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施行、修改與崩解
書刊名:靜宜人文學報
作者:林田富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0
頁次:頁13-27
主題關鍵詞:中華民國憲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9
  • 點閱點閱:21
     九O年代以後,台灣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歷經了幾次憲政改革,一時「程序 修憲」、「實質修憲」、「委任直選」、「總統制」、「雙首長制」、「凍省」、「精省」、「廢省」等議 題,全都出籠,只是人民始終搞不清楚,過去政府全力宣揚的五權憲法,怎麼一下子好像變 得一無是處了? 本文,主要從立憲史、行憲史的眼光,扼要的檢視現行的五權憲法,希望透過近百年實 證的檢驗,呈現出中華民國憲法的荒謬性,以及其原來面貌。 立憲史的部份,首先在於呈現清代中國人,對於現代立憲主義的無知,將西方文明等同 於船堅砲利,以致於同樣的維新運動,日本有了大成就,而清代中國一敗塗地。至於民國立 憲史的部份,主要在於呈現民國初年的各種憲法草案,並非如一般人民想像的是五權憲法, 而是三權憲法;甚至孫先生在民國六年後,在廣州成立的革命政府,所想要三讀通過的天壇 憲草,也是三權憲法。五權憲法僅是孫先生死後,蔣介石用以奪權的產物而已。 行憲史的部份,主要在於呈現戡亂體制的不合理,顯現台灣人民在這種非常體制下的無 奈,以及國民政府在台灣的非法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藉由法制史的驗證,說明五權憲法的錯亂,不符合立憲主義,無 法建構現代法治國家,不是吾國人民所企望,而是目前一切混亂的根源。修憲不如制憲,制 定台灣新憲法,廢除中華民國憲法,是本文的基本主張。
期刊論文
1.胡適。我們什麼時候才可有憲法?。新月,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臨時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志淵(1967)。中國憲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hiteman, Marjorie M.(1964)。Digest of International Law。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3.(1964)。中外條約彙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鴻禧(1994)。李鴻禧憲法教室。台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谷鍾芳(1962)。中華民國開國史。台北:文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繆全吉(1989)。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論。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史館(1994)。中華民國史法律志(初稿)。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經熊。中國制憲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頌平(1990)。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耀增、岑德彰(1986)。中華民國憲法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翔飛(1994)。中國憲法與政府。台北:董翔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山田(1996)。五十年的台灣法制(1945-1995)。台北:台大法學院圖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治安(1992)。中國憲法及政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荊知仁(1984)。中國立憲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忠棟(1990)。胡適五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泰升(1997)。台灣日治時期憲法史初探。「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人權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