1978(4),421-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江蘇省文工隊(1962)。江蘇邱縣劉林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考古學報,1962(1),8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9)。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9(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文信(1954)。依蘭倭肯哈達的洞穴。考古學報,1954(7),6-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永憲、霍巍(1990)。我國史前時期的人體裝飾品。考古,1990(3),255-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恭篤(1986)。遼寧凌源縣三官甸子城子山遺址試掘報告。考古,1986(6),497-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龍章(1985)。淺談石家河文化。江漢考古,1985(3),4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第一隊(1958)。鄭州西郊仰韶文化遺址發掘簡報。考古通訊,1958(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62)。河南偃師湯泉溝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試掘。考古,1962(11),562-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河姆渡遺址考古隊(1980)。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二期發掘的重要收穫。文物,1980(5),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昌濰地區文管組(1980)。山東諸城呈子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玉賢(1982)。河姆渡的原始藝術。文物,1982(7),6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巳奈夫(1981)。良渚文化の玉器若干をじぐつこ。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誌,340,2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巳奈夫(1989)。紅山文化所謂馬蹄形玉箍について。史林,72(2),11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林巳奈夫(1989)。中國古代の遺物に表された「氣」の圖像的表現。東方學報,61,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南京博物院(1956)。新沂花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概況。文物參考資料,1956(7),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南京博物院(1978)。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若干問題的探析。文物,1978(4),4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南京博物院(1981)。江蘇吳縣張陵山遺址發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6,2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南京博物院(1990)。一九八七年江蘇新沂花廳遺址的發掘。文物,1990(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1978)。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8(1),39-94+140-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荊州地區博物館(1987)。湖北荊門、鐘祥、京由、天門四縣古遺址調查。文物資料叢刊,10,44-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荊州地區博物館、鐘祥縣博物館(1987)。鐘祥六合遺址。江漢考古,1987(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夏鼐(1984)。所謂玉璿璞不會是天文儀器。考古學報,1984(4),403-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常州市博物館(1974)。江蘇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調查和試掘。考古,1974(2),10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連照美(19891000)。臺灣東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歷史月刊,21,94-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郭大順、張克峰(1984)。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紅山文化建築羣址發掘簡報。文物,1984(1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宣佩、張明華(1980)。青埔縣崧澤遺址第二次發掘。考古學報,1980(1),2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明華(1990)。良渚玉符試探。文物,1990(12),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湖北省博物館(1976)。盤龍城一九七四年度考古紀要。文物,1976(2),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敬國、楊德標(1989)。安徽含山出土一批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文物,198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華東文物工作隊(1954)。四年來華東區的文物工作及其重要的發現。文物參考資料,1954(8),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楊建芳(19830000)。中國史前五種玉器及其相關問題。新亞學術集刊,4,1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楊建芳(1987)。大溪文化玉器淵源探索--兼論有關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傳播、影響的研究方法。南方民族考古,1987(1),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聞廣(1990)。對「江蘇省漂陽縣透閃石岩研究」一文的補充。岩石礦物學雜誌,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鄭健(1983)。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古玉研究。考古學集刊,1983(3),218-224+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鄭健(1986)。吳縣張陵山東山遺址出土玉器鑒定報告。文物,1986(10),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與積石家羣發掘簡報。文物,1986(8),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薛理勇(1985)。良渚文化「玉錐形器」的用途、名稱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2),108-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戴應新(1977)。陜西神木縣石峁龍山文化遺址調查。考古,1977(3),154-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南京博物院(1958)。南京市北陰陽營第一、二次的發掘。考古學報,1958(1),7-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黃宣佩(1987)。略論我國新石器時代玉器。上海博物館集刊,1987(4),150-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安徽省文物工作隊(1982)。潛山薛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1982(3),283-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戴應新(1988)。神木石峁龍山文化玉器。考古與文物,1988(5/6),239-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林已奈夫、楊美莉(19911100)。中國古代遺物上所表示的「氣」之圖像性表現。故宮學術季刊,9(2),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黃士強(19750600)。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4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鄧淑蘋(198709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一:璧與牙璧。故宮學術季刊,5(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鄧淑蘋(199009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三:工具、武器及相關的禮器。故宮學術季刊,8(1),1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鄧淑蘋(198812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二:琮與琮類玉器。故宮學術季刊,6(2),1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宋文薰(1989)。論臺灣及環中國南海史前時代的玦形耳飾。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117-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士強(1984)。臺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連照美(1986)。卑南遺址發掘資料整理報告第三卷:遺址堆積層次及文化層出土遺物之分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光周(1985)。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照美、宋文薰(1986)。臺北圓山遺址現況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室(1985)。鄒縣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館(1963)。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故宮古玉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大澂(1889)。古玉圖考。上海:同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sang, Cheng-hwa(1991)。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 islands。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ew window
6.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山東省博物館(1959)。山東文物選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1974)。大汶口。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3)。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81。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山彪鎮與琉璃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5)。京山屈家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文薰、連照美(1987)。卑南遺址第9-10次發掘工作報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東京國立博物館(1987)。大英博物館所藏日本•中國美術名品展。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香港:兩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故宮寶笈」銅器、玉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連照美、宋文薰(1989)。臺東縣卑南文化公園考古試掘報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鹿野忠雄(1946)。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建芳(1982)。中國古玉書目。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鄧淑蘋(1985)。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上村嶺虢國墓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宋文薰、連照美(1988)。卑南遺址第11-13次發掘工作報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魏遠享,卜昭文(19900208)。紅山文化遺址又發現五千年前金字塔形巨型建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志廉(19880617)。龍山文化玉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照美(1991)。卑南遺址出土「玦」耳飾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建芳(1991)。石家河文化玉器及其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遠享,卜昭文(19900208)。阜新查海出土七、八千年前的玉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u, Hung(1990)。A Great Beginning, Ancient Chinese Jades and the Origin of Ritual Art。Chinese Jades from the Mu-Fei Collection。London:Bluett & Sons。  new window
2.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1987)。玉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永抗(1989)。良渚玉器上神崇拜的探索。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連照美(1989)。臺灣臺北圓山遺址。往來成古今--中國重大考古發現。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連照美(1989)。臺灣臺東卑南遺址。往來成古今--中國重大考古發現。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淑蘋(1982)。山川精英--玉器的藝術。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