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朝邊塞詩新論
作者:王文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里仁
ISBN:9578352638
主題關鍵詞:中國詩南朝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0) 博士論文(17) 專書(8)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期刊論文
1.劉師培(1905)。南北文學不同論。國粹學報,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商偉(198407)。論宮體詩。北京大學學報,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商偉(1987)。論唐代的古題樂府。文學遺產,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潤孫(196909)。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集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遜。南朝之北士地位。輔仁學誌,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51200)。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外文學,4(7),116-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文進(19911200)。南朝邊塞詩的類型。中外文學,20(7)=235,104-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閻采平(198812)。梁陳邊塞樂府論。文學遺產,6,4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梅家玲(199512)。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婦女文學會議。臺中: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404)。初唐邊塞詩中的南朝體--南朝邊塞詩對唐人邊塞影響的初步觀察。六朝隋唐文學研討會,中正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810)。邊塞詩形成於南朝論--兼論文學史上南北朝詩風交融之說。第九屆古典文學會議,中國古典文學會(主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104)。邊塞詩形成於南朝的原因。第一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605)。南朝「邊塞詩」中的「閨怨」與「征怨」。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604)。南朝遥塞詩中的時空思維問題。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010)。州府雙軌制對南朝文學的影響--以荆雍地帶爲主的觀察。第十一屆中國古典文學會議。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文進(1997)。南朝文人的「歷史想像」與「山水關懷」--論「邊塞詩」的「大漢圖騰」與「山水詩」的 「欣於所遇」。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辦) 。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莉芬(1988)。漢魏怨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冬青(1986)。梁末羈北文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子彥(1995)。南朝游俠詩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進(1987)。荊雍地帶與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光華(1990)。南朝貴遊文學集團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漢初(1975)。蕭統兄弟的文學集團(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千帆(1984)。古詩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順隆(1978)。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恢(1979)。中國歷史地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慶炳(1982)。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0)。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樵(1986)。通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漢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九齡。唐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仲榮(1982)。魏晉南北朝史。臺北:仲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可均(1984)。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德平(1969)。金樓子校註。臺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4)。三輔黃圖。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係全民(1992)。唐代邊塞詩注。大陸: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中(1990)。詩品注。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禮卿(1976)。遺山論詩餘證。臺北:中華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游國恩。中國文學史。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詮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國良(1982)。長城研究資料兩種。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麟書(1979)。邊塞研究。香港:造陽文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大中(19810000)。古代北西中國。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運熙(1966)。樂府詩論叢。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順隆(1980)。由隱逸到宮體。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93)。俠與文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小尾部一(1962)。南朝文學に現われた自然と自然觀小尾部。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伯齊(1989)。何遜集校注。山東省濟南市: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逯耀東(1981)。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義成(1976)。漢魏六朝樂府研究。臺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傅樂成(1981)。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延壽(1980)。南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鍾陵(198805)。中國中古詩歌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范曄、楊家駱(1980)。後漢書。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康正果(1991)。風騷與艷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雲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白居易(1981)。白氏長慶集。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清聖祖(197110)。全唐詩。北京: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歐陽修、宋祈(198003)。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洪順隆(1969)。謝宣城集校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脫脫、楊家駱(1980)。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魏收、楊家駱(1980)。魏書。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洪讚(1987)。唐代戰爭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唐代學會(1988)。唐代邊塞詩研究論文選粹。甘肅: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何寄澎(1978)。總是玉關情--唐代邊塞詩初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顔之推、王利器(198309)。顔氏家訓集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令狐德棻(1980)。北周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溥(1985)。唐會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丁福保(1974)。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蕭子顯、楊家駱(1980)。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延壽、楊家駱(1980)。北史。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大杰(1980)。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唐圭璋(1992)。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呂思勉(1977)。兩晉南北朝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司馬光(197203)。資治通鑑。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嚴耕望(1963)。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沈約、楊家駱(1980)。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姚思廉(1980)。梁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溥(1978)。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司馬遷、楊家駱(1980)。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奇猷、楊家駱(1991)。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房玄齡、楊家駱(1980)。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魏徵、楊家駱(1980)。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義慶、余嘉錫、劉孝標(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姚思廉(1980)。陳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白、瞿蛻園(1981)。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楊衒之、楊勇(1982)。洛陽伽藍記校箋。臺北: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百藥(1980)。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岑仲勉。隋唐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許總(1994)。唐詩體派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蕭統、李善(1983)。增補六臣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劉淑芬(19920000)。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郭茂倩(1981)。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班固(1980)。漢書。台北: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郭紹虞(1972)。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毛漢光(19660000)。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臺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麟書、程少籍(1989)。宋代邊塞詩鈔。東明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勰、周振甫(1994)。文心雕龍注釋。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陳壽、裴松之、楊家駱(1980)。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許文雨(1976)。文論講疏。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丁福保(1969)。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大浚(1998)。邊塞詩之涵義與唐代邊塞詩的繁榮。唐代邊塞詩研究論文選粹。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漢初(1994)。梁陳邊塞詩小論。魏晉南北朝文學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師培(1976)。南北文學不同論。文論講疏。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寅恪(1977)。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臺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運熙(1962)。清樂考略。樂府詩論叢。北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樂成(1981)。荆州與六朝政肩。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繆文傑(1976)。試用原始類型的文學批評方法--論唐代邊塞。中外文學古典論叢册二--文學批評與戲劇之部。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uhlmann, Robert、朱志泰。中國通俗小説戲劇中的傳統英雄人物。英美學人論中國古典文學。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燮友(1983)。歷代昭君詩歌在主題上的轉變。主題學研究論文集。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澄宇(1988)。關於唐代邊塞詩評價的幾個問題。唐代邊塞詩研究論文選粹。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澄宇(1988)。唐代邊塞詩評價的幾個問題。唐代邊塞詩論文選粹。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千帆(1984)。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古詩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昌猷、周小立(1988)。試論中唐邊塞詩。唐代邊塞詩論文研究選粹。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