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探索的年代:戰後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及其發展-
作者:廖淑芳包雅文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集叢:臺灣文學史長編;17
ISBN:9789860395976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史臺灣小說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李奭學(20060300)。括號的詩學--從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看白先勇的〈遊園驚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14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仁方(19990600)。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臺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10,5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拓(19770400)。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有關「鄉土文學」的史的分析。仙人掌雜誌,1(2)=2,5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義芝(20091200)。借象徵的方式:王文興短篇小說人物分析。淡江中文學報,21,15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慶明(20060200)。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序論。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27-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振寰(19930300)。臺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2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20010800)。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聯合文學,17(10)=202,136-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白先勇、黃秋芳(19851100)。我的國文老師(李雅韻等)。國文天地,6,1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白先勇(20011100)。《現代文學》創立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風貌。中外文學,30(6)=354,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水晶(1962)。愛的凌遲。現代文學,13,8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若曦(1962)。婦人桃花。現代文學,14,8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水晶(1963)。波希米亞人。現代文學,18,48-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水晶(1964)。快樂的一天。現代文學,19,3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錦郁(19861000)。把心靈的痛楚變成文字--在洛杉磯和白先勇對話。幼獅文藝,64(4)=394,128-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文興(19600300)。玩具手槍。現代文學,1,5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若曦(1960)。巴里的旅程。現代文學,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迅(19870700)。鄉土文學論戰--一場迂迴的革命。南方,9,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敏(2008)。王文興小說的多重主題探析--以〈玩具手槍〉為例。電影評介,200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玉雯(20090800)。《現代文學小說選集》的現代主義特色。臺灣文學研究集刊,6,7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樹森、盧瑋鑾、黃繼持、何慧姚、張詠梅(20000300)。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學現象三人談--導讀《香港新文學年表 (一九五零至一九六九年)》。中外文學,28(10)=334,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瑞騰(2004)。「中國文藝協會」的成立與一九五〇年代台灣文學走向。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研討會,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照(1997)。鄉土文學與農村經濟。青春時代的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二十年論文研討會,春風文藝基金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7.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佳馨(2008)。1950年代臺港現代文學系統關係之研究:以林以亮、夏濟安、葉維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碩泰(1980)。美援與七O年代美國外交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玉蘭(2005)。台灣五○年代長篇小說的禁制與想像--以文化清潔運動與禁書為探討主軸(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淑芳(2005)。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七等生文學現象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玲君(2010)。多重觀照下的人生旅次--陳若曦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千慈(2005)。崩解的自我--現代主義、畸零人與戰後台灣鄉土小說(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慶塘(2003)。八〇年代台灣政治小說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其昌(1996)。戰後(1945-1959)臺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〇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明柔(1999)。典範的更替/消解與台灣八0年代小說的感覺結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歐陽子(1980)。秋葉。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貴(1999)。旋風。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肇政(1998)。鍾肇政回憶錄。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叔青(1999)。微醺彩妝。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子(1977)。現代文學小說選集。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銘如(2008)。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濟安(1974)。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白先勇(1984)。明星咖啡館。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祝萍(1991)。社會重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叔青(1988)。那些不毛的日子。台北:洪範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照(1991)。流離觀點。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單德興(2001)。對話與交流。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紀舟(1999)。七〇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ürger, Peter、蔡佩君、徐明松(1998)。前衛藝術理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Freud, Sigmund、趙蕾、宋景堂(2000)。性欲三論。北京: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正惠(1992)。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正惠(1995)。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新煌(1989)。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小楓(1996)。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香港:牛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茂桂(1989)。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型。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2007)。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鍾理和、鍾肇政、錢鴻鈞(1998)。臺灣文學兩鍾書。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全之(1997)。王禎和的小說世界。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Humphrey, Robert、程愛民、王正文(1987)。現代小說中的意識流。湖南:湖南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Kaufmann, Walter、陳鼓應(1987)。存在主義:從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青年寫作協會(1955)。文藝論評集。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丹尼爾・貝爾(1991)。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尹仲容(1970)。臺灣經濟十年來的發展之檢討與展望。台北: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水晶(1970)。青色的蚱蜢。台北:大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振寰(19930000)。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臺北:唐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丘為君、陳連順(1978)。中國現代文學的回顧。台北:龍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白先勇(2008)。台北人。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白先勇(2007)。樹猶如此。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白先勇(2002)。驀然回首。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白舒榮(2012)。以筆為劍書青史:作家施叔青。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朱芳玲(2010)。六〇年代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邱貴芬(2007)。思想6:鄉土、本土、在地。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阿多諾・霍克海默、洪佩郁(1990)。啟蒙辯證法。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楊照(1998)。夢與灰煙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維吉妮亞吳爾夫、孔繁雲(1988)。戴洛維夫人。台北: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蕭全政(1995)。台灣新思維:國民主義。台北:時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振寰(19960000)。誰統治臺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Tucker, Nancy Bernkopf、新新聞編譯小組(1995)。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文雅琪。現代?鄉土?女性?從施叔青早期作品看其文學定位,http://www.srcs.nctu.edu.tw/taiwanlit/issue1/4-c-4.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夏濟安(19561120)。評彭歌的《落月》兼論現代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騰(19970512)。始於反共,終於回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光中(20030621)。夏濟安的背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