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六朝美學與玄學的關聯
作者:杜方立
作者(外文):Tu Fang L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仁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六朝美學玄學aestheticsphilosophy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六朝為一美學思想空前開展的年代,審美的價值得到士人體認,不再從屬於道德的領域之下,而有了其獨立的價值。而此種美學上的發展,與魏晉思想的玄學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文便是就六朝美學的發展與玄學思想間的關聯,加以論述及探討。本論文分六部份。
第一章<緒論>,旨在界定「六朝」的定義,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綱要及範圍。
第二章<玄學的起因、發展及美學之定義>,先述「玄學」名稱的由來,玄學產生的思想及時代背景,以及分正始玄學,竹林玄學,向秀、郭象的《莊子注》及東晉後道佛思想交融四階段來述明玄學的發展歷程,及各階段的思想特色所在。另略敘美學於中西思想發展中意義上的流變。
第三章<玄學與人格美學>,第一節論述劉劭《人物志》從氣性、才性的角度開展了人的自覺及人格美學;第二節論述阮籍、嵇康從《莊子》精神自由的角度開展了人格精神美學;第三節論述《世說新語》綜合了《人物志》及阮籍、嵇康的才性、精神思想,而成為一精神才性的人格美學;第四節論述人格美學於書畫藝術及美學思想中的表現。
第四章<玄學與自然美學>,第一節論述於山水自然中品味玄意的美學觀,由阮籍、嵇康的思想開始,至宗炳、王微的畫論,均為同一脈絡的發展;第二節論述陶淵明「欲辨已忘言」的田園自然美學;第三節論述著重山水景貌之美的審美觀。
第五章<玄學與文藝美學>,第一節論述曹丕的文氣論,以此為中國文藝美學的開端;第二節論述陸機的文學理論,其與《莊子》思想的關聯;第三節論述劉勰的文學美學觀,其文學起源論、創作論及重視自然美的審美觀;第四節論述鍾嶸的文學美學思想。
第六章<結論>,總結玄學對美學所產生的直接及間接的作用,其產生關聯之處,及概括受玄學影響的六朝美學的特色與意義。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is an era of the blossoming of the aesthetics, its value being widely recognized, no longer subjecting to the field of morality; the above developmen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i-Jing Philosophy, which is the main theme of this thesis, dividing into the following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The Preface, setting down the definition of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expounding the research motive, approach, outline and range.
Chapter Two:The Cau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uan-Syu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the term of Syuan-Syue, its though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s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with theirs seprate characteristics, also briefly recounting the development the Aesthetic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Chapter Three:Syuan-Syue and the Aesthetics of the Peronality, the section one discussing Liou-Shao’s “Ren Wu Jhih” from the angle of Ci and personal talents; the section two discussing Ruan-ji and Ji-Ka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spiritual freedom originating from “Jhuang Ji”; the section three discussing “Shih Shuo Sin Yu” as incorporating the aesthetic concepts of the above two; the section four discussing the personality Aesthetics as seen in the painting and Caligraphy arts.
Chapter Four:Syuan-Syue and the Aesthetics of the Nature, the section one discussing the contemplation of Dao in the Nature; section two discussing Tao-Yuan-Ming’s pastoral Aesthetics; the section three discussing the Aesthetics of the natural scenery. 
Chapter Five:Syuan-Syue and the Aesthetics of the Literature, the section one discussing Chao-Pi’s literature theory; the section two discussing Ru-Ji’s literature theory; the section three discussing Liou-Sie’s literature theory; the section four discussing Jhong-Rong’s literature theory.
Chapter Six: The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 of Syuan-Syue upon the Aesthetics of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us resulted.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82年。
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蘇 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王 冰:《黃帝內經素問》,台南︰光田出版社,1969年。
黃 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汪繼培箋:《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蔡崇名校注:《人物志》,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
黃 節:《阮步兵詠懷詩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嵇 康:《嵇中散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王 明:《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陶 澍:《陶靖節全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56年。
黃 節:《謝康樂詩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楊 勇:《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楊祖聿:《詩品校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蕭 統:《昭明文選》, 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89年。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書局,1990年。new window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乾隆御覽摛藻堂本二十四史》,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

(二) 今人著作
王貴苓:《陶淵明及其詩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1966年。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力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new window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書局,1990年。new window
王葆玹:《玄學通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王義良︰《<文心雕龍>文學創作論與批評論探微》,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王 瑤:《中古文學史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王運緊:《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方立天:《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香港︰人生出版社,1970年。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朱義雲:《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new window
朱榮智:《莊子的美學與文學》,台北︰明文書局,1992年。new window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3年。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何啟民:《魏晉思想與談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7年。new window
克羅齊:《美學原理》,傅東華譯,台北︰中正書局,1968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蒲公英出版社,1984年。
李澤厚:《華夏美學》,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9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李澤厚:《美學四講》,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韾出版社,1996年。
李春青:《魏晉清玄》,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
吳功正:《六朝美學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6年。
邱鎮京:《阮籍詠懷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
林同華:《中國美學史論集》,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年。
林文月:《謝靈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年。
周紹賢,劉貴傑:《魏晉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台北︰黎明出版社,1998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施淑女等著:《文心雕龍研究論文集》,台北︰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研究室印行,1970年。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容肇祖:《魏晉的自然主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new window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new window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張仁青:《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new window
張仁青:《六朝唯美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new window
張少康:《文心雕龍新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張少康等著:《文心雕龍研究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張國慶:《中國古代美學要題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4年。
張 皓:《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張蕙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new window
張 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張儐生:《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new window
敏 澤:《中國美學思想史》,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台北︰廬山出版社,1972年。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賀昌群:《魏晉清談思想初論》,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年。
黃仲崙:《陶淵明作品研究》,台北︰帕米爾書店,1969年。
黃貴春:《文心雕龍之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葉 朗:《中國美學史大綱》,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
楊祖陶:《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台北︰志一出版社,1998年。
管 雄:《魏晉南北朝文學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廖蔚卿:《六朝文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new window
劉大杰:《魏晉思想論》,上海︰中華書局,1939年。
盧盛江:《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鮑桑葵:《美學史》,台北:華立文化,2005年。
謝大寧:《歷史的嵇康與玄學的嵇康——從玄學史看嵇康思想的兩個側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new window
羅根澤:《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書店,2003年。
羅 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8年。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釋慧皎:《高僧傳》,台北︰台灣印經處,1958年。

(二) 學位論文
李玲珠:《魏晉自然思潮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0年new window
吳惠玲:《<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沈維華:《魏晉言意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林麗真:《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8年new window
林國旭:《<莊子>與六朝文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郭國泰:《六朝美學中形神關係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張森富:《六朝文學與思想心靈境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年new window
張鈞莉:《魏晉美學趨勢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new window
黃偉倫:《六朝玄言詩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莊耀郎:《王弼玄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年new window
賴文遠:《魏晉人物美學從<人物志>到<世說新語>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三) 期刊論文
王葆玹:<魏晉玄學與情感主義倫理學說>《哲學與文化》1995年11月 第22卷11期new window
方智範:<任真自得的人格寫照——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闡釋>《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10月 第144期
朱心怡:<試論魏晉之「自然」思想>《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2年5月 第4期
朱雅琪:<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情景關係試探>《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002年4月 第7期new window
阮忠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尚情特質>《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第1期
李夫澤︰<作家主體精神的自覺與發揚——論曹丕的「文氣說」>《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2月 第24卷2期
李慕如:<魏晉玄學與六朝文論——六朝文學理論中之玄學思想>《屏東師院學報》1994年6月 第7期new window
吳 明︰<王弼、向、郭之「自然道德論」>《新亞學報》1997年7月 第18期
吳曉青:<《世說新語》看魏晉的人倫鑒識活動>《臺北科技大學學報》 1998年9月 第31卷2期new window
吳佳璇:<嵇康的自然觀>《中國學術年刊》2002年6月 第23期new window
林麗星:<美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物品評>《東南學報》1996年12月 第19期new window
林晉士:<《文心雕龍》風骨論析探>《中山中文學刊》1997年6月 第3期
林敬文:<陶淵明美學思想之探索>《運籌研究集刊》2002年12月 第2期new window
林明賢:<從行草看書法藝術>《臺灣美術》2002年4月 第48期 new window
袁正校、何向東:<得意忘言與言意之辨——兼論中國文化的符號學特徵>《西
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3月 第25卷2期
袁伯誠:<魏晉玄學與中國書法審美意識的自覺>《大陸雜誌》 1994年9月 第89卷3期
徐麗真:<《世說新語》才性之美析論>《哲學雜誌》1997年11月 第22期
徐麗霞:<陸機「文賦」創作論初探>《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999年10月 第10卷3期
高柏園:<阮籍《樂論》的美學意義>《鵝湖》1992年6月 第17卷12期new window
莊耀郎:<王弼之有無義析論>《國文學報》1992年6月 第21期new window
章啟羣︰<論王弼對「老子」自然觀的超越>《哲學雜誌》2000年1月 第18期
秦 淮︰<論王弼易學與老學的關係>《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 第2期
陳榮灼︰<王弼與郭象玄學思想之異同>《東海學報》1992年6月 第33期new window
陳問梅:<《文心雕龍》風骨篇疏解>《興大中文學報》1993年1月 第6期new window
陳美惠︰<試探王弼之老學>《中國文化月刊》1997年5月 第206期
陳桂市:<《文心雕龍.神思》中「神與物遊」的美學思想>《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12月 第30期new window
陳麗華:<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的意境論>《空中大學共同科學報》 2001年12月 第3期
陳慶元:<《文心雕龍.神思》所展現的莊子美學思維>《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7月 第43期
陳啟文:<郭象《莊子注》之「自生」義試析>《哲學與文化》2002年2月 第29卷2期
陳明恩:<氣化自然,無為而成——略論魏晉玄學之宇宙論面向>《哲學與文化》2003年4月 第30卷4期new window
黃金榔︰<從漢末人物品鑑至魏正始玄學之轉向論劉劭《人物志》人才學思想>new window
《嘉南學報》2001年11月 第27期
黃明喜:<略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哲學與文化》2001年3月 第28卷3月new window
黃端陽:<《文心雕龍.原道篇》之「道」義析辨——兼論文、道兩者之關係>《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997年5月 第4期new window
黃東陽:<從《文心雕龍.原道篇》看劉勰的文學起源論>《中國文化月刊》1998年2月 第215期
馮春田:<融道於儒: 劉勰《文心雕龍》的文學「自然」論>《孔孟月刊》1998年5月 第36卷9期new window
馮春田:<「自然」與型範——《文心雕龍》與魏晉玄學之比較研究>《漢學研究》1999年12月 第17卷2期new window
張森富:<莊子技藝說與陸機文賦之比較>《中國國學》1993年11月 第21期
張義賓︰<陸機美學思想的本體意義>《陰山學刊》2002年6月 第15卷3期
張允熠,郝敬勝︰<空潭寫春︰論魏晉玄學與晉人之美>《學術交流》2002年1月 第100期 
楊鴻明:<曹丕《典論.論文》創意論>《孔孟月刊》1993年4月 第31卷8期
盧景商:<《文心雕龍》之「文質論」探微>《東吳中文研究所集刊》1994年5月 第1期new window
鄭雪花:<「詩品.自然」的美學意蘊>《孔孟月刊》1999年5月 第37卷9期new window
戴璉璋:<阮籍的自然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993年3月 第3期new window
戴璉璋:<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1995年9月 第7期new window
欒棟:<試論中華審美元典之總綱——《文心雕龍.原道》辨證>《哲學與文化》1997年10月 第24卷10期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