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地區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民主化
作者:龐建國 引用關係
書刊名: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
頁次:225-249
出版日期:1993
出版項:臺北:幼獅
主題關鍵詞:台灣社會運動政治民主化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Tien, Hung(1989)。Liberaliz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Taiwan’s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Democratiz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sponsored by the Ins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National Chengohi University and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89(1),9-1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蕭新煌。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台灣經驗」新階段:持續與創新公共政策研討會,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時報文化基金會 (會議日期: 19900223-19900224)。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龐建國(1990)。我國勞工運動之發展趨勢及其因應措施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hou, Yang-sun(1988)。Social Movement and the Party-State in Taiwan: Emerging Civil Society and the Evolving State Corporatist Structures. Ph. D. Dissert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new window
2.Mauss, Armand L.(1975)。Social Problems as Social Movements。Philadephia:J. B. Lippincott Co.。  new window
3.Stepan, Alfred(1988)。Rethinking Military Politics: Brazil and the Southern Con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張茂桂、吳介民、楊靜文、陳維新(1989)。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政研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ramsci, Antonio、Hoare, Quintin、Smith, Geoffrey Nowell(1971)。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new window
6.Carnoy, Martin(1984)。The State and Political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風雲論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榮村(1989)。台灣地區環保與消費者保護運動:特色與互動。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茂桂(1989)。「社會抗議與政治體系的再組合」。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茂桂(1989)。台灣『反核運動』之評祈。台灣與新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新煌(1989)。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剖祈:自主性與資源分配。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龐建國(1989)。國家機關與台灣社會轉型。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中華民國轉型期的經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ueschemeyer, Dietrich、Peter B. Evans(1985)。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owards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lying Efflective Intervention。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蕭新煌(1989)。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的分析架構。台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碧娥、姜蘭虹、徐正光、宋文里(1989)。現階段臺灣婦女運動的經驗。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承恕(19900000)。臺灣新興社會運動結構因素之探討。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