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境界形上學」的繼承、釐清和批判與道家式存有論的提出
書刊名:鵝湖
作者:賴錫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Shyi-sa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3:6=270
頁次:頁20-31
主題關鍵詞:境界形上學道家存有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86
     要確切理解老莊形上智慧的全幅內容,基本上,必得對「無為」、「道」、「自然」、「生」、「無」、「有」、「物」...... 等中心觀念有最源初的把握; 所謂這最源初的把握,除了各別釐清以上諸觀念自身的意義外,其實,最精微處還是在整體掌握各觀念彼此間的份位與層次關係。同樣地,要討論牟宗三先生對老莊形上智慧的詮釋和論斷,亦必需透過其對以上諸觀念的理解和層次關係的安排上是否都穩當盡諦,來加以再分析再反思;並進而檢討其論斷老莊形上智慧時所用的三大核心觀念:「實踐的形上學」、「境界的形上學」、「主觀境界的形上學」,以期從此探討中貞定出:何者可被繼承、何處得再釐清、何處當得重建。本節將通過此三個論題來進行: (1)「無為」的工夫義與「實踐的形上學」之基本繼承 (2)「無為」的境界義與「境界的形上學」之相關釐清 (3)「主觀境界形上學」的批判與道家式存有論的提出
期刊論文
1.賴錫三(19970700)。莊子對形上學思考的批判與超形上學進路的指點。文明探索,10,28-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灼(19920600)。王弼與郭象玄學思想之異同。東海學報,33,12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清松(1987)。莊子論自我之構成。國際方東美哲學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87)。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西田幾多郎(1989)。善之研究。北京:大陸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eidegger, Martin。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  new window
6.劉述先。當代儒學發展新契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宗三(1984)。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7)。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9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蕴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賴錫三。從海德格看儒家的道徳的形上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袁保新(1995)。試論儒家心性之學的現代意函及其與科學的關係。當代儒學論文集:挑戰與回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