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根深莫憂老,逢春綻百花:論漢字教學與文化承啟
作者:洪燕梅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洪燕梅
ISBN:9789574317417
主題關鍵詞:漢字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于天昱(2006)。跨文化背景下的對外漢字教學。運城學院學報,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開揚(2009)。「漢字難學」的命題無法否定。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瑞英(2012)。試論政府在歷代漢字規範中的作用及其啟示。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山(2014)。漢字的書寫理據及漢字理據的二層劃分。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駑(2014)。長江流域文明起源商品經濟模式新探。東南文化,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有光(2011)。漢字尋根。考試(高考語文版),2011(Z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立極(2012)。兩岸合編詞典背後的故事。兩岸關係,2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傳旭(2010)。從秦楚文字的對比研究反觀「書同文」政策之實施。求索,2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旺學(2012)。寫實與寫意的分野--從史前巖畫看中西繪畫造型觀。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俊羽(2008)。「字本位」理論在對外華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認識。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版),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淑娟(2014)。文明的印痕--石嘴山內的賀蘭山巖畫。黑龍江史志,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森垚(2014)。「古蜀國起源」研究綜述。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永貴(2013)。試論漢字字族研究的角度與原則。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韓建業、楊新改(2008)。大汶口文化的立鳥陶器和瓶形陶文。江漢考古,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龔敏(2000)。陶文、圖騰與文字的起源。攀枝花大學學報,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建義(2014)。克拉申"監控模式"理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語言應用研究,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范海予(2008)。幼兒識字教學法對第二語言漢字教學的幾點借鑒。安徽文學,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果(2003)。初級階段歐美留學生識字量與字的構詞數。語言文字應用,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建平、楚金金(2011)。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方法之探討。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俊明(2012)。文化的誤讀--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學的重新解讀。國外社會科學,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欒天(2013)。場依存/場獨立認知方式與二語習得。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燕梅(2011)。出土秦律之兩性相關文獻訓讀及文化研究。2011年海峽兩岸「文獻與方言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訓話研究會、中國西南交通大學主辦 (會議日期: 2011年8月)。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宜雯、張炳煌、郭經華、黃柔瑛(2011)。華語文由簡體字識得正體字之數位教材發展。第七屆全球華文網路教學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燕梅(2010)。《孔家坡漢簡.日書》「盜日」篇研究。第八屆漢代思想與文學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燕梅(2012)。繁簡交融,文化創新--論兩岸漢字整合之策略及展望。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50周年系慶活動--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舉辦 (會議日期: 2012年12月17-18日)。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德寬(2012)。漢字規範的現實回歸--從《規範漢字表》到《通用規範漢字表》。第二十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靜宜大學漢字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12年6月1日)。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燕梅(1993)。睡虎地秦簡文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燕梅(1998)。秦金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宏(2010)。漢字教學中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字感研究(碩士論文)。重慶師範大學,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nedict, Ruth、黃道琳(2011)。文化模式。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燕梅(2006)。《說文》未收錄之秦文字研究--以《睡虎地秦簡》為例。臺北:文津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燕梅(2009)。漢字文化與生活。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莫瑞.史坦、蔡昌雄、朱侃如(2000)。榮格心靈地圖。臺北: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菲亞.布朗、琳賽.哈理遜、法蘭西斯.張(2010)。靈魂之旅。臺北:人本自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迪特瑞希.史汪尼茲、劉海甯、郜世紅(2010)。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臺北:商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西莉、李之義(2007)。漢字王國--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正光、喻燕姣、鄭曙斌、李建毛(1998)。楚漢簡帛書典。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炳林(2005)。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德金(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樊浩(1994)。中國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懷恩(2008)。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司馬遷、瀧川龜太郎、裴銦、司馬貞、張守節(1993)。史記會注考證。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弼(1984)。老子‧帛書老子。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先謙(1994)。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Preece, Rob、廖世德(2008)。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佛法和心理學在個體化歷程中的交叉點。人本自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孔安國、孔穎達(1985)。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2004)。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湯餘惠(2001)。戰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釋行均(2006)。龍龕手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秀蓉、黃鈴媚、游梓翔、江中信(2004)。口語傳播概論。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琳儀(2003)。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班固(1984)。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袁仲一、劉鈺(1993)。秦文字類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英春(2010)。跨文化傳播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熊國英(2005)。圖釋古漢字。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喬瑟夫•坎伯、莫比爾、朱侃如(2001)。神話。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玄、賈公彥(1985)。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玄、孔穎達(1985)。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晏、邢昺(1985)。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慎、段玉裁(1996)。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杜預、孔穎達(1985)。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洪興祖(1983)。楚辭補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湛(1975)。列子沖虛至德真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琦(1993)。李太白全集.卷六.靜夜思。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先謙(1991)。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宋光于(1990)。人類學導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純一(1991)。晏子春秋校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廣仁(1983)。極短篇。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洪燕梅(2013)。出土秦簡牘文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洪燕梅(2013)。漢字文化的模式與內涵。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姬建國、蔣楠(2007)。應用語言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鹿橋。人子。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晨淳(2001)。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臺中:好讀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葉德明(2006)。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de Beauvoir, Simone、楊翠屏(1992)。第二性。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蔡信發(2001)。六書釋義。臺北:蔡信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Kottak, Conrand Phillip、黃劍波、方靜文(2014)。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Ehrlich, Paul R.、李向慈、洪佼宜、何大案(2004)。人類的演化--基因、文化與人類的未來。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Alexander, Jeffrey C.、Seidman, Steven、吳潛誠(2001)。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柏松、周健、陸景周(2008)。外國人漢字速成。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Moss, Steve、李靈芝(2001)。精選世界最短篇.孤獨。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Haskell, Robert、楊淑智(2002)。日常談話 深度傾聽。臺北:張老師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Zimbardo, Philip G.、孫佩妏、陳雅馨(2011)。路西法效應。美國:商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Campbell, Joseph、李子寧(2000)。神話的智慧。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Browne, Sliva、Harrison, Lindsay、黃漢耀(2009)。來自靈界的答案。臺北:人本自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Browne, Sliva、Harrison, Lindsay、黃漢耀(2004)。細胞細憶。臺北:人本自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Riemann, Fritz、楊夢茹(2010)。恐懼的原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Jung, Carl G.、龔卓軍、余德慧(2011)。人及其象徴。新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Wiesel, Elie、陳奭璁(2000)。神的使者--聖經故事中的人物與傳奇。臺北:究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Lewis, Jeff、邱誌勇、許夢芸(2012)。細讀文化研究基礎。臺北:韋伯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2005)。四部叢刊。臺北: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2010)。文淵閣四庫全書。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2004)。古今圖書集成。臺北:聯合百科電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許進雄(1995)。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Howard, Michael C.、李茂興、藍美華(1997)。文化人類學。臺北市: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肅(1991)。孔子家語。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劉向、高誘(1974)。戰國策。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韓非、陳奇猷(1987)。韓非子集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劉義慶、劉孝標、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琦幸(20070131)。孔子學院面臨的困境和機遇,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瀟(20120808)。漢語是文字不透明但意義透明的語言--訪法國漢語總督學白樂桑,http://www.csstoday.net/guojiguancha/yuwai/19512.html2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912/200908/50831.htm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燕梅(2012)。《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兩性文化研究。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臺北:台灣書房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燕梅(20111120)。漢字文化之內涵與模式。文字の宇宙--かたちの意味、意味のかたち。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小兵(1997)。對外漢字教學中多項分流、交際領先的原則。漢字與漢字教學研究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島敏夫(2011)。祭祀言語の記錄.甲骨文。《文字の宇宙--かたちの意味、意味のかたち》予稿集。京都:同志社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