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
作者:呂紹理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u, Shao-li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劉翠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5
主題關鍵詞:時間生活作息日治時期台灣史社會生活鐘錶TimeHistory of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Rhythms of Social LifeClocks and Watch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34) 專書(5)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2
「水螺」是台語稱呼汽笛的名詞,這種汽笛是日治時期製糖公司通知佃
農上下工時間的信號。「水螺響起」代表了農村生產活動的規律,不再是
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而是「螺響而作,螺響而息」,是依靠一種
人為制定的制度。這種制度就是近代社會的「時間紀律」。本論文所要討
論的主題,正是這種近代時間紀律的制度,是如何進入台灣社會生活?對
於日常生活的作息又構成何種影響?本論文正文共計四章,除了在第二章
回顧傳統中國的計時工具與近代機械時間(時鐘時間)發展的過程及世界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成立的經過之外,並從總督府的行政措施的規定、教育
制度的傳播改造(以上第三章)和交通產業中的作息紀律等面向(以上第
四章)加以討論此一標準時間制度傳入台灣的過程,同時勾勒出餘暇活動
時間的基本面貌(第五章)。本論文發現,除了殖民政府官僚系統上下班
的時間規律,以及警察與保甲制度執行政策時嚴格要求守時與效律的管道
外,總督府更在1921年開始,於每年六月十日舉行「時的紀念日」的活動
,向社會大眾宣傳守時觀念。此一儀式活動所標舉的守時價值,更在1930
年代以後推展的「部落振興運動」「皇民化運動」等社會教育活動中以具
體的措施加以實施。此外,教育體制,從學校生活到課堂講授,甚至體
育活動中都隱含了有關標準時間與時間紀律的教學內容,並且灌輸一種新
型態的餘暇活動觀念。火車密集班次所形成的切割細微的時刻表,迫使人
們必須借助準確的機械時鐘以配合火車的時間紀律。農村生活中的時間紀
律雖不那麼嚴格,但是製糖工場卻為農村帶入一種全新的工作紀律。而中
日戰爭以後,殖民政府為求有效動員民眾,準確的時間紀律,更成為動員
勞力的最佳利器。而在戰爭動員體制下,餘暇時間愈來愈少,感受機械標
準時間的人愈來愈多,同時也在動員壓縮與緊迫的過程中體認到時間是「
稀有的資源」。本論文認為,標準時間觀念的形成與衡量時間習慣的養成
,不僅只是透過政策宣傳就能改變,而是五十年日本統治下,在每日日常
生活中不斷上演的事件,讓人們不知不覺的感知並且使用了此一時間制
度。而貫穿在這些零零碎碎,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又重演不歇生活事件背後
的,正是一種紀律與秩序的要求。紀律與秩序,正是維繫標準時間制度得
以準確運行的最重要基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