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太平經」中的「建除」學說
書刊名:鵝湖
作者:段致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Daun, Chi-chen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5:5=293
頁次:頁24-36
主題關鍵詞:太平經宇宙論宇宙系統論結構模式建除法建除十二神協紀辨方書三合相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3
  • 點閱點閱:8
     《太平經》中「宇宙系統論」的六大「基本範疇」之間呈現出三種「結構模式」:(1)「八卦」結構模式、(2)「陰陽」結構模式、(3)「五行」結構模式。在《太平經》中「宇宙系統論」除了呈現出上述三種結構模式外,還存在另外一種結構模式-「建除結構模式」!「建除」,又稱「建除十二神」、「建除十二辰」、「建除十二客」與「十二直」。十二神依次為: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因首二字為「建」、「除」,故名為「建除」。本文先從「建除的定義」與「建除法溯源」兩方面,來說明「建除」的意義及淵源。其次,論述《太平經》中的「建除」學說。說明《太平經》結合「五行休王說」及「八卦休王說」來與「建除十二神」配對,認為「斗前六神」(建、除、滿、平、定、執)悉受天正氣,主生,為陽氣,主吉;而「斗後六神」(閉、開、收、成、危、破),皆受地氣,主死,為陰氣,主凶。更向世人說明因為「思氣」不同,便會招致不同的神鬼降臨,因此奉勸世人如好延壽、長生,就應該思念「斗前六神」以招致善氣、吉氣降臨。最後,並以《易經》之八卦方位說與「建除十二神」結合,來說明《太平經》之所以為十部、一百七十卷的原因。
期刊論文
1.李零(19910700)。「式圖」與中國古代的宇宙模式。九州學刊,4(2)=14,4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零(19940800)。楚帛書的再認識。中國文化(風雲時代),10,4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零(19910800)。「式」與中國古代的宇宙模式。中國文化(風雲時代),4,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零(19910400)。「式圖」與中國古代的宇宙模式。九州學刊,4(1)=13,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信昌(1993)。秦簡日書數術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韋政通(19940320)。中國哲學辭典。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4)。道藏。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零(199306)。中國方術概觀。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永武、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1981)。敦煌寶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9)。協紀辨方書。台北:集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文典(1992)。淮南鴻烈集解。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桂鈿(1991)。中國傳統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瞿曇悉達、李克和(1994)。開元占經。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鄔昆如(1995)。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1991)。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長林(1997)。中國系統思維:文化基因的透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平(1995)。《太平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君房、蔣力生(1996)。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明(1984)。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凱堂(1989)。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于吉、王明(1960)。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樂賢(1994)。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岱年(1997)。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湯一介(199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