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當代水墨多義性形式探究
書刊名:視覺藝術論壇
作者:黃寶賢
作者(外文):Huang, Pao-hsie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15
頁次:頁100-130
主題關鍵詞:語境跨域寓意符碼多義性ContextCross-domainImplicationCodePolysem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9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楊永源(20080500)。石川欽一郎臺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藝術學研究,3,7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適銘(2018)。力場與變奏--水墨的跨文化性。藝術家,5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志勇(1999)。語境、修辭與翻譯。中國翻譯,19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莊連東(2011)。擴延極致--「以異出新」的臺灣水墨創作模式分析。《紀念辛亥100 週年兩岸百家水墨大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畫院(主辦)、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承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耀庭(1992)。從閩習到寫生--臺灣水墨發展的一段審美認知。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瑾瑗(2001)。臺展東洋畫部與「地方色彩」。臺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美術館(編) 。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3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桂元(2001)。閩畫史稿。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剛(2002)。20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oucault, Michel、哈貝馬斯、周憲(2003)。激進的美學鋒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傳席(2013)。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大春(1994)。解構理論。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笪重光(1982)。畫筌。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誌勇(2012)。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雅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連東(2015)。臺灣名家美術100。香柏文創有縣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秦祖永(1985)。桐陰論畫三篇。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千美(1990)。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克.杰木乃茲、欒棟、關寶艷(2001)。阿多諾藝術.意識形態與美學理論。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汪民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懷恩(20080000)。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朝湖(2013)。癡於生態,醉於創新--畫家李振明的心路歷程與藝術特質,http://0920052943.blogspot.co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