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抽象的感性」下的變革論者﹣﹣以康有為為例的精神現象學式的哲學解析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林安悟
出版日期:1992
卷期:19:2=213
頁次:頁132-146
主題關鍵詞:哲學康有為現象現象學精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98
  • 點閱點閱:26
圖書
1.Spengler, Oswald、陳曉林(1975)。西方的沒落。臺北:華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68)。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之洞。勸學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源。海國圖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啓超。康南海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68)。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安梧(1989)。王陽明的本體實踐--以「大學問」為核心的展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汛森(1986)。激烈的「託古改制」論對古代信史造成的破壞--以廖平、康有為為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安梧(1989)。近現代哲學之思想義涵及其啓蒙曙光。中國哲學家與哲學專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公權(1980)。理想與現實--康有為的社會思想。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友蘭(1989)。戊戌變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康有為。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1987)。人性史哲學的核心論題。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黑格爾、賀自昭、王玖興(1984)。譯者導言。精神現象學。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O'Brien, George Dennis(1975)。歷史的課題。Hegel on Reason and History--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lcago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