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道氣論思想研究
作者:楊婉羚
作者(外文):Yang,Wan-L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俊彥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TaoQ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氣論思想起源甚早,上古先民透過觀天地間冷熱、陰陽之氣之變化,發展出用以詮釋、建構天地萬物變化的理論系統。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結合陰陽與五行,使氣論思想的發展逐漸蓬勃,並普遍存在於眾家思想當中,成為其詮釋建構其思想理論的基礎。漢代為建構一「貫通古今,包羅萬有」的大一統帝國,故以氣作為詮釋無限生生之天道運行與萬物生化的基礎,建築出龐大的氣化宇宙論,同時,漢初政治上實行黃老治術,與民休息,因此開啟漢代對道氣論的討論。東漢末年政治社會動盪,讖緯迷信盛行,人民期望出現新的心靈信仰,於是以道為名的宗教道教於漢末應運而生,道教在黃老道本氣化論思想之上加入神靈觀,使道氣論思想逐漸轉變為道氣是一的本體論思想,並成為後來道教神本論的重要理論基礎,可見道氣論思想對漢代黃老以及道教思想皆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在道氣論思想基礎之上,試圖透過漢代具有黃老、道家特色著作《淮南鴻烈》、《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太平經》、《老子想爾注》、《周易參同契》之道氣論理論建構,探討各家道氣論特色與道氣論思想在黃老逐漸轉變為道教思想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期望重新透過道氣論思想的角度,了解漢代道氣論思想的內容、特色與其對後世的影響。
Han Dynasty is a critical period when Taoists is transformed into Taoism. Tao and Qi theory is the key to change. Therefore, this study from the Han Dynasty important Taoist and Taoism thought classic, based on Huai Nan Zi, Lao Zi Zhi Gui, Lao Zi Ho Shang Kung Zhang Ju, Tai Ping Jing, Lao Zi Xiang Er Zhu, Zhou Yi Can Tong Qi.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se classics can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aoist transformation into the Taoism process of Tao and Qi theory on its influence.
引用文獻
一、古籍(採四部分類法,每類之著作,均依著者時代先後排比)

《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尚書正義》二十卷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大戴禮記》十三卷 (漢)戴德撰 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經部》縮印無錫孫氏小淥天藏明嘉趣堂本 1976年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經韵樓臧版影印 2001年10月
《孟子注疏》十四卷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周禮注疏》四十二卷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禮記正義》六十三卷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鄭氏周易注》三卷 (漢)鄭康成注、(宋)王應麟輯 北京:中華書局 《叢書集成初編》本 1985年
《釋名》八卷 (漢)劉熙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經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南啚書館藏明嘉靖翻宋刻本 1975年6月
《論語注疏》二十卷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周易正義》十卷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爾雅注疏》十卷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本影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 2001年12月
《周易本義》十二卷 (宋)朱熹撰 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嚴靈峯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據光緒九年景宋咸湻刊本影印 1976年

《史記》一百三十卷(全二冊)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2005年2月
《漢書補注》一百卷(全二冊)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光緒庚子春日長沙王氏校刊本 1996年8月
《前漢紀》三十卷 (漢)荀恱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 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無錫孫氏小淥天藏明刊本 1975年6月
《戰國策校注》十卷 (漢)劉向校、高誘注、(宋)鮑彪校注、(元)吳師道重校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南啚書館藏元至正刊本 1975年6月
《國語》二十一卷 (魏)韋昭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史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杭州葉氏藏明金李校刊本 1975年6月
《高士傳》三卷 (晉)皇甫謐撰、(明)吳琯校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據《古今逸史》景印 1968年
《三國志集解》六十五卷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清)盧弼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55年
《華陽國志》十二卷(全五冊) (晉)常璩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函海》據宋本重刊又以各本校注於每字之下 故據影印 1968年
《後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全二冊)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據乙卯秋中長沙王氏校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魏書》一百四十卷(全二冊) (北齊)魏收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晉書斠注》百三十卷(全二冊) (唐)房玄齡撰、(清)吳士鑑、劉承幹同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隋書》八十五卷 (唐)長孫無忌等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舊唐書》二百卷(全二冊) (後晉)劉昫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全三冊) (宋)歐陽脩等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全七冊) (元)脫脫等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1996年8月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本》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編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年10月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丙本》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編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年10月
《墨子》十五卷 (周)墨翟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嘉靖唐堯臣本 1975年6月
《呂氏春秋校正》 (周)呂不韋等撰、(清)畢沅校正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諸子集成新編(九)》 1998年2月
《韓非子》二十卷 (周)韓非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 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黃蕘圃校宋鈔本 1975年6月
《難經集註》五卷 (周)秦越人撰、(魏)呂廣注、(唐)楊玄操集注、(明)王九思等校正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日本活字本 1975年6月
《馬王堆漢墓帛書【壹】》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編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年3月
《淮南子》二十一卷 (漢)劉安撰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正編子部據上海涵芬樓景印劉泖生影寫北宋本 1979年11月 
《鹽鐵論》十卷 (漢)桓寬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長沙葉氏藏明涂楨本 1975年6月
《道德真經指歸》 (漢)嚴遵撰、(唐)谷神子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4月
《道德真經指歸》 (漢)嚴遵撰、(唐)谷神子註 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宋元明清善本叢刊》據明萬曆間胡震亨刊《秘册彙函》本 1978年12月
《西京雜記》六卷 (漢)劉歆撰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刻本 1979年
《渾天儀》一卷 (漢)張衡撰 臺北:藝文出版社 《百部叢書集成》據淸嘉慶問經堂刊洪頤煊輯《經典集林》本影印 1968年
《風俗通義》十卷 (漢)應劭撰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常熟瞿氏藏元本 1979年
《老子道德經》二卷 (漢)河上公章句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常孰瞿氏藏宋本 1975年6月
《周髀算經》二卷 (漢)趙君卿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南陵徐氏積學齋明刊本 1975年6月
《老子道德真經》二卷 (魏)王弼註 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影明刊本 1978年12月
《神仙傳》十卷 (晉)葛洪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據《夷門廣牘》本景印 1968年
《搜神記》二十卷 (晉)干寶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據《學津討原》本影印 1968年
《三洞珠囊》十卷 (唐)王懸河輯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諸子集成續編》影《正統道藏》本 1998年
《管子校正》上下冊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 臺北:世界書局 1958年5月
《唐開元占經》 (唐)瞿曇悉達撰 臺北:育林出版社 據《四庫全書》本影印 1994年10月
《道德真經疏外傳》 (唐)玄宗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4月
《荀子集解‧考證》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世界書局 2005年10月
《道德真經廣聖義》五十卷 (唐)杜光庭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5月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一卷 (唐)杜光庭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5月
《金丹正理大全周易參同契真義》三卷 (五代)彭曉撰、(明)涵蟾子編 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中國文學名著集成—宋元明清善本叢刊》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刊本景印 1978年12月
《張載集》 (宋)張載撰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3月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十卷 (宋)陳景元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宗教類》據民國涵芬樓影印明正統道藏本 1997年
《南華真經章句餘事‧闕誤》 (宋)陳景元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據明《正統道藏》本影 1962年8月
《周易參同契註》二卷 (宋)朱熹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6月
《靈樞經》十二卷 不著撰人、(宋)史崧校正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子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趙府居敬堂本 1975年6月
《老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據宋刊本景印 1970年
《宋本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二卷 (宋)范應元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據上海涵芬樓續古逸叢書景宋本景印 1965年
《周易參同契解》 (宋)陳顯微撰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景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黃氏日抄》九十七卷 (宋)黃震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83年
《周易參同契發揮》 (元)俞琰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5月
《茅山志》三十三卷 (元)劉大彬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8月
《太上養生胎息氣經》一卷 不著撰人 臺北:藝文印書館 影明《正統道藏》本 1962年5月
《傳授經戒儀注訣》 不著撰人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2年9月 影明《正統道藏》本
《莊子闕誤》 (明)楊慎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據清乾隆李調元輯刊《函海》本影印 1968年
《老子章義》二卷 (清)姚鼐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據同治庚午冬桐城吳氏重付刊於邢上獨山莫友芝檢本影 1970年
《淮南天文訓補注》 (清)錢塘撰 臺北:藝文印書館 《百部叢書集成》據清道光錢熙祚校刊指海叢書影印 1968年
《札樸》 (清)桂馥撰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
《讀書雜志》(全二冊) (清)王念孫著 臺北:世界書局 據同治庚午十一月金陵書局重刊本影印 1988年11月
《淮南子》二十一卷 (漢)劉安撰、(漢)高誘註、(清)莊逵吉校 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影清嘉慶甲子(九年)姑蘇聚文堂重刊莊逵吉本 1978年12月
《諸子平議》(第二冊) (清)俞樾撰 臺北:中國文獻出版社 《春在堂全書》(全八冊) 1968年9月
《香草續校書》(全二冊) (清)于鬯著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7月
《淮南子校理》 (清)吴承仕撰 1924年
《淮南子斠補》 (清)呂傳元撰 影戴庵叢書 1926年

《楚辭補注》十七卷 (漢)劉向集、(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集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江南圖書館藏明覆宋刊本 1975年6月
《曝書亭集》 (清)朱彝尊撰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四部叢刊》初編集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原刊本 1975年6月

二、近人專書(依編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于大成著 《中國歷代思想家(四)-劉安》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2月
———— 《淮南鴻烈論文集》(全二冊) 臺北:里仁書局 2005年12月
王叔岷撰 《莊子校詮》(全三冊)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7年6月
---- 《諸子斠證》 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10月
王夢鷗著 《鄒衍遺說考》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1月
王卡點校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10月
王平著 《《太平經》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 《大陸地區博士論文叢刊》1992年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1995年10月
王明著 《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年8月
王明編 《太平經合校》(全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0月
王明撰 《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 2010年1月
王鐵著 《漢代學術史》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王德有譯注 《老子指歸譯注》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年12月
(漢)嚴遵著、王德有點校 《老子指歸》 北京:中華書局 2009年6月
王云度著 《劉安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6年4月
(明)王廷相著、王孝魚點校 《王廷相集》(全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9月
方立天著 《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92年12月new window
卢央著 《易學與天文學》 北京:中國書店 2006年1月
任繼愈主編 《中國道教史》上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0月
任繼愈主編 《中國道教史》下 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0月
任繼愈、張岱年、馮契、湯一介等編 《中國哲學史通覽》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1996年8月
任繼愈主編 《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年5月
朱伯崑著 《易學哲學史》全四卷 北京:昆侖出版社 2005年4月
牟鍾鑒著 《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 濟南:齊魯書社 1987年9月
牟鐘鑒等撰 《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 濟南:齊魯書社 1993年12月
牟宗三等著;項維新、劉福增主編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兩漢魏晉隋唐篇》 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 1992年5月
李養正著 《道教與諸子百家》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3年 11月
李德范輯 《敦煌道藏》(全五冊) 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年12月
李增著 《淮南子》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7月
——— 《淮南子哲學思想研究》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10月
李霞著 《道家與中國哲學(明清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清)陳立撰、吳則虞點校 《白虎通疏證》(全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94年8月
何寧撰 《淮南子集釋》(全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 《法言義疏》(全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0月
周桂鈿著 《秦漢哲學》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06年5月
周立升著 《兩漢易學與道家思想》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11月
金春峰著 《漢代思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南懷瑾著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 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1991年2月
胡適撰 《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篇》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高亨著 《重訂老子正詁》 上海:開明書店 1948年5月
徐復觀著 《兩漢思想史》全三冊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2月
馬敍倫撰 《老子校詁》 北京:中華書局 1974年12月
———— 《讀兩漢書記》一卷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漢書》研究文獻輯刊(全十冊) 據民國十六年(1927)商務印書館鉛印本影 2008年8月
馬宗軍著 《《周易參同契》研究》 濟南:齊魯書社 2013年10月
孫亦平著 《杜光庭思想與唐宋道教的轉型》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7月
高懷民著 《兩漢易學史》 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1970年12月
高麗珍著 《淮南子神話與古代地理知識的探討》 臺北:揚智文化 1993年4月
陶建國著 《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陶磊著 《《淮南子‧天文》研究:從數術史的角度》 濟南:齊魯書社 2003年7月
章太炎撰 《檢論》九卷 臺北:世界書局 《章氏叢書(正續編、家書、年譜)》(全二冊)影浙江圖書館校刊本 1982年4月
章太炎撰 《菿漢微言》一卷 臺北:世界書局 《章氏叢書(正續編、家書、年譜)》(全二冊)影浙江圖書館校刊本 1982年4月
許地山編 《道教史》 臺北:牧童出版社 1976年9月
許維遹撰 《呂氏春秋集釋》 上海:上海書店 《民國叢書》第五編據清華大學1935年版景印 1996年12月
許匡一譯注 《淮南子》(全二冊) 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
陳寅恪撰 《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初編》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2001年6月
陳遵媯撰 《中國古代天文學簡史》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2年4月
———— 《中國天文學史》第二冊 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5年5月
---- 《中國天文學史》第五冊 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1月
(周)呂不韋等撰、陳奇猷校釋 《呂氏春秋校釋》(全二冊)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2004年6月
陳鼓應著 《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年4月
陳廣忠譯注 《淮南子譯注》 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6年11月
陳廣忠著 《中國道家新論》 合肥:黃山書社 2001年11月
陳廣忠、梁宗華著 《道家與中國哲學(漢代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陳錫勇著 《老子校正》 臺北:里仁書局 2003年9月
---- 《老子釋疑》 臺北:國家出版社 2012年2月
———— 《老子論集》 臺北:國家出版社 2015年1月
陳麗桂著 《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7年2月
陳麗桂校注 《新編淮南子》(全二冊) 臺北:國立編譯館 2002年4月
陳麗桂著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臺北:聯經出版社 2005年11月new window
---- 《漢代道家思想》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陳德和著 《淮南子的哲學》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9年2月
陳靜著 《自由與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11月
張立文著 《氣》 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 《道》 臺北: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994年5月
---- 《天》 臺北:七略出版社 1996年11月
---- 《心》 臺北:七略出版社 1996年11月
張運華著 《先秦兩漢道家思想研究》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年12月
張濤著 《秦漢易學思想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2005年3月
傅鳳英注譯 《新譯性命圭旨》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傅勤家著 《中國道教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1年10月
(漢)王充著、黃暉校釋 《論衡校釋(附劉盼遂集解)》(全四冊)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12月
勞健撰 《老子古本考》二卷 臺北:藝文印書館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據辛巳秋手稁本影印 1970年
湯一介著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12月new window
曾春海著 《兩漢魏晉哲學史(修訂版)》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月new window
楊寄林譯注 《太平經今注今譯》(上、下卷)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4月
楊樹達著 《淮南子證聞‧鹽鐵論要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
楊儒賓主編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7年2月
楊有禮著 《新道鴻烈:淮南子與中國文化》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4月
雷健坤著 《綜合與重構—《淮南子》與中國傳統文化》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00年9月
劉家立撰 《淮南集證》(全三冊) 臺北:廣文書局 1978年7月
劉精誠著 《中國道教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8年4月
劉國樑著 《道教與周易》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4年1月
劉國樑注譯 《新譯周易參同契》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月
劉文典撰 《淮南鴻烈集解》(全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3月
劉長林著 《中國象科學觀-易、道與兵、醫(修訂版)》(上、下冊)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1月
劉大鈞主編 《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 成都:巴蜀書社 2003年3月
廖其發著 《先秦兩漢人性論與教育思想研究》 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9年12月
廖名春、康學偉、梁書弦著 《周易研究史》 湖南:湖南出版社,1991年7月
趙中偉著 《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 臺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4年4月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著 《中國老學史》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年7月
蔣錫昌著 《老子校詁》 臺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4月
鄭良樹著 《淮南子斠理》 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 1969年
鄭慧生著 《古代天文曆法研究》 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鄭素春著 《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3月new window
黎翔鳳撰 《管子校注》(全三冊) 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4月
盧國龍著 《道教哲學》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8年1月
謝松齡著 《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 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7年4月
謝承仁著 《中華傳統思想文化淵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年10月 
薄樹人編 《中國天文學史》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5月
鄺芷人著 《陰陽五行及其體系》 臺北:文津出版社 2003年7月new window
戴黍著 《淮南子治道思想研究》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5年9月
羅光著 《中國哲學思想史(兩漢、南北朝篇)》 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1978年11月new window
羅熾主編 《《太平經》注譯》(上中下)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8月
饒宗頤著 《老子想爾注校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1月
(漢)董仲舒撰、蘇輿義證 《春秋繁露義證》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8月
顧頡剛主編 《古史辨》第五冊 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11月
顧寶田、張忠利注譯,傅武光校閱 《新譯老子想爾注》 臺北:三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日)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李慶譯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3月

三、學位論文(依編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江佳蒨撰 《《老子河上公注》思想考察》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
呂佩玲撰 《《老子河上公注》思想探究》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4年
段致成撰 《《太平經》思想研究》 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段致成撰 《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為核心的開展》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5年7月
陳麗桂撰 《淮南鴻烈思想研究》(上下)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3年3月
陳德興撰 《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 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2005年
陳慧娟撰 《《老子河上公注》氣論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6年
陳慧娟撰 《兩漢三家《老子》注養生思想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0年
曾錦華撰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6月
楊婉羚撰 《《淮南鴻烈》氣論思想研究》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1月
戴建平撰 《魏晉自然觀研究》 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論文 2001年
簡松興撰 《西漢天人思想研究-以《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記》為中心》  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998年6月

四、期刊論文(依編著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俊彥撰 〈《老子指歸》、《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的氣論〉 《諸子學刊》2014年第二期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 2014年12月
王璟撰 〈《老子想爾注》生命倫理觀探究—以積善成仙為主題〉 《東吳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 2012年5月
白光華撰 〈我對《淮南子》的一些看法〉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2000年8月
杜保瑞撰 〈嚴君平《老子指歸》哲學體系的方法論檢討〉 《哲學與文化》第341期(第29卷第10期)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02年10月
李增撰 〈論河上公注老之氣化宇宙觀特色〉 《哲學與文化》第352期(第30卷第9期)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03年9月
李豐楙撰 〈老子「想爾注」的形成及其道教思想〉 《東方宗教研究》新一期 1990年10月
李遠國撰 〈論《老子想爾注》中的養生思想〉 《中國道教》第六期 2005年6月
李宗定撰 〈從《老子想爾注》論道教老學詮釋系統之建立〉 《高雄道教學院學報》2 2006年4月
李美燕撰 〈漢代樂律與天人思想同構之宇宙圖式及方法意義〉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編《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0年12月
吳志鴻撰 〈兩漢的宇宙論思想:宇宙發生論與結構論之探討〉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395期(第卅卷第九期) 2009年9月
林俊宏撰 〈氣、身體與政治--「老子河上公注」的政治思想分析〉 《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九期 2003年12月
段致成撰 〈修丹與天地造化同途--試論「外丹」與「內丹」派對《周易參同契》的不同詮釋路徑〉 《輔仁宗教研究》第九期 2004年夏
洪嘉琳撰 〈《淮南子‧原道》之得道論〉 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編《第二屆先秦兩漢學術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2000年6月
卿希泰撰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成書時代與基本思想初探〉 《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二期 2011年春
陳鼓應撰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2000年6月
陳福濱撰 〈「老子指歸」中「道」思想之探究〉 《哲學與文化》第352期(第30卷第9期)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03年9月
陳麗桂撰 〈《淮南子》與《春秋繁露》中的感應思想〉 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編《先秦兩漢論叢》(第一輯) 1999年7月
———— 〈《淮南子》中的陰陽學(一)—天文〉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編《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年4月
———— 〈道家養生觀在漢代的演變與轉化--以《淮南子》、《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為核心〉 《國文學報》39 2006年6月
———— 〈先秦儒道的氣論與黃老之學〉 收入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編《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98期(第卅三卷第八期)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2006年8月
———— 〈《老子想爾注》解老〉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48卷第1期 2009年1月
梁宗華撰 〈道家哲學向宗教神學理論的切換—《老子想爾注》「道」論剖析〉 《哲學研究》第8期 1999年
———— 〈《太平經》的道家理論型態及其神學化〉 《東岳論叢》第22卷第4期 2001年7月
曾維加撰 〈從《太平經》與《老子想爾注》看早期道教神仙思想的形成〉 《求索》第五期 2003年
黃玉麟撰 〈道器之間:《淮南子‧天文訓》以氣為樞的道物歷程〉 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哲學與文化月刊》 第399期(第卅四卷第八期) 2007年8月
裘錫圭撰 〈郭店《老子》簡初探〉 收入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郭店楚簡專號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9年8月
蒲亨強撰 〈道教音樂特徵簡論〉 收入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輯:道家與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號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6月
鄭萬耕撰 〈嚴君平哲學思想述略〉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1984年
鍾肇鵬撰 〈論精氣神〉 收入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輯:道家與道教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號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6月
盧國龍撰 〈論唐五代道教的生機觀—《參同契》與唐五代道教的外丹理論〉 收入陳鼓應編《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道教易專號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7年10月
賴錫三撰 《《周易參同契》的「先天-後天學」與「內養-外煉一體觀」》 《漢學研究》第41期(第20卷第2期) 2002年12月
薛明生撰 〈試論《太平經》及《老子想爾注》有關持戒在得道過程之作用的思想淵源〉 《東方論壇》第5期 2005年
羅因撰 〈戰國秦漢幾種《老子》注養生思想的遞變--從全身保身、精神境界、技術化導向到宗教教訓的發展〉 《東吳中文學報》第十九期 2010年5月
羅鈴沛撰 〈《太平經》與《老子想爾注》守一法的比較〉 《東吳中文學報》第三十期 2015年11月
張國華撰 〈《周易參同契》創生本體論研究〉收入《2013反璞歸真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高雄道德院 2013年10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