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0-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
作者:衛民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指導教授:柯三吉
劉祥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戒急用忍主權全球化WTO一個中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經濟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4
本文主要目的在研究兩岸在主權爭議下,如何進行經貿交流,以及經貿交流又如何影響主權爭議,文中運用「戒急用忍」政策的實施來考察上述論題。
除回顧兩岸與中外的研究文獻,筆者並對兩岸相關人士進行直接訪談,同時也運用非結構式的問卷以補助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的不足;而在研究方法上,則兼顧實證與詮釋的方法,對性質上屬於「結構不良」政策議題的兩岸政策,進行探討。
文中依據新制度論的觀點,主張經貿交流受所處制度架構相當大的影響:純粹經貿交流易因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太高而難以維繫;過度傾斜的政治關係,也不易有平衡的經貿交流。因此為使經貿交流能較順利進行,兩岸需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制度。
在此論點下,本文提出兩岸雖無正式的經濟互賴制度,不過卻有一個非正式的制度,也即兩岸存在一個處於主權爭議下的經貿合作制度。在此準制度下,雙方因主權爭議而在政治上尖銳對立;但圍繞在主權爭議四周的社會、文化、心裡等因素,卻提供雙方動能去建立經濟互賴制度。可以說,兩岸乃處於一個「政治趨離,經濟趨合」的遊戲規則下;而在此規則下,雙方所採經貿策略是,當政治達成協議,則經濟交流加速進行,當協議消失,則一方傾向於加強展現經濟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一方則傾向於加強防禦此一「外溢效果」。
根據上述對兩岸經貿交流規則與策略所作的論述,本文先探討1992年兩岸所形成的制度結構:當國際以及兩岸內政因素大致並未干擾兩岸關係時,兩岸經貿交流成長速度異常快速,過鉅的交流量也逐漸使既有的經貿交流機制不敷應用,1992年兩岸透過不斷的折衝,暫時擱置主權爭議,終致建立海基、海協交流團體、完成兩岸首次高階會談(辜汪會談)、並奠立制度化協商交流機制。
但上述制度結構到了1996年有了重大改變。雖然國際因素並無巨大變動,但一方面兩岸經貿交流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台灣大企業紛紛開始向彼岸外移,另方面,由於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發展,以及北京在主權問題上的持續加壓,致使1992年就「一個中國」原則所達成的有限協議,在兩岸嫌隙日生下,終致不敷應付而遭取消。台海至此重拾主權爭議,台北遂為防止經濟「外溢效果」,採取戒急用忍政策。
進入新世紀,上述兩岸交流的制度結構也面臨重整,除既定的國內、外因素衝擊兩岸關係,加入WTO的全球化因素,亦增加兩岸關係的複雜性,本文提出一個三方架構,用以指出兩岸除了在主權上有一中與兩國爭議的問題,此外,雙方所採取的民族國家立場,也與全球化勢力形成競合關係,如此,制訂兩岸經貿政策形同處理一個三元聯立方程式。
參考書目
一、中文
于申,1999,「WTO與兩岸『三通』─兼論”互不適用”條款在兩岸的適用」,曹建明、嚴元祥編,WTO與兩岸經貿關係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台灣研究所。
于宗先,高長,1991,海峽兩岸經濟關係之探索,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于宗先,張佩珍,1996,中國大陸經貿發展策略變化之評估及其對兩岸潛在影響之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于宗先,葉新興,史惠慈,1994,台商在大陸及東南亞投資行為之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于宗先,趙岡,張榮豐,1990,大陸投資環境及兩岸潛在投資關係之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工商雜誌編輯部,1993,「辜汪會談特別企劃」,工商雜誌(台北),5月號,頁14-35。
中共中央台灣辦公室、國務院台灣辦公室編,1998,中國台灣問題,北京市:九洲圖書出版社
中國時報,2000,「中國時報走過50年特別報導(四):共容共利,促進兩岸合作」(摘錄自「中國時報五十年」),中時晚報,9月30日,第4版。
中國評論社,2000,「兩岸關係:突破或突變」,中國評論(香港),5月號,頁62-73。
中華經濟研究院,1983,香港地位變化對我國外貿之影響,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中華徵信所市場研究部,1992,「民眾對兩岸經貿政策之看法」意見調查,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井九秀憲,2000,「『兩國論』以後的海峽兩岸關係─左右動向的各種因素」,鄭大國官中心主辦,第二十七屆中、日「中國大陸為問題」研討會,3月26日-30日,台北市:政大國關中心。
方曉丘,羅會明,陳鷺,羅祥喜編著,1992,海峽兩岸經貿往來導向,北京市: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日本貿易振興會,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編譯,1993,透視大陸財經,台北市: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日本貿易振興會著,汪慕垣譯,2000,「1998-1999年台灣的外貿投資與對外投資」,台灣研究(北京),2月號,頁63-66。
月三,1998,「也談『戒急用忍』」,歷史月刊(台北),4月號,頁42-45。
王永在,1997,「台塑企業六輕計畫推動歷程及未來影響」,化工資訊(台北),12月號,頁9-15。
王兆軍,1995,「台灣投資在大陸的處境」,中國研究月刊(東京),(9月),頁25-33。
王志文,1991,「兩岸關係的法治化問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等主辦,「大陸政策研討會:大陸政策之回顧與前瞻」,1月4日,台北市:淡江大學城區部。
王明輝,1995,「從台商大陸投資探討兩岸的經貿互動」,台灣銀行季刊(台北),第48卷,第2期,頁86-111。new window
王東英,2000,「平心靜氣論戒急用忍」,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台北),23:6(6月號)。new window
王建民,2000,「一國交流易,兩制通關難」,亞洲週刊(香港),5月1日-7日,頁18-21。
王思粵,1992,「海峽兩岸在主要出口市場的競爭」,經濟前瞻(台北),27期,頁34-40。
王悅賢,1998,「台商在大陸經貿法規上的地位問題」,台商大陸地區投資問題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市: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王連常福,胡春田,歐陽繼德,1996,兩岸產業分工與我國成為亞太製造中心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王暉,1997,「建立保護台胞投資的法律架構: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條例』(草案)公開徵詢意見之際」,兩岸關係月刊,2期(8月),頁10-12,北京市:海峽關係協會。
王榮川,1999,「兩岸關係政治戰略論」,三軍大學主辦,「跨世紀國家安全與均勢戰略」學術研討會,12月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王銘義,1998,「陸委會:兩岸應統一在民主制度下」,中國時報,10月30日,2版。
王銘義,2000,「政治分歧,缺乏互信,小三通駛入迷航航道」,中國時報,12月25日,13版。
王銘義,張慧英,伍崇韜,徐孝慈,2001,「國統綱領十週年座談會」專題報導,中國時報,2月25-26日,6版。
王銘義、羊曉東,2000,「沈君山、翁松燃對談兩岸關係」特別報導,中國時報,6月17日,4版。
丘宏達,1989,「兩岸經貿關係的法律架構」,聯合報系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對大陸貿易與投資研討會」,6月23-24日,台北市: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包宗和,1990,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包宗和,1998,「估汪會晤與兩岸關係的結構性問題」,理論與政策,第48期,頁1-11。new window
包宗和、吳玉山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卡帕羅索(Caporaso),李邁(Levine),林翰譯,1995,政治經濟學理論(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社。
史芳銘編著,2000,大陸投資實用法規─投資篇,台北市:漢邦管理顧問公司。
史金榮,1997,「大陸香港台灣經貿關係的現狀與前景」,夏潮基金會主辦,「開創與前瞻:後九七兩岸關係論壇論文集」,8月23-25日,台北市。
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1997,大陸政經環境變動與台商經營管理問題考察與巡迴服務計畫,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文教基金會,2000a,「突破兩岸僵局的新思維方向」,兩岸關係前景產官學高峰會第一場,6月25日,未刊行記錄稿。
台灣政治經濟發展文教基金會,2000b「兩岸合作的前景─WTO作為歷史契機」,兩岸關係前景產官學高峰會第二場,6月25日,未刊行記錄稿。
民進黨,1999a,台灣前途決議文,5月18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民進黨,1999b,「跨世紀的兩岸經貿關係」,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研討會講詞,11月7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民進黨,1999c,憲政政策白皮書,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民進黨,1999d,二千年政策綱領,11月10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民進黨,1999e,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11月15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石之瑜,1997,「新制度主義建構理性中國的成本」,問題與研究,36卷11期,頁1-22。new window
全國工業總會,1992,大陸投資環境及台商經營現狀研究報告:福建地區,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全國工業總會,1995,台商對兩岸關係及大陸投資看法問卷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全國工業總會,1997,台商對兩岸關係及大陸內銷市場看法,台北市:大陸委員會。
成玫, 1999,「第四屆立法法委員為大陸政策把脈調查大公開」,投資中國(台北),3月號,頁12-15。
朱雲漢,1987,「海峽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可行性評估: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政治學報,15期,頁43-56。new window
朱鋒,1996,「從台海兩岸政治對立看兩岸關係:兼析兩岸關係中的政治因素」,王家英,孫同文,廖光生編,兩岸四地的互動整合:機遇與障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江靜玲,1995,「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在美指出:『江八點』在邊際上出現新彈性」,中國時報,3月10日,4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a,『戒急用忍』政策說明,引自http://www.mac.gov.tw/economy/8803.ht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b,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暨相關辦法,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a,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b,民國八十六年民眾對大路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c,兩岸大事記,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a,大陸工作法規彙編,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b,大陸及兩岸經濟情勢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1)(2),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0年年報,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新聞局編,1988,艱苦卓絕繼往開來─貫徹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反共復國之訓示,台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何綠野,1998,「『戒急用忍』非明智之舉」,兩岸關係月刊(北京),14期(8月),頁42-44。
伯烈特(Breit),史賓斯(Spencer)編,黃進發譯,1990,諾貝爾之路:十三位經濟獎得主的故事(Lives of the Laureates: Thirteen Nobel Economists),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余森林編著,2000,出、進口押匯,台北市:大中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冷則剛,1998,「從美國對南非的經貿管制政策探討我對大陸的經貿政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41:4(4月): 17-38。new window
吳介民,1996,「經貿躍進,政治僵持?--後冷戰時待初期兩岸關係的基調與變奏」,台灣政治學刊(台北),第1期,頁211-56。new window
吳文雅,2000,國家展望委員會主辦「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研討會發言紀錄(上),英文台灣新聞,1月18日,18版。
吳正章,2000,「1999年外商投資下降原因及對策建議」,引自http://www.sinowisdom.com/big5/analysis/macroeconomy/Clear02/99forinv.htm
吳玉山,1994,「兩岸關係的變化與前景:經濟合作、政治疏離」,許慶復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台北市:正中書局。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北市:正中書局。
吳玉山,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吳安家,1993,「從『辜汪會談』看兩岸關係的發展」,亞洲與世界月刊(台北),105期,頁36-41。
吳安家,1996,台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吳安家等,1992,『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內容之分析,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吳安家,1993a,「從『辜汪會談』看兩岸關係的發展」,亞洲與世界月刊(台北),105期,頁36-41。
吳安家,1993b,「辜汪會談影響之評估座談會引言」,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60(5.18): 2。
吳佩郿,1997,「台灣產業難逃北京吸金大法」,中國通,11月號,頁22-25。
吳重禮,嚴淑芬,1999,「『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我國對於大陸投資的影響因素評估」,問題與研究,38: 7(7月): 42-62,台北市:政大國研中心。new window
吳重禮,嚴淑芬,2001,「我國大陸經貿政策的分析:論兩岸經貿互動對於台灣地區經濟發展之影響」,中國行政評論(台北),10: 2(3月號): 153-66。new window
吳能遠,2000,「台商投資祖國大陸與兩岸關係─一個政治經濟學之分析」,台灣研究集刊(北京),(1月),引自http://china.management.org.tw/study/edit/report4/invest.htm
吳釗燮,2000,「有關美國『中程協議』提議之評估」,台灣外交關係研討會論文集,1月6日,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吳惠林,1996,「大陸投資應否設限反方辯論:大陸投資不應設限?兩岸經貿關係還是應讓市場作主」,經濟前瞻(台北),11月號,頁24-32。
吳新興,1992,「民間交流對於台海兩岸整合的意義:理論的探討與實務的驗證」,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5期,頁99-119。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吳榮義,1999,「兩岸經貿與兩岸關係互動之探討」,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台灣與中國關係」研討會,9月1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吳瓊恩,1996,「行政理論與實務的分與合」,空大行政學報,第6期(11月): 1-22。new window
宋恩榮,1989,「香港與大陸的經貿投資關係」,聯合報系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對大陸貿易與投資研討會,6月23-24日,台北市: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宋恩榮,1998,香港與華南的經濟協作,香港:商務印書館。
宋國誠,1992,「中華民國大陸政策與中共對台政策的比較評估」(上)(下),中國大陸研究(台北),35(1-2):5-25 & 12-19。new window
宋國誠,1993,「辜汪會談在現階段兩岸關係上之意義」,亞洲與世界月刊(台北),104期,頁2-7。
李文儀,2000,「唐樹備:台商當然是我們的國民─獨家專訪唐樹備,談九二,論兩岸,話台商」,商業新聞週刊贈閱專刊(台北),11月9日,頁34-38。
李世聰,2000,「『一個中國』原則、阿扁『520』演說,牽動兩岸關係走向」,投資中國(台北),第75期(5月): 25-34。
李世聰,2000,「接受『一個中國』是原則,是起碼的事;專訪中共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台港澳司司長王暉」,投資中國(台北),第75期(5月): 20-24。
李永然,1998,「台商在大陸經貿法規上的地位問題」,台商大陸地區投資問題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市: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李孟玢,林德瑞,蕭文生,1997,中共雙邊投資保障協定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李宗哲,陳金龍,1996,大陸經貿開放政策對國內中小去業影響,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李岳牧,1995,中共對台談判型模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一九九三年~一九九四年),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紅梅,2000,「台商投資大陸與兩岸經貿關係的良性互動」,鄭赤琰,張志楷編,台商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嶺南大學與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李英明,1991,「海峽交流基金會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
李英明,1994,現階段大陸政經社會發展與兩岸關係,台北市: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書良,2001,「由台灣偏遠中小企業到企業巨人:頂新寫下遠赴大陸創業特案」,投資中國(台北),第78期(8月號): 8-11。
李登輝,1995,「建立新中原之路:古典民主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發展與鞏固國際研討會主題演講,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第120期(9月5日): 2-4。
李登輝,1999,台灣的主張,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登輝,中島嶺雄,2000,亞洲的智略,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華夏,1991,「大陸對台政策之內涵」,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民主基金會。
李潔明,1995,國策中心「後冷戰時其亞太集體安全」國際研討會論文專輯,國家政策雙週刊。111-112期(5月2日-5月16日)。
李靚會等整理,自由時報主辦,「經濟安全與戒急用忍座談會(一):戒急用忍鬆綁,經濟安全為先」,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r/28/r-econmomy1.htm
沈建中,1999,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之研究(一九九一~一九九八),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周育仁,1993,「兩岸經濟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周添城、柯三吉等,大陸經貿政策的策略規劃,台北市: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周育仁,1995,「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經關係」,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建明,1997,「從經貿關係的發展看兩岸關係的趨勢」,淡江大學國際研究院主辦,「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9月11-12日,上海市:靜安賓館國際會議廳。
周添城,1998a,兩岸經貿的禁忌,台北市:中華徵信所。
周添城,1998b,「柯江會談後戒急用忍政策的再定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中興大學主辦,「柯江會談後我國大陸政策的展望」研討會,11月7日,台北市: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周添城,柯三吉,林郁方,顏平原,周育仁,侯三林,1993,我對大陸經貿政策之策略規劃,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周煦,1999,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孟捷慕(James Mann)著,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科林頓美中關係揭密(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台北市: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孟慶順,1999,「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地位」,台灣研究(北京),4期,頁32-37。
昆山台資協會,1999,昆山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一九九九年名錄,昆山市:昆山台資協會。
明居正,1999,「兩岸如何發展和平穩定的互動機制?」,台灣大學政治系主辦,「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10月6日,台北市: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new window
明居正,1999,「國際體系理論與兩岸關係」,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林文程,2000,「兩岸談判策略分析」,創造新時代榮耀:國政願景研討會兩岸關係組總結報告,6月27日-2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正義,1992,「冷戰後美國與台海兩岸互動關係初探」,政治科學論叢(台北),第4期(12月):39-67。new window
林正義,1998,「柯江第二次高峰會及其對台灣的影響」,國策專刊(台北),第3期(8月10日):3-5。
林正義,1999,「評析當前美國對兩岸的政策與可能變化」,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系。
林正義,2000a,「李總統的務實外交及其影響」,,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研討會,5月1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正義,2000b,「美台關係的限制與改進」,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新世紀政策』研討會:台灣的國際角色」,4月8日,台北市: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林正義,2001,「國際情勢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主辦「新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1月14日,台北市:台大法學院。
林永汀,1993,如何進行兩岸經貿投資,新店市:世潮出版社。
林昌修,1992,大陸投資實戰手冊,台北市:故鄉出版社
林武郎等,1997,中國大陸的吸引外資與海外投資,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林昱君,1991,「台商對大陸投資問題之評估與作法─以皮包、鞋、玩具、與傘等行業為例」,大陸投資研討會,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林昱君,1992,「兩岸經港貿易往來之背景、現況與發展探討」,台北市:民主基金會。
林昱君,1993,「兩岸經貿互動比高下」,貿易週刊(台北),1522期(2.24):14-16。
林昱君,1994,台灣對外與對大陸的產業內貿易比較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論151號,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林昱君,1995a,「借多國籍企業發展經驗談台灣對大陸投資」,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北),31(9):99-100。
林昱君,1995b,「大陸總體經濟與兩岸貿易之回顧與展望」,大陸經濟研究(台北),17(5):87-102。
林昱君,1995c,「兩岸經貿互動之檢討」,大陸經濟研究(台北),17(4):51-62。
林昱君,1997,「論台商對大陸投資統計問題暨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台北),40(11):40-67。new window
林美霞,2000,「小三通對兩岸經貿影響有限」,工業雜誌(台北),3月號,頁9-16。
林英峰等,1992,上海地區投資環境及台商經營現況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林晨柏,2000,「民進黨:回應中共白皮書,李連路線分歧」,中國時報,2月27日,2版。
林清察,1991,「中共吸引台資的策略與現況」,李復甸編,呆商、台商:大陸熱談投資,台北市:民主文教基金會。
林淑媛, 2001,「戒急用忍成效?赴中投資比重降至27.7%」,自由時報,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today0531/r-0522.htm
林欽輝,1994,中共現階段對台統戰與滲透活動,台北市:大陸委員會。
林義雄,1999,「民主是臺、中共存共容唯一的道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研討會講詞,11月6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林嘉誠。1991。「民進黨大陸政策的評析」,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四十年演變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5月25-26日,台北市。
林榮輝,1993,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維熊,2001,「『戒急用忍』應否鬆綁?反方辦論:戒急用忍與台灣企業競爭力」,經濟前瞻,1月號,頁15-18。
林聰標,1993,香港轉口港地位之評估及我因應策略,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林繼文,2001,「創設、選擇與演化:制度形成的參個理論型範」,中國政治學會主辦年會暨新制度論學術研討會,1月6日,台北市: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林繼文,羅致政,1998,「零和或雙贏?兩岸經貿交流新解」,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台北),10:1(3月): 33-77。new window
邵宗海,1997,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市:華泰書局。
邵宗海,1998a,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邵宗海,1998b,「兩岸重塑事務性協商與初探政治談判」(上),中共研究(台北),32: 3(3月): 88-103。
邵宗海,1998c,「兩岸重塑事務性協商與初探政治談判」(下),中共研究(台北),32: 4(4月): 86-98。
邵宗海,1999,「兩岸政治談判的可能性」,中共研究(台北),33:4。
邵宗海,2001,「試探的善意碰到緘默,阿扁會有下一步嗎?」,聯合報,1月12日,15版。
邱創盛等,1994,台商赴大陸投資注意事項,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邱毅,1999,「王永慶漳州電廠投資案的政治意涵─兼談戒急用忍政策的未來性」,投資中國(台北),7月號,頁50-52。
金雪軍,1993,「兩岸投資關係」(第十一章),對台經濟貿易導論,北京市:紡織工業出版社。
邰培德(Patrick Tyler)著,聯合報編譯組譯,2000,中美交鋒(A Great Wall: Six Presidents and China),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姜新立,1999,「民主統一 vs. 一國兩制」,台灣大學政治系主辦,「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10月6日,台北市: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施延升,1991,我國大陸政策之執行:海峽交流基金會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建生,1999,「經濟學發展方向的揣測」,經濟前瞻(台北),3月號,頁106-09。
施哲雄編,1997,中共對台政策文件選編,第二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柯三吉,1993,「大陸經貿政策的策略性規劃」,周添城、柯三吉等,我對大陸經冒政策之策略規劃,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柏松齡,2000,「台灣經濟大陸化,立國基礎受威脅」,自由時報,5月22日。
柳金財,1998a,「中共對辜汪會晤的策略、意圖與我方因應之道」,共黨問題研究(台北),24:12(12月): 6-16。
柳金財,1998b,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剖析,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柳金財,2000,「民進黨台獨論述轉型與大陸政策調整:兼論新政府大陸政策的挑戰」,中國大陸研究學會主辦,「新世紀兩岸關係發展研討會」,12月15日-16日,台北市:豪景酒店。引自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20001215/mt200012 _03.htm
洪志清,1999a,「一九七九年以來中共利用台資政策演進分析:兼論對兩岸關係的政策涵義」,共黨問題研究(台北),25:8(8月): 73-86。
洪志清,1999b,中共對台資企業政策的演變分析:福建省個案研究(1979年至1997年),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看台,1998,「台商苦樂傳真(十八)」,深圳台商(深圳),26期(9、10月)
科斯(Coase),阿爾欽(Alchain),諾斯(North)等著,2000,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靚康,1998,大陸台商融資貸款之研究,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伯(Weber),黃振華,張興建譯,1994,社會科學方法論(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修春萍,1996,「經貿聯繫在兩岸政治衝突中的化解作用芻議」,台灣研究(北京),3期,頁9-12。
修春萍,1997a,「政治因素與兩岸經貿關係」,台灣研究(北京),4期,頁7-12。
修春萍,1997b,「香港回歸與兩岸經貿關係」,夏潮基金會主辦,「開創與前瞻:後九七兩岸關係論壇論文集」,8月23-25日,台北市。
埃格特森(Eggertsson)著,吳經邦,李耀,朱寒松,王志宏譯,1996,新制度經濟學(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夏珍,馬維敏,2000,「田長霖、沈君山對談兩岸關係」特別報導,中國時報,7月7日,14版。
容聞禾,2001,「專訪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樂觀兩岸的未來」,兩岸雙贏(台北),26(3月): 6-12。
席代麟,1997,我國大陸經貿政策形成機制,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東海,1997,「從經濟整合論兩岸三地經濟互動現況與展望」,東亞季刊(台北),28: 3(夏季):38-58。new window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的對話的初步觀察」,中國政治學會主辦年會暨新制度論學術研討會,1月6日,台北市: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new window
恩萊特(Enright),司各特(Scott),杜大偉(Dodwell),曾憲冠譯,1997,香港優勢(The Hong Kong Advantage),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海峽交流基金會,1992,長江三角洲投資環境考察報告,台北市:海峽交流基金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1993,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八十二年年報,台北市:海峽交流基金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編,1994,辜汪會談紀要,台北市:海峽交流基金會。
翁受成,1998,「淺析台商投資大陸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兩岸關係月刊(北京),11期(5月),頁49-51。
翁昇德,1999,「從燦坤補稅風波看台商如何規避大陸投資之風險」,投資中國(台北),7月號,頁44-46。
袁易,1999,「安全典則與美『中』關係:一個認知社群的分析」,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袁明仁,2000,「大陸鼓勵台商投資高科技芷業對台灣的影響,台商張老師月刊(台北),第31期,頁5-7。
袁明仁,2000,「台商赴大陸投資如何進行投資評估及決策」,引自http://china.management.org.tw/maz/030-200011/30-07.htm
高孔廉,1992,「兩岸經貿─維持競爭優勢、追求互補互利」,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民主基金會。
高孔廉,2000,「台商是改善兩岸經貿的先鋒:三通利多弊少,政府宜早日落實」,投資中國(台北),第78期(8月):61-62。
高希均,李誠,林祖嘉,1992,當前兩岸經貿關係探討:台商投資大陸調查報告,台北市:經濟部。
高希均、李誠,台商經驗─投資大陸的現場報導,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長,1992a,兩岸經濟交流之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1992b,服務業赴大陸地區間接投資之評估,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1995,兩岸三地間接貿易的實證分析,台北市: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高長,1997,兩岸經貿關係之探索,台北市:天一圖書有限公司。
高長,1998,「製造業台商赴大陸投資與兩岸產業分工」,饒美絞、李思明、高長,經濟中華,香港:中文大學。new window
高長,1999,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高長,2000,國家展望委員會主辦「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研討會發言紀錄(中),英文台灣新聞,1月19日,13版。
高長,王文娟,徐東海,陳威如,季聲國,1999,大陸投資環境變遷對台商投資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高長,史惠慈,2000,加入WTO後兩岸產業之分工與合作(工作報告)。
高長,宋恩榮,簡澤元,黃智聰,1995,兩岸三地間接貿易的實證分析,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高長,季聲國,吳世英,1994,台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之研究:第一期五年計畫第一年研究計畫,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季聲國,吳世英,1995,台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之研究:五年計畫第二年研究計畫,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黃智聰,1995,「台商大陸投資與兩岸貿易關係之探討」,廖光生主編,兩岸經貿互動的隱憂與生機,台北市:允晨文化。new window
高長,嚴宗大,1992,「台商在大陸投資企業營運情況之調查之分析」,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與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大陸投資企業經營實務研討會,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長,嚴宗大,張榮豐,張佩珍,陳厚銘,1992,兩岸經濟交流之現況及發展趨勢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高清愿,1997,序,黎堅,九七後香港商機探索,台北市:對外貿易發展協進會。
國家發展會議秘書處,1996a,兩岸關係議題專題綜合研討會記錄,台北市:國家發展會議秘書處。
國家發展會議秘書處,1996b,國家發展會議總結報告,台北市:國家發展會議秘書處。
寇斯(Coase),陳坤銘,李華夏譯,1995,廠商、市場與法律(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寇斯(Coase),黃進發譯,1990,「自述」,伯烈特(Breit),史賓斯(Spencer)編,諾貝爾之路:十三位經濟獎得主的故事(Lives of the Laureates: Thirteen Nobel Economists),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九飛,1997,「祖國大陸吸收外資的發展及其導向政策」,兩岸關係月刊(北京),2(8月): 7-9,北京:海峽關係協會。
張子風,1999,「兩岸經貿關係二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台灣研究(北京),3月號,頁18-23。
張五岳,1992,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市: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張五岳,1993,「辜汪會談影響之評估座談會引言」,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60(5.18): 2-4。
張五岳,1994,「中共對台政策之持續與變遷」,江振昌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大陸,台北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張五岳,1997,「柯江會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理論與政策(台北),12:1,頁41-51。new window
張五岳,阮銘,2000,「兩岸關係與台海安全」,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與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新世紀政策』研討會: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4月1日,台北市: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張世杰,2000,制度變遷的政治過程:英國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個案研究1948-1990,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世賢,1992,「政策溝通協調言詞論證分析:宜蘭六輕設廠個案分析,中國行政評論,2:1(12月): 27-42。new window
張玉卿,1998,「國際貿易法與兩岸經貿關係」,中國經貿法比較研究論文集。,
張旭成,1988,「『開放措施』的推展及其政治涵意」,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大陸政策」往何處去?公共政策研討會,12月29-30日,台北市:中國時報。
張亞中,1991,「中國問題之法律定位─一中兩國」,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
張亞中,1998,兩岸主權論,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論,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張佩珍,1989,海峽兩岸十年轉口貿易之分析(1979-1988),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張春雄,李桐豪,1993,台商採行大陸出口台灣押匯措施之情況,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張瑞猛,1991,「終止動員戡亂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四十年演變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5月25-26日。
張榮恭,2000,凝聚共識以化解兩岸僵局,台北市:中國國民黨。
張榮豐,1988,「台海兩岸潛在關係的探討」,中華戰略,台北市:中華戰略協會經濟研究會。
張慧英,2000a,「李登輝即興演出,兩國論天機乍現」,中國時報,12月18日,3版。
張慧英,2000b,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顯超,2000,「從『兩國論』析主權爭執及兩岸前景」,遠景季刊(台北),1: 1(1月): 19-50。new window
曹建明,1999,「WTO與兩岸關係」,曹建明、嚴元祥編,WTO與兩岸經貿關係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市台研所。
曹海濤,1999,新制度經濟學與中國大陸企業改革─以鄉鎮企業為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中偉,1994,「經濟部長江炳昆:去大陸是讓他們在台灣留根」,天下(台北),154(3月):84-85。
深圳台商協會,1999,深圳台商協會會員名錄辦事指南,深圳市:深圳台商協會。
深圳台商協會,2000,輝煌十年路(1990.6.27-2000.6.27),深圳市:深圳台商協會。
莊素玉,1991,探索六輕幕後:內外交攻台塑,天下(台北),2月號,頁30-36。
許立倫,1994,「中華民國大陸政策之歷史回顧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20: 8(8月): 62-80
許卓雲,2000,「粵港澳『前店後廠』經濟合作方式受衝擊」,中國評論(香港),9月號,頁60-63。
郭正亮,1998a,「從分合到聯立:邁向統獨的新思維」,夏潮基金會主辦,「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展望:”一個中國”原則之面面觀」學術研討會,8月29-30日,台北市:台大思亮館。
郭正亮,1998b,「在安全與經貿之間:兩岸三通的政治邏輯」,台灣政治學會第五屆年會學術研討會,12月12-13日,台北市:東吳大學國際會議聽。new window
郭正亮,2000a,「維持現狀的理解與誤解」,中國時報,2月21日,2版。
郭正亮,2000b,「兩國論vs.華人圈:2000年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國家展望基金會主辦,創造新時代榮耀:國政願景研討會,6月27日-2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郭立民編,1992,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編(上)(下),台北市:永業出版社。
郭承天,2000,「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學會主辦年會暨政治學新趨勢學術研討會,1月8日,台北市:政大公企中心。new window
郭崇倫,2000,「兩岸智慧不應侷限在八年以前」,中國時報,5月23日,14版。
陳水扁,1999a,「年輕新台灣,正常新關係」,阿扁新聞,9月20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水扁,1999b,「跨世紀的兩岸經貿關係」,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研討會講詞,11月7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陳水扁,1999c,「以風險管理的新政治,成就全方為的國家安全」,二千年政策綱領發表會講詞,11月10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陳水扁,1999d,中國政策白皮書發表會講詞,11月15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網站。
陳水扁,1999e,「阿扁: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盼建立互不侵犯的對等和平關係」,阿扁新聞,12月3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水扁,1999f,「台灣的新中間路線:一個新的政治視野」,陳水扁倫敦社經學院演講摘要,阿扁新聞,12月6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水扁,1999g,陳水扁至歐盟拜訪,阿扁新聞,12月8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水扁,1999h,陳水扁接受日本媒體專訪,阿扁新聞,12月8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水扁,1999i,「亞太和平新世紀,兩岸歡喜看未來:陳水扁對於兩岸關係的七項主張」,陳水扁兩岸關係春節談話,1月31日,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網站。
陳世熙,1989,「對台海兩岸經貿關係互動之探討」,聯合報系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對大陸貿易與投資研討會,6月23-24日,台北市: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陳必照,1988,「自決」與「獨立」的政治訴求,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與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大陸政策」往何處去?公共政策研討會,12月29-30日,台北市:中國時報。
陳邦鈺,1998,「泛論兩岸政治性和事務性協商─專訪許惠祐副董事長兼秘書長」,交流,41(10月): 27-33
陳忠信。1993。「民進黨與兩岸關係的發展」,九十年代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頁1-13。
陳明通,2001,台綜院主辦「經濟安全與戒急用忍政策」座談會發言,3月26日,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mar/28/r-economyl.htm
陳明璋,1995,「附錄(三):大陸訪談心得」,賴世葆等,台商投資大陸內銷市場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陳明璋、潘金英,1998,大陸台商投資經營現況與金融風暴關係之調查報告,台北市: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
陳東璧,1992,大陸涉台經貿法律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海峽交流基金會。
陳政智,1992,海峽兩岸貿易預警指標之建立,政治大學國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華,2000,「戒急用忍到何時?」,大陸就業完全指南(就業情報雜誌)(台北),頁14-15。
陳國瑋,2000,「王永慶挑戰戒急用忍,為了六輕盼三通」,工商時報,11月27日。引自http://www.chinesetone.com/cable/people/people057.asp
陳祥明,1999,「一個分治的中國」?「戒急用忍」、「新三不」、與「TMD」的深度報導,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博志,1997,「兩岸經貿不宜跑太快─兩岸經濟應該快速自由化」,財訊(台北),179(2月): 153-56。
陳博志,2000,「產業升級與戒急用忍」,台灣綜合研究院主辦,「李總統主政十二年與台灣的成就」研討會,5月1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陳博志,王塗發,朱正中,朱雲鵬,許松根,鍾俊文,1997,產業與廠商對大陸投資警戒指標之試編,台北市:經濟部。
陳德昇,1992,中南海政經動向,台北:永業出版社。
陳德昇,1994,兩岸政經互動政策解讀與運作分析,台北市:永業出版社。new window
陳慶,1990,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蔚尚,1998,大陸台商投資問題之經貿管制政策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瑛,1998,「『根流台灣』大陸經貿政策評估─大陸經濟發展新情勢調整」,台灣銀行季刊(台北),51卷1期,頁121-38。new window
陸民仁,高安邦,莊委桐,1992,台商對大陸投資及技術轉移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章念馳,1999a「世紀之交的兩岸關係再繼思考」,中國評論(香港),1月號,頁28-37。
章念馳,1999b,「李登輝緣何拋出『兩國論』」,中國評論(香港),9月號,頁27-29。
章念馳,1999c,「世紀之交的兩岸關係繼思考」,中國評論(香港),12月號,頁41-51,香港:中國評論社。
麥朝成,周濟,管中閔,陳源保,林昱君,彭素玲,1998,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間中共對台灣文攻武嚇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傅豐誠,1994,「兩岸經貿互動下的台商投資保障問題」,經濟前瞻台北),34期(4月),頁80-83。
傅豐誠,2000,「評論吳榮義『兩岸經貿關係互動之探討』」,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創造新時代榮耀國政願景研討會:兩岸關係組總結報告」,6月27-2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傅豐誠,2001,「『戒急用忍』應否鬆綁?正方辦論:戒急用忍應該鬆綁」,經濟前瞻(台北),1月號,頁10-14。
傅儷元,2000,「中國入世與海峽兩岸經貿關係」,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主辦「經濟國際化─兩岸經濟合作」學術研討會,12月10日,台北市:淡江大學城區部。
彭威晶,楊羽雯,2001,「統合論:兩岸新關係的最大變數」,聯合報,1月15日,4版。
彭彩沛,2001,「魏應行深耕大陸十年獨家告白」,商業時代(台北),10(1月15日): 60-68。
曾建元,2000,「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兩岸政商關係與台商政策」,共黨問題研究(台北),26: 5(5月): 76-91。
焦仁和,1993,「辜汪會談影響之評估」座談會發言,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60期(5.18):5。
湯紹成,2001,「兩岸將藉由WTO形成一種新的交往機制」,中國評論(香港),2月號,頁44-50。
童振源,1999,「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的一般性分析─經濟與安全的交易」,台灣政治學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12月18-19日,台北市:台灣大學。new window
童振源,2001,「『一個中國』原則的戰略思考」,遠景季刊(台北),2:1(1月): 127-38。new window
費國禎整理,2001,「國統綱領十週年深度報導:專訪丘宏達、邱進益」,中時晚報,2月25日,5版。
開明,1997,「台商到大陸投資與台灣經濟發展」,兩岸關係月刊(北京),2(8月): 1。
黃仁宇,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黃世鑫,2000,真理或邪說?理論或教條?獨尊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禍患,社會科學在台灣學術研討會,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黃有光,劉淑香,1999,「兩岸經濟是否互利?正方辯論:兩岸經濟關係是互利的」,經濟前瞻,1月號,頁10-15。
黃昭元,2000,「兩岸關係定位的共同趨勢」,中國時報,1月25日,15版。new window
黃昭能,1994,中共「海協會」的角色與功能之研究(1991.12.16-1995.3.20),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德,1994,農業發展條例立法決策過程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之應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黃嘉樹,2000,「陳水扁不台獨,兩岸仍有可為」,中國時報,3月19日。
楊永明,2000a,「亞太安全環境對台灣安全的衝擊」,遠景季刊(台北),2:1(4月): 1-30。new window
楊永明,2000b,「『特殊兩國論』影響下的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環境」,許宗力等,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市: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楊羽雯,2001,「專訪蔡英文:思考兩岸關係三層結構問題」,聯合報,4月26日,4版。
楊艾俐,199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黃昆輝:開三點等於全放」,天下(台北),154(3月):86-87。
楊明獻,葉雅婷,李玉蘭,1998,「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商赴大陸投資之實證」,企銀季刊(台北),24:2,頁89-118。
楊舒媚,1999,「阿扁的大陸政策讓兩岸板塊開市使移動」,引自http://www.journalist.com.tw/weekly/old/662-027.html
楊開煌,1991,「兩岸政治談判的可能性、方式及其評估」,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new window
楊開煌,1998,「從『嚴肅課題』到『戒急用忍』~論李登輝總統兩岸交流政策」,引自http://www.np.org.tw/taipei/white.htm
楊瑞龍,1996,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經濟部,2000a,兩岸經貿投資發展及兩案三通適當時機規劃情形專案報告,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經濟及能源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6月14日。
經濟部,2000b,經濟部施政報告(書面部分),台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1990,大陸投資環境研究報告,台北市:經濟部。。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997a,戒急用忍與大陸投資(手冊),台北市: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997b,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台北市: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1997c,受理補辦赴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簡報資料,台北市: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葉國華,1999,「香港需要重新定位」(香港行政長官特別顧問在廣東演講稿),兩岸經貿通訊,87(3月): 34-37,台北市:海峽交流基金會。
葉萬安,周添城,李紀珠,吳忠吉,楊開煌,1997,二十一世紀兩岸經貿策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葛魯奇(Gruchy),劉有恆譯,1983,「制度經濟學的現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北), 19: 6,頁69-74。
裘兆琳,1999,「美國之新戰略關與兩岸關係」,自由時報主辦,「亞洲安全保障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月12-13日,台北市:台灣大學第二學術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詹雅雯,2001,「午餐會蔡英文是主客」,工業雜誌(台北),3月號,頁41-47。
鄒景雯,2001,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市:成陽出版有限公司。
對外貿易發展協進會,1989,台港轉口貿易市場調查報告,台北市:對外貿易發展協進會。
廖光生編,1995,兩岸經貿互動的隱憂與生機,台北市: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廖順賢,2000,「兩岸經貿政策新走向產官學座談:共識取得是新政府第一步」,投資中國(台北),77(7月): 20-27。
廖順賢,2000,「高科技赴大陸仍將限制:專訪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鄧振中」,投資中國(台北),78(8月): 18-20。
熊玠,1987,「由『兩航』談判展望台海兩岸之未來關係」,丘宏達,任孝琦編,中共談判策略研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趙先運,1991,「中共對台政策與對台工作的評析」,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四十年演變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5月25-26日,台北市。
趙建民,1991,「終止動員戡亂後兩岸事務性、功能性以至政治性談判可行性之研究」,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四十年演變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5月25-26日,台北市。
趙建民,1994,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市:永業出版社。
趙建民,1998,「兩岸恢復會商的契機與癥結」,政策月刊(台北),32(3月): 15-17。
趙建民,1999,「第三次國共政治談判:背景、需求、問題」,台灣大學政治係主辦,「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10月6日,台北市: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趙春山,1992,「兩岸經貿關係的政治意涵」,民主基金會主辦,「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研討會,11月9-10日,台北市。
劉正中,1999,「漳州電廠投資工程完成:戒急用忍政策面臨挑戰,投資中國(台北),7月號,頁46-49。
劉志明,黎晶晶,2001,「我在護城河內稱霸主!」,商業週刊(台北),709(6月25日-7月1日):66-72。
劉佩瓊,1997,「香港在兩岸經濟關係的作用」,劉佩瓊編,中國經濟大趨勢,香港:商務印書館。
劉映仙,1993,「兩岸經貿關係的現狀、問題和趨勢」,劉映仙,殷存毅編,海峽兩岸經貿關係探討,北京市: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劉國深,2000,「兩岸關係不穩態與制度創新」,台灣研究集刊(北京),2(夏季):1-16。
劉進慶,1998,「從台灣經濟觀點看兩岸經貿交流十年進展與未來前景」,兩岸關係月刊(北京),9(3月): 48-50,北京市:海峽關係協會。
劉瑞華,2001,「新制度主義:返回大理論或經濟學帝國主義政治學?」,中國政治學會主辦年會暨新制度論學術研討會,1月6日,台北市: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new window
歐崇亞,1996,新制度主義與公共組織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宇,1999,「『特殊國與國關係』後中共可能行動研析」,三軍大學主辦,「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月8日,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潘錫堂,2000,「調整戒急用忍難解僵局」,國政評論,引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89/C/NS-C-089059.htm
編輯部,2000,「台商:緣繫東莞」,東莞台商(東莞),45(6月): 13-28。
蔡宏明,1997a,「『戒急用忍』降低大陸投資風險」,政策月刊(台北),第21期,引自http://www.kmtdpr.org.tw/4/21-7.htm。
蔡宏明,1997b,「『陸』況解析」,工業雜誌(台北),327(6月): 6-25。
蔡宏明,1997c,戒急用忍與台商登陸,貿易週刊(台北),1766(10月): 4-9。
蔡宏明,1997d,「加入WTO對兩岸經貿之影響評估」,進口救濟論叢(台北),第11期,頁337-80。
蔡宏明,2000,「WTO架構下我國對大陸經貿政策的調整」,台灣經濟學會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辦,「世界貿易組織(WTO)下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3月28日。
蔡宏明,2001a,「經營術:『陸』況透視─台商大陸意見調查」,引自http://www.cnfi.or.tw/cl10012.htm
蔡宏明,2001b,「『戒急用忍』降低大陸投資風險」,引自http://www.kmtdpr.org.tw/4/21-7.htm
蔡宏明,2001c,「兩岸加入WTO台商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主辦,「2001年大陸投資與經營管理研討會」,1月30-31日,台北市: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
蔡宏明,2001d,「從小三通展望大三通」,工業雜誌(台北),1月號,頁4-8。
蔡英文,2001a,「兩岸關係新作為:時間,站在競爭關係中勝利的那一方」,長谷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主辦,「新世紀新政府」講座,聯合報,4月16日,13版。
蔡英文,2001b,在伯仲基金會演講電視錄影,5月24日。
蔡蕙如,2001,「2001年CEO大調查:動盪中,積極佈局全球」,天下雜誌特刊(台北),30(5月25日): 68-78。
衛民,1992,台港關係:機制與發展,台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衛民,1998,「柯江會談後朝野政黨大陸政策觀點的比較分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中興大學主辦,「柯江會談後我國大陸政策的展望」研討會,11月7日,台北市: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衛民,2000,「全球化與民族國家邏輯的迎拒:總統大選後的兩岸政策」,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與國立台北市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五二0後國家發展政策新展望」學術研討會,5月6日,台北市:台北市大學公共事務學院。new window
鄭又平,1998,柯江會談後臺、中、美三邊關係的發展─美國對台政策之轉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中興大學主辦,「柯江會談後我國大陸政策的展望」研討會,11月7日,台北市: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鄭又平、柯三吉、周添城、衛民,2000,現階段美、日、中共相關人士對兩岸簽署中程協議的看法及我們的對策,工作報告。
鄭赤琰,張志楷編,2000,台商與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嶺南大學與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
鄭叔平等編,1994,1994中共年報,台北市:中共研究雜誌社。
鄭華,1999,「台灣當局二十年大陸政策透視」,兩岸關係月刊(台北),21(3月): 5-7,北京市:海峽關係協會。
鄧振中,2000,國家展望委員會主辦「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經貿關係」研討會發言紀錄(上),英文台灣新聞(台北),1月18日,18版。
黎堅,1997,九七後香港商機探索,台北市:對外貿易發展協進會。
盧義輝,1999,「現階段中共對台統戰策略之回顧與評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25: 5(5月): 5-18,台北市:共黨問題研究社。
蕭全政,1993,「從香港經驗論『辜汪會談』後的努力方向」,國家政策雙週刊(台北),60(5.18): 10-11。
蕭全政,1996,「政治民主化與台灣的對外政策」,政治科學論叢(台北),7(5月): 287-304。
蕭全政,吳若予,1999,「評析兩岸經貿形式之變化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治科學論叢專刊:「展望跨世紀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new window
諾斯(North),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諾斯(North),劉瑞華譯,1995,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賴士葆等,1995,台商投資大陸內銷市場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謝俊義,1999,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俊義,2000,「新制度主義的發展與展望」,中國行政(台北),68(8月): 1-26。
謝潮儀,1995,台商投資大陸不動產失敗案例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鍾琴,1991,「從經濟問題看兩岸政治關係」,中國論壇(台北),32: 3(12月1日): 112-15。
鍾琴,1996,「大陸投資應否設限正方辯論:為何大陸投資應該設限?」經濟前瞻(台北),11月號,頁24-32。
鍾琴,1998,「兩岸產業分工互動與戒急用忍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中興大學主辦,「柯江會談後我國大陸政策的展望」研討會,11月7日,台北市: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鍾琴編,1996,兩岸產業分工: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簡澤源,1992,香港在台灣海峽兩岸經濟交流的中介地位:理論與實證分析,香港珠海書院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顏萬進。1998。「民進黨中國政策的轉變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夏潮基金會,「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展望:『一個中國』原則面面觀」學術研討會,8月29-30日,台北市。
魏啟林,林昱君等,1992,1997年前後台灣與香港經貿關係調整之因應策略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羅致政,1995,「美國在台海兩岸互動所扮演的角色─結構平衡者」,美歐月刊(台北),10: 1(1月):37-54
羅祥喜,1998,「『九七』前後港台經貿關係平析」,饒美蛟、李思名、高長編,經濟中華,香港:中文大學。
羅德水,2000,兩岸關係發展與金門訂位變遷之研究─一個金門人的觀察,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元祥、張冠華,1999,「加入WTO及對兩岸經濟關係的影響」,曹建明、嚴元祥編,WTO與兩岸經貿關係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市台研所。
嚴宗大、林昱君、鍾琴,1992,台商大陸投資及貿易之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饒美蛟,1998,「中華經濟協作系統與『經濟中華』」,饒美蛟、李思名、高長編,經濟中華,香港:中文大學。
饒美蛟、李思名、高長編,1998,經濟中華,香港:中文大學。
饒餘慶,1997,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英文
Abell, Peter. 1995.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Rational Choice Theory.” In Richard W. Scott & Soren Christensen, eds.,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Albaek, Erik. 1995. “Policy Evaluation: Design and Utilization.” In Ray C. Rist (ed.) Policy Evaluation: Linking Theory to Practice. U.K.: Edward Elger Publishing
Ashford, Douglas E. 1978.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olicy or Institutions Really Do Matter.” In Douglas E. Ashford, ed., Comparing Public Policies: New Concepts and Method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Bolton, John. 1999. “American Interests in Asia and the Taiwan Strai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21st Century Foundation, Grand Hotel, Taipei, July 26-28.
Brezinski, Zbigniew. 1992. “Selective Global Commitment,” Foreign Affairs 70: 4 (Fall): 1-20。
Buzan, Barry. 1994. "The Interdependence of Security and Economic Issues in the New World Order." In Richard Stubbs & Geoffrey R. D. Underhill, eds.,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 Underhill. Houndmills: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Cabestan, Jean-Pierre. 1995.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Neither Reunification Nor ‘Win-Win’ Game,” Issues & Studies (January): 27-50.
Carter, Ashton & William Perry. 1999,Preventive Defense: A New Security Strategy for America.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Chan, Steve Cal Clark. 1995. “The Mainland China-Taiwan Relationship: From Confrontation to Interdependence?” In Tun-jen Cheng, Chi Huang, & Samuel S. G. Wu, eds. Inherited Rivalry: Conflic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Chen, Han-shin. 1993. The Making of Taiwan’s Mainland Policy: Milieu, State, and Decision-Making.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Arizona.
Chen, Huey-tsyh. 1990. Theory-Driven Evaluations.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Chen, Pochih. 1995. “The Dynamic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f Cross-Straits Rel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March 27-29, Pp. 1-13.
Cheng, Chu-yuan. 1998. “Economic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