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間信仰「合緣共振」與「含混多義」的思維模式
作者:鄭志明 引用關係
書刊名:華人宗教的文化意識;第一卷
頁次:29-54
出版日期:2001
出版項:臺北:中華大道文化
主題關鍵詞:民間信仰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圖書
1.武世珍(1993)。神話學論綱。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劍海(1992)。從自在到自覺--中國國民性探討。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明華(1992)。時代演進與價值選擇--中國價值觀探討。陝西:陝西人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魁立、馬昌儀、程薔(1987)。神話新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村元、林太、馬小鶴(1989)。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的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選駿(1986)。神話與民族精神--幾個文化圈的比較。山東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珂(1996)。袁珂神話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維明(199602)。現化精神與儒家傳統。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鍾陵(1991)。中國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原始意識及文明發展分流之比較。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志明(1998)。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大林: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苗啟明、溫益群(1993)。原始社會的精神歷史構架。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立文(1989)。傳統學引論--中國傳統文化的多維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印順(1975)。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臺北:正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松齡(1989)。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葛魯嘉(1995)。心理文化論要--中西心理學傳統跨文化解析。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榮善(1996)。文化學引論。陝西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信木、陳秉瑋(1988)。邁向現代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天策(1992)。信仰導論。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志明(1993)。中國社會的神話思維。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鄧啟耀(1992)。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四川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志明(1999)。文學民俗與民俗文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葛兆光(1987)。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蒙培元、鄺柏林(1993)。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長林(1990)。中國系統思維--文化基因透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韋政通(1990)。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詹鄞鑫(1992)。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君毅(1988)。中國古代民族之凝合意識。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志明(1998)。臺灣民間信仰的多重至上神觀。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