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土地、社群與國家的論述
書刊名:東台灣研究
作者:夏黎明
作者(外文):Hsia, Li-mi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4
頁次:頁159-191
主題關鍵詞:東臺灣文化景觀國家論述空間發展模式Eastern TaiwanCultural landscapeState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1) 專書(5)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6
  • 點閱點閱:112
本文旨在描述臺東縱谷中,以新武呂溪沖積扇北扇為主體的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首先,將其分為:1.史前景觀 2.初墾時期景觀 3.殖民時期景觀 4.民墾兵墾時期景觀。池上平原歷經大約一百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土地拓墾的工作。 其次,本文以土地條件、社群互動和國家政策三個角度,討論上述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並嘗試建立沖積扇的空間發展模式,依序為史前模式、初墾模式、殖民模式和後殖民模式。透過本文所建立的模式,一方面可作為未來推論臺東縱谷文化景觀變遷模式的參照,另一方面可作為一系列關於池上平原研究的基礎。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process the process of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Chyr-Shan Plain of Eastern Taiwan. In this article, we've tried to distinguish several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development in the Chyr-Shan Plain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Thus the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as the four phases below: 1) Prehistoric Landscape, 2) Micro-reclaiming Landscape, 3) Colonial Administering Landscape, 4) Mass-migrating Landscape. We attempt to analyze thes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phases through the dimensions of the land condition, the interaction among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State policy. We hope that the suggesting models in this essay could become a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ing study on the Chyr-Shan Plain.
期刊論文
1.劉益昌(1992)。公埔遺址。田野考古,3(1),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棠瑞、蘇鴻傑、潘富俊(1978)。台灣天然林之群落生態研究(五):台東海岸山脈之植群與植相之研究。台大實驗林學報,122,143-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瑞津、石再添、楊淑君、林譽方、陳翰霖(1994)。花東縱谷沖積扇的地形學研究。地理研究報告,21,4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樂民(1974)。臺灣東部海岸植物生態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7(4),115-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添福(1990)。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中國民族學通訊,27,13-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文良(1997)。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型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2,169-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添福(1980010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6,203-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允伶(19930100)。臺東縣利嘉溪沖積扇土地利用之變遷。社會科教育學刊,2,9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燈炎、林清財(19871200)。大庄「沿革」手寫文獻解說與摘譯。臺灣風物,37(4),10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添福(1995)。日治時代台灣東部的熱帶栽培業和區域發展。台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敏慧(1997)。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美瑤(1997)。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東部民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玉雲(1996)。池上平原的土地利用與農業經營(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素玢(1998)。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9-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繼道(1992)。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8)。台東農場誌。台北: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衛惠林、王人英(1966)。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全玄(1995)。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台東:東台灣研究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utzer, K. W.(1978)。Dimensions of Human Geograph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window
5.黃國明、鄭漢文(1991)。台東縣大波池附近野生鳥類調查研究。台東:三和國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傳(1993)。台東州探訪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正样(1993)。台灣地誌。台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省東部土地開發處(1991)。台灣省東部土地開發處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專輯。花蓮:台灣省東部土地開發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97)。台東縣鄉土史料。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6)。台糖三十年發展史。台灣糖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孟祥瀚(1997)。台東縣史:開拓篇。臺東:台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Johnstone, R. J.(1988)。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Oxford:Basil Blackwall。  new window
13.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廖守臣(1998)。台東縱谷阿美族聚落的形成與分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auer, C. O.(1967)。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Land and Life: a selection from the writings of Carl Ortwin Sauer。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施添福(1995)。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以清代岸裡地域為例。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應貴(1995)。導論:空間、力與社會。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甫昌(19930000)。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