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已婚婦女的問題與家庭福利政策之探討
書刊名:東吳社會工作學報
作者:謝秀芬
出版日期:1995
卷期:1
頁次:頁1-35
主題關鍵詞:婦女福利婦女問題家庭角色家庭需求家庭政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
  • 點閱點閱:38
     本文主要在探討台灣已婚婦女的生活現狀,包含一般婦女(未就業和就業者)和特殊境遇婦女(離婚、喪偶和受虐受暴者),從台灣婦女的一般生活面向的了解到下列五方面困擾與問題需求之分析:多重角色壓力及工作地位之不平等,經濟生活缺乏保障,配偶,長輩相處和照顧的問題,教養子女的問題、法律保障的問題。   為解決或預防婦女問題的政策考量上,基於一般已婚婦女或特殊境遇的已婚婦女所遭遇的問題,皆與家庭有關,凡與家庭有關的問題都應該歸屬於家庭福利法或家庭政策來解決而非婦女福利法。故本文進而探討一套包括立法、福利服務等層面能對婦女的育兒、工作、照顧家人、經濟生活、兩性平等等加以保障的家庭福利政策之意涵。   各國為了因應日增的婦女就業率和保障婦女的權益所定的立法,已不再以婦女為對象,而是以保障兩性機會與權力均等為前題。福利措施的提供上多半以家庭為單位,屬兩性共享的選擇性福利措施,考慮婦女多重角色壓力,工作的平等,經濟的保障,子女教養,法律上的保障。由於東西方家庭之差異,社會安全制度或社會保險制度規劃時,各種年金的給付與住宅、稅賦和福利服務,如在宅服務、托兒、托嬰服務等均能與之配合之前瞻性考量,是我國未來家庭政策之方向。
期刊論文
1.謝秀芬(19800600)。現代家庭的婚姻關係研究。東海學報,21,173-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高橋(19850500)。臺灣地區就業婦女、家庭主婦及家庭穩定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1,185-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avis, L. V.、Hagen, J. L.(1992)。The Problem of Wife Abuse: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Social Work,37(1),15-26。  new window
4.呂麗絲(19921000)。家庭價值觀的重建與父職教育的推廣。社教雙月刊,51,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淑貴、崔伊蘭(19870310)。已婚就業女性知識分子的家庭與事業觀。中國論壇,23(11)=275,13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維安(19920700)。從生活領域論兩性之不平等。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2),135-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dman, Hyman(1967)。Marital Power in France, Greece, Yugoslav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ross-National Discuss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9(2),320-324。  new window
8.陳皎眉、藍釆風(19920100)。Daily Life Demands, Social Support, Life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of working Women and Housewiv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1),119-127。  new window
9.謝秀芬(19891200)。臺北市失偶母親的困擾與福利需求之研究。東吳政治社會學報,13,329-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季瑋珠(19920300)。家庭疾病照顧與婦女角色之研究。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雜誌,1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Pleck, J. H.(1977)。The Work-family Role System。Social Problem,25,417-427。  new window
12.尤美女(1989)。國內與婦女有關的法律,那些法律對婦女不公平,婦女需要什麼法律--談婦女福利立法的取向與型態(座談會)。社區發展季刊,46,158-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慶春、高淑貴(1986)。有關已婚婦女的性別角色態度。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集刊,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麗絲(1988)。我國婦女福利現況檢討及發展取向。社區發展季刊,46,166-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永新(19920600)。香港是否需要制定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58,299-3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淑貴(19821000)。變遷社會中母子關係調適之研究: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比較。農業推廣學報,6,141-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碧霞(19870300)。現代社會婦女福利之內涵。社區發展季刊,37,6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雅麗(19940900)。婦女福利服務之我見。社區發展季刊,67,165-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煜輝(19890600)。西德母親保護法--兼談婦女福利的意義與內涵。社區發展季刊,46,39-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老師月刊(1984)。家庭與事業兩全其美?。張老師月刊,14(6),2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瑩(19910600)。從兩性關係的觀點談婦女福利的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20(1),235-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秀芬(19910300)。現代職業婦女的生活與家庭福利。社會福利,9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Barbaro, F.(1978)。The Case Against Family Policy。Social Work,24(6),447-456。  new window
24.Zimmerman, S. L.(1984)。The Mental Retardation Family Subsidy Program: Its Effects on Families With a Mentally Handicapped Child。Family Relations,33(1),105-118。  new window
25.伊慶春(19910700)。臺北地區婚姻調適的一些初步研究發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2),151-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呂玉瑕(19841200)。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之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6,111-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燕(19920600)。婦女生活壓力知覺與應對模式--多元角色的觀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1,161-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簡春安(19911000)。國內婦女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當代社會工作學刊,1,87-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若璋(19920300)。臺灣婚姻暴力之本質、歷程與影響。婦女與兩性學刊,3,117-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若璋(19920600)。臺灣婚姻暴力高危險因子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1,123-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呂玉瑕(19820700)。現代婦女之角色態度的價值延伸現象。思與言,20(2),3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慧君(1989)。婦女角色困境與挑戰--女人生涯的省思與蛻變。當今婦女角色定位研討會。崇她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伊慶春(1989)。婦女研究對家庭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當今婦女角色定位研討會。崇她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萬億(1994)。貧窮家庭與社會救助。迎接國際家庭年--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福利體系研討會。臺北市社會局。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教裕(1994)。老人與家庭政策:家庭關係的內涵及意含的探討。家庭與社會福利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淑貴、伊慶春(1986)。男女兩性職業選擇之比較研究。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皎眉(1989)。從性別差異的研究看女性角色的變遷與突破。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研討會。崇她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火生(1994)。歐美各國家庭政策與社會福利。迎接國際家庭年--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福利體系研討會。臺北市社會局。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內政部(1992)。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內政部(1993)。臺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伊慶春(1991)。夫妻權力與婚姻調適之進一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內政部(1993)。臺閩地區人口統計。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淑貴、伊慶春(1986)。台灣已婚職業婦女子女照顧問題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清富(1994)。單親家庭現況及其因應對策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瑩(1991)。台灣省都市地區婦女福利需求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麗容、林顯宗、薛承泰(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畫與整合--婦女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秀芬、馬宗潔(1989)。臺北市離婚喪偶婦女福利需求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明穗(1986)。家庭型態、夫妻知覺一致性與婚姻滿足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麗蘭(1990)。台灣地區制造業已婚女性作業員福利需求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素櫻(1979)。一個都市社區中家庭主婦之價值觀及其家庭角色之扮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oroney, R. M.(1986)。Shared responsibility: families and social policy。New York:Aldine De Gruyter。  new window
2.行政院主計處(199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瑩(1992)。台灣省鄉村地區婦女福利需求之研究。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obinson, John、Juster, Thomas、Stafford, Frank(1976)。American's Use of Time。Ann Arbor, Mich.: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new window
5.謝秀芬(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會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Zimmerman, Shirley L.(1988)。Understanding Family Policy: Theoretical Approaches。Newburry Park, CA:Sage。  new window
7.王麗容(1992)。台北市婦女就業與兒童福利需求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內政部(1993)。臺灣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91)。台灣省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伊慶春、蔡瑤玲(1993)。台灣省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灣省政府社會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力資源運用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3)。勞動統計情勢分析彙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為元、廖榮利(1985)。蛻變中的婦女。臺北:大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ammerman, S. B.、Kahn, A. J.(1978)。Family Policy。Columbia University。  new window
15.Myrdal, A.(1968)。The Nation and The Family。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window
16.Scanzoni, J.(1983)。Shaping Tomorrow's Family: Theory &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Newbury Park, CA:Sage。  new window
17.謝秀芬(1986)。家庭與家庭服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Zill, Nicolas、Rogers, Carlyn C.(1988)。Recent trends in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The changing American family and public policy。Washington, D. C.: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new window
2.高雄市社會局(1993)。婦女福利服務的理念與前瞻。高雄市社會局婦女中心年慶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rshner, C.(1981)。The Pro-family Movement Policy and Traditional Values。What is Pro-family Movement Policy。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Bush Center。  new window
4.伊慶春、蔡瑤玲(1989)。臺北地區夫妻權力的分析--以家庭決策為例。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所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