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銀行體制的臺灣化:從1975年修訂《銀行法》刪除錢莊規定談起
作者:林寶安 引用關係
書刊名:西方與東方:高承恕與臺灣社會學;經驗研究篇;王振寰, 朱元鴻, 黃金麟, 陳介玄 (主編)
頁次:133-184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高雄:巨流
主題關鍵詞:銀行體制銀行法錢莊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Luo, Jar-Der(1998)。The Savings Behavior of Small Investors, A Case Study of Taiwa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46(4),771-788。  new window
2.Ho, Samuel P. S.(1987)。Economics, Economic Bureaucracy,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Pacific Affairs,60(2),226-247。  new window
3.林滿紅(19770600)。臺灣茶、糖、樟腦出口及生產分析(1860-1895)。臺灣銀行季刊,28(2),193-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炳耀(19850900)。臺灣地下金融活動之分析。臺灣銀行季刊,36(3),13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斌(20040900)。制度變遷:動態機制的觀點--以臺灣中央銀行制度的變遷,1949-61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6(3),389-4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泉源(19931100)。金融自由化的迷思:一個經濟社會學的考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寶安(19980300)。信用合作社法令規範演變與社會意義。基層金融,36,6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樹仁(20020900)。臺灣農村土地改革再省思。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7,19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建民(19830500)。地下錢莊的形成、問題與對策。臺北市銀月刊,14(5)=164,7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寶安(20020300)。地方社會中的信用合作社--基層性與社會性金融組織的再定位。臺灣銀行季刊,53(1),304-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世欣(19870400)。陳辭修與尹仲容。傳記文學,50(4)=299,8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滿紅(19770900)。晚清臺灣茶、糖、樟腦業的產銷組織。臺灣銀行季刊,28(3),200-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寶安(20090300)。農會改進:戰後初期臺灣農會體制的建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1),143-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世慶(19880600)。十九世紀中葉臺灣北部農村金融之研究--以興直堡銀主小租戶廣記為例。臺灣文獻,39(2),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振寰(19930300)。臺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臺灣社會研究,14,12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美援會(1962)。簡化財經法律--法典化--研究報告。臺北:美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宗榮(1994)。國家與金融資本:威權侍從主義下國民黨政權銀行政策的形成與轉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庭瑤(2000)。新細胞,舊基因--台灣金融制度變革遲緩的社會學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泰升(2002)。臺灣法的斷裂與延續。臺北:元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英明(1984)。地下金融之研究。臺北:財政部金融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若予(1992)。戰後臺灣公營事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臺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榮富(1957)。六十年來臺灣之金融與貿易。臺北:三省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亦芳(1981)。上海錢莊(1843-1937)--中國傳統金融業的蛻變。臺北: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雋寶(1991)。銀行發展40年。臺北:中華徵信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敏誠、左洪疇(1983)。改善投資環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進慶(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國鼎(1978)。臺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宗賢(1986)。臺灣的民間組織。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岩松(1983)。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英照(19970000)。臺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央銀行(1991)。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之制度與功能。台北:中央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既昌(1994)。財經生涯五十年:趙既昌憶往。臺北市:商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Wade, Robert、張宗漢(1994)。管理市場:經濟理論與東亞國家由政府主導工業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國鼎(1991)。經驗與信仰。臺北:天下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承厚(1991)。銀行法釋義。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作榮(1989)。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密察、陳順昌(1984)。迪化街傳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于宗先、王金利(2005)。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嘉棟(1996)。臺灣的金融制度與經濟發展。臺北:中研院經濟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永仁、楊金龍、羅庚辛、林培州(1983)。臺灣地下金融問題--民間合會與地下錢莊。南投:基層金融研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振寰(1994)。誰統治台灣。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銀行(1996)。臺灣銀行五十年。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行政院陽明山會談秘書室(1961)。陽明山會談實錄。臺北:行政院陽明山會談秘書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金桐林(1977)。銀行法概要。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融司(1991)。公營銀行管理法草案參考資料。臺北: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袁穎生、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金融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宮下忠雄、吳子竹(1957)。中國銀行制度史。臺北:華南商業銀行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茲闓(1984)。張茲闓財經論文選輯。臺北:中興票券金融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維曾(2000)。法律與經濟奇蹟的締造--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與經貿法律體系互動之考察。臺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康綠島(1993)。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卓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鳳文、左洪疇(1984)。公營事業的發展。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闕銘富(1991)。地下金融犯罪問題之研究。金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及所屬機關組織權責研討委員會(1957)。中央行政改革建議案,行政院及所屬機關組織權責研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11026)。《社論》台灣銀行往何處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670520)。《社論》我們需要有效的農業金融政策--由農民銀行復業說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70906)。《社論》改進銀行業務及銀行法之修訂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80926)。經濟漫談 一針見血之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581213)。中央銀行復業建制 擬定兩個方案 中交兩銀復業正在計畫中 農行續辦農業金融工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00218)。《社論》對恢復中央銀行制度的建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10911)。(黑白集)「金」神分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10918)。農行土銀所辦業務不可重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540329)。中國農民銀行 昨聯誼大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80306)。精簡機構統一事功行政院已決定步驟所屬十二單位將予裁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80308)。(黑白集)行政改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肇元(19470419)。新銀行法特徵及其要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1958)。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總報告,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寶安(2001)。開放新銀行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臺北:韋伯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涂照彥(1995)。金融、財政--「獨裁性經濟發展」之陰影。臺灣之經濟--典型NI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eng, Tun-jen(1993)。Guard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 The State as Banker in Taiwan。The Politics of Fin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蔣碩傑(1983)。敬悼張麗門先生。張茲闓先生紀念集。臺北:張茲闓先生治喪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仁棟(1969)。臺灣之金融法規。臺灣金融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庸三(1991)。臺灣公有金融機構管理之探討。公營銀行管理法草案參考資料。臺北: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寶安(2010)。農會是誰的?戰後早期農會法令規範及其演變(1945-1974)。中國非營利評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雲漢(1989)。寡占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市:財團法人臺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