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家族群的遷徙與經濟發展:以新竹關西與高雄美濃地區為例-
作者:賴玉玲
書刊名:客家文化產業生成與發展;俞龍通 (主編)
頁次:57-105
出版日期:2019
出版項: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題關鍵詞:客家族群遷徙經濟發展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庄司萬太、賀嗣章(1959)。牡丹社之役與李善德之活躍。臺灣文獻,10(2),6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學明(1996)。閩粤關係與新地區的土地開墾。客家文化研究,2,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祈(19760400)。閩浙臺地區清季民初經濟近代化初探--傳統農商手工業的改進與產銷關係的演變。歷史學報,4,407-4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翰璧(19990500)。茶產業:桃、竹、苗客家人之象徵性產業。竹塹文獻雜誌,11,3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富三(19821200)。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臺灣風物,32(4),104-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連文希(19721200)。客家之南遷東移及其人口的流佈--兼論述其開拓奮鬥精神。臺灣文獻,23(4),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滿紅(19790700)。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1860-1895)。食貨月刊,9(4),146-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志彰(19990600)。從二次移民看臺灣族群關係與地方開發。客家文化研究通訊,2,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洪廣冀(2003)。殖民化與地方化的辯證:日治時期山林治理架構的轉化與「中部」區域特性的形成(1895-1945)。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臺中縣文化局。325-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二文(2002)。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語文、婦女、拓墾與社區發展。臺北:行政院客委會。223-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馨蘭(2000)。客家、美濃、菸草文化之象徵化過程。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9-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文良(20040000)。日本在臺灣之殖民經驗。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臺北:海峽學術。395-4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維安、黃毅志(2000)。臺灣客家族群經濟的社會學分析。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玉玲(2002)。清代鹹菜甕的經濟發展與客家人的拓墾。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世宗(20040000)。新帝國主義與新世界文明。臺北:海峽學術。378-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翠溶(1983)。明清人口之增殖與遷移--長江中下游地區族譜資料之分析。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素玢(2000)。移民與山豬的戰爭─國家政策對生態的影響(1910-1930)。東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東:臺東師範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玉玲(2001)。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楊梅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偉盛(1988)。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瑞珍(1995)。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瑪瓏(2000)。近代颱風知識的轉變--以臺灣為中心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允斐(1989)。清末至日治時期美濃聚落人為環境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正慧(1997)。清代客家人之拓墾屏東平原與六堆客莊之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秋坤(1975)。十八世紀上半葉台灣地區的開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宗焯、溫仲和(1968)。嘉應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雄州役所(1922)。高雄州要覽。高雄:高雄州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臺灣之自然災害。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瑩(1984)。東槎紀略。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添福(1983)。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亦榮(1991)。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培桂(1984)。淡水廳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素玢(2001)。臺灣的日本農民移民(1909-1945 ):以官營移民為中心。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淡新檔案校註出版編輯委員會(1995)。淡新檔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馨蘭(1999)。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井出季和太、郭輝(1956)。日據下之臺政。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碩勛(1967)。潮州府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清高宗實錄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爾準、陳壽祺(1968)。重纂福建通志。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良璧(1983)。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子光、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臺灣紀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時珍(1995)。本草綱目。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新竹文獻委員會(1953)。新竹文獻會通訊。新竹:新竹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旗山郡役所(1938)。旗山郡要覽。南報商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39)。臺灣專賣法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1919)。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1997)。美濃鎮誌。美濃: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8)。臺灣の農業移民。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嘉謨(1979)。美國與臺灣:1784-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施添福(1982)。臺灣人口移動和雙元性服務部門。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維安(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臺案彙錄庚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明賢(1999)。鹹菜甕鄉街的空間演變。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戴炎輝(1992)。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稅所重雄、吳萬煌(1993)。臺灣菸草栽培變遷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邱瑞杰(1999)。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東鄉實(1915)。臺灣農業殖民論。東京:富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周鍾瑄(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美濃庄役場(1938)。美濃庄要覽。美濃庄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吳學明(19860000)。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的開發--一八三四-一八九五。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田泉(1993)。台灣農業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滿紅(19780000)。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密察(1990)。福澤諭吉的臺灣論。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文儀(1962)。楊觀察北巡圖記。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建彰(2000)。東部客家產經活動。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章義(1989)。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客屬潮州人開發臺北與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紹恆(2000)。客家族群與臺灣的樟腦業史。臺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必昌(1993)。物產。重修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允斐(1997)。瀰濃地區的拓墾。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盛韶(1963)。問俗錄。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德嘉(1960)。地輿。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添福(1996)。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灣史論文精選。玉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漢光(1953)。臺灣移民史略。臺灣文化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美君(1981)。臺灣傳統的社會結構。臺灣史蹟源流。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汝和(1972)。人民志--人口篇。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朝綮(1957)。臺灣地形。臺灣省通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曹永和(1979)。清代臺灣之水災與風災。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溫振華(1996)。清代臺灣漢人的企業精神。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