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威權體制下的諍臣-陶百川的政治生涯1949-1986
作者:朱高影
作者(外文):Zhu Goa- ying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冠群
龔鵬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俞鴻鈞案雷震案CC派團派改造美麗島案黨內外三邊會談孫立人案kwasi party-state authoritarinismChinese liberismJohn K. Fairban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1
摘要
本文以三階段敘述陶百川在台的政治生涯,第一階段為1951-1960。亦即陶氏抵台執行監委職權至雷震案爆發。在此階段,陶氏在《自由中國》宣揚法治,參與調查孫立人案,倡議縮減軍法範圍,與CC派立監委炮打國民黨中央,成為俞鴻鈞彈劾案要角;對於雷震組黨則抱持樂觀其成之態度。
第二階段為1961-1977,亦即雷案發生後至陶氏辭卸監委職務,轉任國策顧問。在此階段,陶氏倡議地方暨高等法院改隸司法院、限制警總職權、彈劾違法失職之經濟部長與中油公司總經理、高等法院院長與台北市長等。雖有監院象徵之美譽,卻也因而得罪權貴巨室,在圍剿費正清事件中遭受漢奸罪名之攻擊。監院功能亦因內在外在諸多因素而日漸萎縮,陶氏終於主動辭職。
第三階段為1977-1986,亦即陶氏擔任國策顧問至主持黨內外溝通會談。在此階段,由於國民黨改革步伐停滯不前,難以配合台灣社會經濟環境的劇變,陶氏遂寄希望於黨外政治力量的革新,故在選舉法規、出版言論等方面挺身支持黨外民主運動,因而遭致警總圍剿。但在輿論界、學術界支援下,行政院不但向陶氏致歉,並議處警總相關失職人員。最後,陶氏主持黨內外三邊會談,緩和朝野對立衝突,為解除戒嚴等民主工程奠下初基。
陶氏在威權體制裡,以諍臣的政治角色自居,對國民黨政權在台灣之合法性、正當性企圖以回歸民主憲政方式予以補強,其政治活動雖涉及派系鬥爭,但未見其利用派系惡鬥以競逐權位,反而致力守護憲政之民主改革工程。在解除戒嚴前數年,黑暗勢力猖狂之際,陶氏厲聲疾呼政黨政治、政權和平輪替,足見陶氏政治角色已隨時勢潮流由諍臣轉為諍友,亦可譽其為《自由中國》政治信念之實踐者。
關鍵字:黨國威權體制 諍臣 孫立人案 雷震案 俞鴻鈞案 CC派 團派 費正清
美麗島案 黨內外三邊會談
A study about the history of Taiwan under the martial law.For instance,in 1960''s Dr.J.K.Fairbank made his best to persuade American goverment to contact and to have a official relationship with P.R.O.C. . In the meantime, some enthusiastic nationalist groups in Taipei decided to criticize Dr. Fairbank as a secret agent of the American communist.He was charged with the conspiracy to terminate R.O.C.by the means of sponsoring many famous scholars including Mr.Tao Pei-chuan .To avoid attacks from the enthusiastic nationalist ,Tao escape frome Taiwan to U.S.A. .But in 1982 , with the helps of the congressmen and the public opinion ,Tao overcome the vicious attempt of the secret agency to charge him of the traitor.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atters is one of the themes of this study.
參考書目
一、 檔案、工作報告、實錄、公報
「謝郭獅等彈劾案」,四十四年度劾字第四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俞鴻鈞彈劾案」,四十六年度劾字第九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李漢卿等彈劾案」,四十七年度劾字第九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陳瑋直彈劾案」,四十八年度劾字第四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謝貫一等彈劾案」,四十九年度劾字第一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陶玉田等彈劾案」,五十年度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文宗萬等彈劾案」,五十年度劾字第七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金湯鎬、陶玉田等彈劾案」,五十一年度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陶玉田、陳龍馨等彈劾案」,五十一年度劾字第七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袁夢鴻等彈劾案」,五十二年度劾字第七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熊家曾彈劾案」,五十二年度劾字第十五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王兆百等彈劾案」,五十二年度劾字第八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陳思永等彈劾案」,五十三年度劾字第三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黃啟瑞彈劾案」,五十三年度劾字第四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許逸明彈劾案」,五十六年度劾字第一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汪岳喬等彈劾案」,五十六年度劾字第五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張靜岩彈劾案」,五十六年度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張啟仲彈劾案」,五十六年度劾字第八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楊光炬等彈劾案」,五十七年度劾字第二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林源興彈劾案」,五十七年度劾字第三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王季猛彈劾案」,五十七年度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曹祖慰等彈劾案」,五十七年度劾字第十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孫德耕彈劾案」,五十八年度劾字第八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鄭遠釗彈劾案」,六十二年度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何開洽糾舉案」,四十年度糾字第二十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張茲闓等糾舉案」,四十一年度糾字第十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莫衡糾舉案」,四十一年度糾字第二十七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劉真糾舉案」,四十二年度糾字第六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曹偉修糾舉案」,四十二年度糾字第三十一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陳質平糾舉案」,四十三年度糾字第二十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陳舜耕糾舉案」,四十三年度糾字第二十六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聶鍾杉糾舉案」,五十一年度糾字第十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徐木生糾舉案」,五十一年度糾字第十三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楊繼曾糾舉案」,五十二年度糾字第五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夏惟上糾舉案」,五十二年度糾字第九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鄒仲平等糾舉案」,五十二年度糾字第十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周樂書等糾舉案」,五十二年度糾字第十三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高義儒糾舉案」,五十八年度糾字第四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史瑞禮等糾舉案」,六十年度糾字第四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代理國庫銀行諸多不當案」,四十二年度正字第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國防部所屬軍人監獄管理尚待改善案」,四十二年度正字第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現行進口貿易外匯諸多不當案」,四十二年度正字第二十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台灣合會儲蓄股份有限公司經費支用不當案」,四十三年度正字第四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內政部飭令世界評論社停刊處分案」,四十三年度正字第十五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馬公鎮聯勤卡車輾斃呂進丁賠償不足案」,四十三年度正字第十六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外匯實績制度案」,四十四年度正字第一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財經措施未當案」,四十四年度正字第三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再糾正內政部取締出版品適用法條錯誤、處理訴願案遲誤法定期限案」,四十四年度正字第八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台灣省政府處理報務員免職案」,四十四年度正字第十五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經濟部等辦理配紗尚多不合案」,四十四年度正字第十八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政府機關人員部分首長兼職案」,四十五年度正字第十一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彰化溪湖鎮農會倉庫稻穀帳務紊亂案」,四十七年度正字第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教育部特准繪畫天才出國處理不妥案」,五十一年度正字第十一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台南市政府興建國民住宅處置不合案」,五十二年度正字第十四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台電公司加價頗多不合案」,五十三年度正字第二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各機關發給變相津貼案」,五十三年度正字第五號,監察院藏,毛筆原件。
「糾正教育當局取締惡性補習不力案」,五十六年度正字第五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主管機關收購三輪車案」,五十七年度正字第三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現行工業保護措施案」,五十七年度正字第十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耕地變更用途案」,五十七年度正字第十三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本省色情氾濫案」,五十七年度正字第十四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現行訴願法不能適應當前需要案」,五十八年度正字第一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林務局對吳石清處理不當案」,六十年度正字第二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經濟部准許外商設廠不合案」,六十年度正字第三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再糾正林務局對吳石清處理不當,應予補償案」,六十年度正字第五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臺省府、台南縣政府與民爭利案」,六十一年度正字第三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臺北市色情氾濫案」,六十一年度正字第六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第三次再糾正林務局對吳石清處理不當,應予補償案」,六十二年度正字第一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糾正豐原鎮公所土地重劃措施失當案」,六十二年度正字第七號,監察院藏,鋼筆原件。
《三十年來本黨與中共鬥爭的檢討》,內政部調查局藏,1951。
監察院實錄編輯委員會:《行憲監察院實錄第一編、第二編、第三編、第四編、第五編》,台北:監察院秘書處,1981。
二、 文集、書信、回憶錄、傳記、報紙期刊及其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初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金開英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初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第十期-蘇東啟政治案件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初版。
中國名人傳記中心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台北:中國名人傳記中心,1991增訂三版。
<中華民國一千五百餘位學人及教授給美國人民的一封公開信>,中央日報,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十六日。
《中國論壇》:<陶百川怎樣作監委>,《鳥啼鳳鳴有餘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第十二分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一版。
王紹齋、章君榖:《俞鴻鈞傳》,台北:中外雜誌社,1986初版。
王文裕:《李萬居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出版。
王拓:《黨外的聲音》,台北:長橋出版社,1978初版。
王作榮:<台灣經濟轉型的大功臣俞鴻鈞>,《中外雜誌》,六十五卷四期,1994年4月。
王學慶:《蔣介石與陳立夫兄弟》,台北:日臻出版社,1995初版一刷。
王力行:《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台北:天下文化,1996一版三刷。
<仙人掌>雜誌:<陶百川-為自由人權護法>,《陶百川全集第一冊:開宗明義 橫看側看》,台北:三民書局,1992。
司馬文武:<陶百川-言論報國的典型>,《開宗明義 橫看側看》《陶百川全集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石學勝:<胡適與蔣介石-從最近出版的胡適日記手稿看胡蔣關係>,《傳記文學》,五十七卷六期,1990年12月。
朱養民:《七論反對黨》,台北:前衛,1992初版一刷。
朱文伯:<憶雷震與胡適兩先生>,傅正:《雷震全集,第一冊,雷震與我》,台北:桂冠出版社,1989。
谷正文:《白色恐怖秘密檔案》,台北:獨家出版社,1995初版。
谷正文:《牛鬼蛇人-谷正文情報工作檔案》,台北:書華公司,1997初版。
李啟倫:<彰化大同案的背景>,中央日報,民國五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李雲漢:《中國國民黨職名錄》,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4初版。
李筱峰:<新黨成立溝通落幕>,《為溝通安和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李鴻禧:<陶百川生涯志業的素描>,《開宗明義 橫看側看》,《陶百川全集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李鴻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台灣日報2002年3月2日。
沈戈鋒:<陶百川胡不歸>,《困強回憶又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沈克勤:《孫立人傳》,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初版。
沈衛威:《學思與學潮:胡適傳》,台北:立緒文化,1990初版一刷。
沈君山:《浮生三記》,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初版。
吳三連:《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1992一版四刷。
吳錫澤:《陳辭修先生年譜簡編初稿三》,《傳記文學》,63卷1期,1993年7月。
吳相湘:<從牧羊兒到監察院院長>,《傳記文學》,五卷六期,1964年12月。
吳修齊:《八十回憶(下)》,台北:龍文出版社,1993初版。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8一版。
林博文:<孫立人曾向美表明:願領導除蔣兵變>,中國時報,民國九十年十月廿九日。
林良平:<陶百川先生的政治格言>,《為公義私德呼號》,《陶百川全集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金開英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文集編委會:《金開英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文集》,台北: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2001。
國史館編印:《汪敬喣先生訪談錄》,台北:著者印行,1993。
國史館編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著者印行,2000初版一刷。
國史館編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二)組黨運動》,台北:著者印行,2000初版一刷。
國史館編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三)從黨外助選團到黨外總部》,台北:著者印行,2000初版一刷。
國史館編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四)國會改造》,台北:著者印行,2000初版一刷。
國史館編印:《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五)地方自治選舉》,台北:著者印行,2000初版一刷。
邵毓麟:《勝利前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再版。
邵東權:<我看陶百川被控事件的大笑話>,《人間世》,九卷六期,1970年。
岳衡:<監察委員的八條座右銘>,《鳥啼鳳鳴有餘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亞洲人》:<對陶顧問請辭的感言>,《困強回憶又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社論:<一篇血腥氣的怪論-「中立主義的轉變」>,《自由中國》,十八卷四期,1958年2月。
社論:<期望中的憂慮>,《自由中國》,十九卷二期,1958年7月。
社論:<出版法事件的綜合觀>,《自由中國》,十八卷十期,1958年5月。
社論:<勿陷總統於違憲>,《自由中國》,十八卷二期,1958年1月。
社論:<從包啟黃案件論軍法>,《自由中國》,十一卷五期,1954年9月。
社論:<敬告我們的國大代表-團結、法統、政治買賣>,《自由中國》,二十二卷四期,1960年2月。
周之鳴:<費正清是學者還是毛共的文化特務>,《現代》
27期,1968年7月。
侯立朝:<陶百川向費正清豎起白旗>,《現代》29期,1968年9月。
侯立朝:<我們對於陶百川「六六函件」的聲明和檢證>,現代27期,1968年7月。
侯立朝:《誰是中國與美國的叛徒》,著者自印,1970年3月初版。
侯立朝:《一個公司退稅充公始末》,著者自印,1970年3月初版。
看雲樓主:<曹丕怎樣在群臣勸進下稱帝的?>,《自由中國》,二十一卷三期,1959年7月。
胡虛一:<讀「愛荷華憶雷震」書後>,李敖:《雷震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初版。
胡虛一:<拜讀李敖先生大函賜教有感>,李敖:《雷震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初版。
胡國台:《劉真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初版。
胡適:<「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自由中國》,十二卷七期,1955年4月。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
《革命人物誌》,十七集、十八集,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編。
高陽:<言民質疑>,陶百川:《為整肅官箴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高玉樹:《高玉樹論著選集-旅遊文集下》,台北:東方出版社,1991初版。
徐復觀:<我所了解的蔣總統的一面>,《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學生書局,1988增訂再版。
夏珍:<陶百川風骨令人動容>,中國時報,2002年3月4日。
馬之驌:《雷震與蔣介石》,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93,一版一刷。
馬之驌:<憶雷震當年在《自由中國》扮演的角色>,歷史月刊,2002年5月號。
唐柱國:《最高機密:高階諜報員首度公開國民黨情報密史》,台北:新新聞,1997初版一刷。
秦時中(侯立朝):<陶百川的小意思>,《現代》29期,1968年9月。
孫宅巍:《陳誠晚年》,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一版。
高明輝:《情治檔案》,台北:商周文化公司,1995初版二刷。
徐恩曾等著:《細說中統軍統》,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2初版。
《殷海光選集》,香港:友聯出版社,1971一版。
殷海光:<我對於在野黨的基本建議>,《自由中國》,廿三卷二期,1960年7月。
殷海光:<是什麼,就說什麼>,《自由中國》十七卷三期,轉引自《殷海光選集》,香港:友聯出版社,1971一版。
商岳衡:<監委法官的論戰及其評議>,大華晚報,轉引自陶百川:《監察制度新發展》,台北:三民書局,1978三版。
康僑:<俞鴻鈞勇對彈劾案(上)>,《中外雜誌》,六十六卷四期,1999年10月。
康僑:<俞鴻鈞勇對彈劾案(下)>,《中外雜誌》,六十六卷五期,1999年11月。
陳立夫:《成敗之鑑》,台北:正中書局,1994初版四刷。
陳希林:<百歲壽誕 言論報國>,中國時報,2002年3月4日。
陳榮裕:<陶百川心繫國家發展>,中國時報,2002年3月4日。
梁肅戎:《大是大非-梁肅戎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公司,1995一版一刷。
張炎憲等:《台灣近代名人誌》,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90一版一刷。
張建中:<對台中高分院程序違法之調查報告>,侯立朝:《一個公司退稅充公始末》,著者自印,1970年3月初版。
張建中:<關於法定程序說明>,侯立朝:《一個公司退稅充公始末》,著者自印,1970年3月初版。
張俊宏:<讓歷史性的人格典型出現在這一代>,《開宗明義 橫看側看》,《陶百川全集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張忠棟:<談圍剿陶百川案件>,《政治批評與知識份子》,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7再版。
張友驊:<雨田專案:組不組黨都抓?-一名情治將領對雷震案的日記>,《自立早報》,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卅日、卅一日。
曹敏:<陶百川「費正清再檢討」的檢討>,中華雜誌四卷六期,轉引自侯立朝:《誰是中國與美國的叛徒》,著者自印,1970年3月初版。
章君穀:《杜月笙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再版。
陶涵(Jay Tylor)著,林添貴譯,《台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台北:時報文化,2000初版。
陶希聖:<憲法學家一夕談-行政、立法、監察、與司法各院的關係>,中央日報,民國四十七年一月十二日,星期專論。
陶百川:<論強矯>,《為公義私德呼號》,《陶百川全集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院五人小組為反對自動調查大同案致李院長書>,《為整肅官箴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寧鳴而死,為凶之防>,《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察委員以後怎麼做>,《監察的新經驗新發展》,《陶百川全集卅》,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總統連任問題的合法交代>,《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為受特工列管致友人書>《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困勉強狷八十年》,《陶百川全集卅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拼、混、遁、正>,《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我對法統的看法和辦法>,《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一個監察委員的「狗生哲學」>,《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
陶百川:<脫黨的邊緣>,《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黨部管理監委同志的界限>,《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困強回憶又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陶百川:《回國前後》,台北:三民書局,1987再版。
陶百川:<監察工作怎樣恰到好處?>,《困強回憶又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陶百川:<論余案罪名上總統書>,《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改造國會應行可行的辦法>,《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絕食風波怎樣平息>,《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言論報國我與經公>,《困強回憶又十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陶百川:<請本民主法治善待公政會>、<開放黨禁勢所必至>,《為溝通安和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三》,台北:三民 書局,1992。
陶百川:<警備總部是否有權監察犯罪?>,《為人權呼號》,陶百川全集五,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人權種類及其特點>,《為人權呼號》,陶百川全集五,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人權要義:我的認識和呼號>,《政治緊箍咒與安全瓣》,陶百川全集十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充實國會注意事項>,《政治緊箍咒與安全瓣》,陶百川全集十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台灣人權條款和美國印象>,《台灣還能更好》,陶百川全集十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以正常對非常而不反常>,《台灣還能更好》,陶百川全集十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主權不得侵犯人權>,《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安全與自由的平衡>,《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善視異議以開言路>,《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用軍管令抑出版法>,《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緊箍咒與言論自由>,《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修明政治兩措施-四十九年監察院總檢討講話>,《為自由呼號》,陶百川全集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起衰平亂與人治德治和法治>,《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怎樣走上民主法治的大道>,《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貫徹法治壽世慰親>,《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法院改隸的催生和矯正>,《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改進司法芻議>,《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法院改隸已拖七年不得再拖>,《鳥啼鳳鳴有餘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初版。
陶百川:<政治永遠需要批評>,《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何以又談政黨政治了>,《為溝通安和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不患「一黨獨大」但須有人爭衡>,《政治爝火光》,台北:自立晚報社,1983。
陶百川:<台灣政黨政治的曙光和遠景>,《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溝通的兩條管道和技巧>,《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委賴銳氣、選舉賴單記>,《監察的新經驗新發展》,陶百川全集卅,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察院不是國會?>,《監察的新經驗新發展》,陶百川全集卅,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新希望與舊工作>,《監察的新經驗新發展》,陶百川全集卅,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察制度新發展》,台北:三民書局,1978三版。
陶百川:<中國監察制度的改進意見>,《監察的新經驗新發展》,陶百川全集卅,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監察院的院務檢討>,《台灣經驗和平演變》,陶百川全集廿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政治革新的先決問題>,《台灣經驗和平演變》,陶百川全集廿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致監察院請公佈孫案報告全文>,《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叛亂的定義和歧義>,《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籲請政府垂聽三事>,《為溝通安和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補述高雄事件以祝三老大壽>,《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徐賢樂案的嚴重性>,《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比較監察制度》,《陶百川全集廿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評「憲法學家一夕談」>,《為法治呼號》,《陶百川全集四》,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中國石油公司「瘴譎形詭」>,《為遏制圖利呼號》,全集十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查究高價收購慕華公司產品和舊場的提案>,《為遏制圖利呼號》,全集十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高價收購慕華產品和舊場的調查報告>,《為遏制圖利呼號》,全集十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慕華事件彈劾案非爭不可的理由>,《為遏制圖利呼號》,全集十二,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為大同公司逃稅罰緩執行撤銷案對孫德耕院長的彈劾案>,《為整肅官箴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費正清對華言論的再檢討>,《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為「我與費正清」敬致本院同仁書>,《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對被誣叛逆的一點說明>,《為洗冤白謗呼號》,《陶百川全集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慎用和謹防撤銷資格的武器>,《台灣還能更好麼》,《陶百川全集十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選舉兩關鍵:監察和訴訟>,《台灣還能更好麼》,《陶百川全集十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現階段選舉的特性及其立法問題>,《台灣還能更好麼》,《陶百川全集十六》,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怎樣辦好中央民意代表的增選?>,《為民主呼號》,《陶百川全集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國會改選的兩全設計>,《為民主呼號》,《陶百川全集三》,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競選言論應該放寬,競選金錢必須收緊>,《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人民代表對誹謗言論應否負責?>,《政治十字架》,《陶百川全集十九》,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為司法院新解釋欣慰憂懼和呼籲>,《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黃台之瓜不堪再摘了>,《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民意代表言論新限制質疑>,《台灣經驗他山之石》,《陶百川全集廿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速把言論自由導上正軌>,《台灣經驗他山之石》,《陶百川全集廿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人權法治與警務法庭>,《為改革開放呼號》,《陶百川全集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違警罰法是否違憲?>,《為人權呼號》,《陶百川全集五》,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籲請監察院補救司法院兩個解釋的缺失>,《為造勢圖強呼號》,《陶百川全集八》,台北:三民書局,1992。
陶百川:<改造國會的五年計畫>,《走向天堂也走向地獄》,《陶百川全集十七》,台北:三民書局,1992。
揭鈞:《小兵之父》,台北:躍昇公司,1991初版。
揭均:<忠義可風,公道自在-陶百川先生與義父孫立人的一段緣>,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廿一日。
黃越欽:<何妨放寬政治文化的戒嚴>,陶百川,《政治嚼火光》,台北:自立晚報社,1983。
郭惠娜、林衡哲:《郭雨新紀念文集》,台北:前衛,1989二刷。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話說台灣經驗》,台北:卓越出版社,1993初版。
彭瑞金:《余登發-台灣野生的政治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初版一刷。
傅建中:<從胡適一則日記看美國當年策動政變倒蔣>,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七日。
傅正:<監察院雷案調查小組報告>,《雷震回憶錄》,雷震全集,第十二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與我(二)》:《雷震全集》,第二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案始末二》,《雷震全集》,第四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風波》,《雷震全集》,第五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風波》,《雷震全集》,第十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日記》,《雷震全集》,第卅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日記》,《雷震全集》,第卅五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日記》,《雷震全集》,第卅八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日記》,《雷震全集》,第卅九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傅正:《雷震日記》,《雷震全集》,第四十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雷震:<我們的答辯>,《自由中國》,十六卷二期,1957年1月。
雷震:<我們的態度>,《自由中國》,十五卷十期,1956年11月。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台北:時報文化,1999初版一刷。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台北:時報文化,1999初版一刷。
鄔松文:<蕭柏煌弄巧成拙>,香港《新聞天地》,五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轉引自陶百川:《為整肅官箴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楚崧秋:<我所認識的俞鴻鈞先生>,《傳記文學》,二卷六期,1963年6月。
詹碧霞:《買票懺悔錄》,台北:商業周刊出版,2000年初版27刷。
葉時修:<由陶百川忠姦之辨給陶先生一封公開信>,自立晚報,五十七年八月十一日。
葉柏祥:《黃信介前傳-民進黨的永遠大老》,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一版。
<團結報>:<陶百川-台灣黨內外溝通的牽線人>,《陶百川全集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
蔣經國:《風雨中的寧靜》,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88十七版。
黎晉偉:<國士何零落我懷陶百川>,《陶百川全集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黎鳴等譯:《費正清自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二刷。
蔡金燕:《吳三連傳》,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熊向暉等:《中共地下黨現形記》,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2。
鄭錦玉:<感懷孫立人將軍的冤屈昭雪(附錄-美國前國務卿魯斯克兩度回覆揭鈞教授函)>,《傳記文學》七十九卷三期。
劉鳳翰、何智霖:《梁肅戎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1995初版。
謝恢和:<司法人員撲火大觀>,轉引自陶百川,《為整肅官箴呼號》,《陶百川全集十一》,台北:三民書局,1992。
鍾博:<蔣夢麟在台灣的晚年>,《傳記文學》,七十三卷二期,1998年8月。
薩孟武:<評「憲法學家一夕談」>,聯合報,民國四十七年一月十七日。
蘇嫻雅:《尤清前傳》,台北:商周文化,1994初版。
薛化元:《自由中國全23卷總目錄暨索引》,台北:遠流公司,2000初版一刷。
三、 專書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0一版一刷。
江炳倫:《政治學論叢》,台北:著者自印,1973初版。
江炳倫:《政治學論叢續篇》,台北:華欣文化,1976。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1986初版。
江炳倫:《江炳倫時論-六十自選集》,台北:五南書局,1993初版一刷。
何浩若:《美國姑息份子與台灣獨立運動》,台北:著者自印,1969再版。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8二版。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出版部,1987三版。
李敖:《我的殷海光》,台北:遠流公司,1988二版。
李敖:《雷震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初版。
李敖:《孫案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98初版。
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台北:商周文化公司,1995初版。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十二版。new window
林博文:《近代中美關係秘辛》,台北:元尊文化公司,1999初版一刷。
林紀東、古登美等:《最新詳明六法全書》,台北:五南書局,1988。
林書揚:《從二二八到五0年代白色恐怖》,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3年初版二刷。new window
李鴻禧、胡佛:《成長的民主》,台北:中國論壇,1980。
李松林:《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3初版一刷。
李松林:《蔣介石的台灣時代》,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初版一刷。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初版一刷。
胡佛:《政治學的科學探索》,台北:三民,1998初版。
胡佛:《改革憲政》,台北:業強,1988初版。
胡佛:《信心危機:一九八五台灣政治批判》,高雄:敦理,1986。
韋政通等:《自由民主的思想與文化》,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0一版一刷。
茅家琦:《台灣三十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二次印刷。
沈寂:《胡適政論與近代中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初版一刷。
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著,廖兆陽譯:《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政治》,台北:故鄉出版社,1988初版。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等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一版。
倪炎元:《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一版。
高棣民(Thomas B. Gold)著,胡煜嘉:《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觀察-台灣奇蹟》,台北:洞察出版社,1987初版。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台北:文英堂,1996初版一刷。
許介鱗:《台灣史記(續)卷四》,台北:文英堂,2001初版一刷。
許介鱗:《日本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給我國的借鏡》,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8初版。
許介鱗:《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1990二版。
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台北:正中書局,1986初版。
郭緒印:《國民黨派系鬥爭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初版一刷。
盛杏湲:《國民黨與黨外中央後援會選舉競爭之研究》,台北:桂冠,1986初版。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修訂二刷。
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台北:中華日報社,1981再版。
陳陽德:《轉變中的台灣地方政治》,台北:洞察出版社,1987初版。
梁敬錞:《中美關係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第三次印行。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公司,1998初版。
張忠棟:《政治批評與知識份子》,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87再版。
張忠棟:《自由主義人物》,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8初版。
張昆山等:《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合報出版,1996初版。
黃越欽:《國際監察組織一九九四年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五南,1996初版一刷。
黃越欽:《各國監察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翰蘆出版社,1998初版。
黃秀華:《武漢大旅社》,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
黃嘉樹:《國民黨在台灣》,台北:大秦出版社,1994,初刷一版。
傅啟學、胡佛:《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台北:著者自印,1963.
彭懷恩:《朝向高層之路》,台北:洞察出版社,1986初版。
彭懷恩:《透視黨外組黨》,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6初版。
彭懷恩:《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7五版。
彭懷恩:《台灣政黨體系的分析1950-1986》,台北:洞察出版社,1989初版。
彭懷恩:《台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初版。
彭懷恩:《台灣政治文化的剖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增訂版。
楊錦麟:《李萬居評傳》,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初版。
楊旭聲:《剖析國民黨派系》,台北:編者自印,1985初版。
漆高儒:《蔣經國的一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初版。
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94初版。
廖忠俊:《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文化,2000初版。new window
劉進慶:《戰後台灣經濟分析》,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初版。
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著,雷慧英等譯:《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初版。
蔡玲、馬若孟著,羅珞珈譯,《中國第一個政治體系:中華民國的政治歷程》,台北:三民書局,1998初版。
鄭牧心(鄭梓):《台灣議會政治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一版二刷。
鄭梓:《戰後台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台中:著者自印,1993二版。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台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初版。new window
澄社:《台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台北:自立晚報出版,1992一版一刷。
戴國煇著,魏廷朝譯:《台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台北:遠流公司,1991二版一刷。
四、學位論文
王良卿:《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1938-1949》,政治大學歷史究所碩士論文,1996。
古淑芳:《台灣黨外運動之研究(1977-1986)》,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任育德:《雷震與台灣民主憲政的發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朱高影:《三民主義青年團之研究(1938-1947)-國府爭取青年運動領導權之努力及其挫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顏淑芳:《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政黨思想》,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顏志榮:《光復後台籍民選精英政治反對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
魏誠:《自由中國半月刊內容演變與政治主張》,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陳明通:《威權政體下台灣地方政治精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陳益倫:《民進黨派系發展之研究》,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文隆:《郭雨新(1908-1985)與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蘇瑞鏘:《「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五、書刊 論文
王汎森:<歷史敘事體的復返>,中國時報,民國九十年一月十八日。
朱浤源:<孫立人與麥帥:一九四九年>,國史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0初版。new window
朱雲漢:<台灣的社會抗議和政治民主化>,《政治科學論叢》,1卷1期,1990。
朱高影:<行政長官公署時期台灣經濟之探討(1945-1947)>,《台灣風物》,42卷1期,1992。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激進與保守(上)>,《歷史月刊》,第二十九期,1990年6月。
呂芳上:<痛定思痛:戰後中國國民黨改造的醞釀(一九四七-一九五零)>,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未刊稿,台北,1999。
林能士、王良卿:<戰後國民黨人爭取黨內民主化的背景考察>,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未刊稿,台北,1999。new window
林博文:《如何使傳記文學變成一盞明燈》,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廿六日。
南方朔:<自由主義者費正清評傳>,《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初版一刷。
彭廣澤:<歷史本身就是啟示-費正清學案>,中國論壇,32卷2期,1991。
唐光華:<政治家的條件-訪林毓生院士談對於新總統的期待>,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
蔣永敬:<胡適與國民黨>,收於《胡適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公司,1991初版一刷。
陳儀深:<知識份子參與政治的兩難-以胡適為例的研究>,《政治學報》,十三期。new window
陳三井:<中國國民黨民國三十九年之改造與台灣新政>,《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討論集》, 第五冊。
胡佛:<台灣威權政治的傘狀結構>,廿一世紀,五卷,1991。new window
錢永祥:<自由主義與政治秩序:對《自由中國》經驗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卷4期,1988年12月。new window
薛化元:<《自由中國》「反對黨」主張的歷史考察>,《台灣風物》45卷4期,1995年12月。new window
薛化元:<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發展的歷史考察(1949-60)以反對黨問題為中心>,《思與言》34卷3期,1996年9月。
薛化元:<台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考察-以動員戡亂時期為中心的探討>,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主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初版。
龔鵬程:<以水為鏡、以古為鏡>,張秀楓:《大陰謀-中國篇》,台北:大村文化公司,1994。
六、英文書目
Cheng Tun-jen,“Democratizing the Quasi-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 World Affairs 41(July 1989),pp.471-499.
Ch'I Hsi-sheng, Nationalist China at War: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1937-45.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2.
Grieder Jerome B.,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Liberal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17-1937(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T'ien Hung-mao,Goverment and Politics in Kuomintang China ,1927-1937.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Winckler Edwin A.,“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n Taiwan : From Hard to Soft Authoritarianism? ” China Quarterly 99 (September 1984), pp.481-49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