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詩經》成語研究
作者:曾香綾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蔡宗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詩經成語原型修辭語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0
本論文以《詩經》成語為研究對象,搜羅了各成語典及相關工具書中的《詩經》成語,完整的體現其風貌,先拾掇整理後,再作系統歸納。然後從內在因素(如民間歌謠的雅化規範、語言詞彙的豐蔚贍變、形式結構的表現特色)與外緣條件(如先秦稱引《詩》句的社會文化現象、語言意義符號化的定型建制、傳統思維的開展運行、簡約文化的型態表現)來探討成語生成的動因背景。然後宏觀的由歷史觀點切入做源流與演變的論述剖析,從縱向的歷史考察中,振本末從,化繁為簡,爬梳歸納出發展的規律和現象,包括數量的發展:簡→繁→簡;形式的發展:雛型→定型→變型;詞義的發展:隨俗而變,隨時而動;依附學術文化的興盛而繁榮;在緩變中定型發展:由繁趨簡。對於成語組構方式,則從原型與非原型作組構規律的統整,歸納出徑直襲用、擷取組合、增益調整、減損節縮、易字換詞、易序錯位、意合概括、撮意另鑄等方式,足供後世參酌。末由宏觀轉向微觀,以透視《詩經》成語的內涵與特質,先論修辭手法的藝術展現,再述文化內涵的觀照價值,末提對漢語詞彙的貢獻,由此三面向呈現其評價與影響。最後,藉由以上各篇章對《詩經》成語相關的論述研究提出結論,總結本文研究成果並提出未來的研究展望。總之,期能宏觀與微觀兼用,從點線面各角度切入,以完成《詩經》成語發展的整體研究並開闊研究的視野。
*參考文獻分為專書、論文、相關網站三大類。
*專書部分,依性質加以歸納分為若干類,每一小類,民國前按時代先後編排,民國後則按出版先後排列,時代相同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論文部分,分為期刊論文、論文集論文、學位論文、網路文章,亦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時間相同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 相關網站部分,以資料庫置前,其餘置後排列。
一、專書
(一)詩經類
[漢]毛公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周何分段標點,國立編譯館主編《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景印摛藻堂 四庫全書薈要》經部第二三冊 詩類
[宋]朱熹《詩集傳》,臺北:學海出版社公司,2001年
[宋]嚴粲《詩緝》,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
[元]劉瑾《詩傳通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四庫全書珍本》
[明]許天贈《詩經正義》,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清]方玉潤撰,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臺北:鼎文書局,1973年
[清]牛運震《詩志》(清嘉慶年間空山堂刊本)
[清]阮元《詩書古訓(一)》,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原刻景印 百部叢書集成:粵雅堂叢書》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
[清]馬瑞辰撰,陳金生點校《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崔述《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1992年
[清]陳奐《詩毛氏傳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
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7年
高亨注《詩經今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黃振民《詩經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
程俊英《詩經漫話》,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向熹《詩經語言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二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裴普賢《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姜昆武《詩書成詞考釋》,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王靖獻著,謝謙譯《鐘與鼓:《詩經》的套語及其創作方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三、四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改編版
張啟成《詩經入門》,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子展撰述,范祥雍、杜月村校閱《詩經直解》,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new window
屈萬里《詩經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93年new window
朱守亮《詩經評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蘇雪林《詩經雜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孫克強、張小平《教化百科──《詩經》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夏傳才《詩經語言藝術新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年
裴溥言《先民的歌唱:詩經(上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李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陳子展《詩三百解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白川靜著,杜正勝譯《詩經的世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年
李辰冬《詩經研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啟成《詩經風雅頌研究論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中國詩經學會編《詩經研究叢刊(第四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周滿江《詩經》,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屈小強《《詩經》之謎》,新竹:花神出版社,2004年
吳宏一《白話詩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new window
汪祚民《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周嘯天《詩經鑑賞集成(上冊)》,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滕志賢注譯《詩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錢發平《詩經的歷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
佘正松、周曉琳主編《《詩經》的接受與影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邱靜子《《詩經》蟲魚意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夏傳才《詩經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趙逵夫等編《詩經三百篇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朱金發《先秦詩經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中國詩經學會,河北師範大學編《詩經研究叢刊(第14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朱自清《朱自清講詩》,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章太炎等著,郭萬金選編《偉大傳統:詩經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李麗文《《詩經》修辭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二)群經類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尚書注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三國魏]王弼著,[唐]邢璹注《周易略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原刻景印 百部叢書集成:范氏二十一種奇書》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春秋左傳注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晉]郭璞注,[宋]刑昺疏,[清]阮元校勘《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爾雅注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周易》,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儀禮》,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公羊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穀梁傳》,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爾雅》,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孟子》,臺北:藝文印書館(故宮寒泉資料庫)
[清]阮元校勘《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注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第五冊)》,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清]阮元校勘《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公羊傳注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張素卿《左傳稱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1年
曾勤良《左傳引詩賦詩與春秋詩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三)史籍類
舊題[春秋]左丘明撰,[三國吳]韋昭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國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漢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趙曄《吳越春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資料庫)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楊家駱主編《三國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南朝宋]范燁《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晉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唐]房玄齡《晉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唐]劉知幾原著,姚松、朱恆夫譯注《史通──內篇》,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所,華東師大古籍所點校《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四)詩歌類
[南朝梁]鍾嶸著,成林、程章燦注譯《新譯詩品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南朝梁]鍾嶸著,周振甫譯注《《詩品》譯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宋]嚴羽《滄浪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原刻景印 百部叢書集成:津逮秘書》)
[明]王驥德撰《曲律(二)》,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原刻景印 百部叢書集成三編》)
[明]李東陽撰《麓堂詩話》,收錄於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明]胡應麟撰《詩藪》,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3年
[明]徐師曾《詩體明辯》,收錄於陳夢雷主編《鼎文版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一百九十四卷詩部)》,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清]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清]洪亮吉著, 陳邇冬校點《北江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清]聖祖敕編,中華書局《全唐詩》(故宮寒泉資料庫之《全唐詩全文檢索資料庫》)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吳曉鈴等編校《關漢卿戲曲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唐圭璋編《全金元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全宋詞》,簫堯藝文網站:http://www.xysa.com/xysafz/book/quansongci/t-0108.htm
《全元曲》,簫堯藝文網站:http://www.xysa.com/xysafz/book/quanyuanqu/t-024.htm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美]約翰.邁爾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著,朝戈金譯《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new window
劉煥揚《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年

(五)散文類
[宋]朱熹撰,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陳子龍等選輯《明經世文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蘇天爵輯《國朝文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
王基倫《唐宋古文論集》,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余光中《余光中幽默散文》,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余光中《舉杯向天笑》,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六)小說類
[宋]不著撰者,丁錫根點校《五代史平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笑笑生著《繡像金瓶梅詞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凌濛初著,劉本棟校訂,繆天華校閱《初刻拍案驚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凌濛初原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二刻拍案驚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馮夢龍編撰,楊家駱編《喻世明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馮夢龍編撰,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醒世恒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吳敬梓著《儒林外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紅樓夢校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蒲松齡著《聊齋誌異》,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9年
[清]韓邦慶著,姜漢椿校注《海上花列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王根林等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魯迅著,周錫山評註《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七)文字學類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周法高主編, 張日昇、徐芷儀、林潔明編纂《金文詁林(第一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簡帛書法選》編輯組編《郭店楚墓竹簡.緇衣》,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積微居金文說》(中華書局本)(瀚堂典藏資料庫)

(八)語言學類
[波蘭]沙夫(A.Schaff)著,羅蘭、周易譯《語義學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史式《漢語成語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
《現代漢語參考資料》,上海:上海出版社,1980年
[英]L.R帕默爾著,李榮、王菊泉、周煥常、陳平譯,呂叔湘校《語言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
馬國凡《成語》,呼河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劉叔新《詞匯學和詞典學問題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周振鶴、游汝傑《方言與中國文化》,臺北:南天書局,1988年new window
[德]恩斯特.凱西勒(Ernst Cassiret)著,於曉譯,張思明校閱《語言與神話》,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版,1990年
羅肇錦《語言與文化》,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new window
胡裕樹主編《現代漢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
申小龍《文化語言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向熹《簡明漢語史(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周荐《詞語的意義和結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
[美]法爾布(Peter Farb)著,龔淑芳譯《語言遊戲》,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韓陳其《中國古漢語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
符淮青《漢語詞彙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蘇新春《當代中國詞彙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葆嘉《混成與推移:中國語言的文化歷史闡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李新建、羅新芳、樊鳳珍《成語和諺語》,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8年
劉景農《漢語文言語法》,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吳競存、梁伯樞《現代漢語句法結構與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日]早川(S.I Hayakawa)著,鄧海珠譯《語言與人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劉潔修《成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郭良夫《詞彙》,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社會語言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new window
盧國屏主編《文化密碼:語言解碼(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李如龍、蘇新春編《詞彙學理論與實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美]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著,洪蘭譯《語言本能──探索人類語言進化的奧秘》,臺北:商業週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法]呂特.阿莫西、[法]安娜.埃爾舍博格.皮埃羅著,丁小會譯《俗套與套語:語言、語用及社會的理論硏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葛本儀主編《漢語詞匯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中富《實用漢語詞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董為光《詞語詞義發展基本類型》,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曹煒《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周荐《詞彙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周荐《漢語詞匯結構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
王勤《漢語熟語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溫端政《漢語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周祖謨《漢語詞匯講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new window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Ferdinand De Saussure),沙.巴厘、阿.薛施藹、阿.巴德林格合作編印,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俄]列夫.謝苗諾維奇.維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著,李維譯《思維與語言》,臺北:Argun Publishing,2007年
許威漢《漢語詞匯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力《漢語史稿(重排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錢玉蓮《現代漢語詞彙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盧國屏《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語言研究集刊》編委會《漢語研究集刊(第五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葛本儀《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
常敬宇《漢語詞彙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九)符號學類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臺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何秀煌《人性.記號與文明》,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廈門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語言符號與社會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幼蒸《語義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new window
伍至學《人性與符號形式──凱西勒《人論》解讀》,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林信華《符號與社會》,臺北:唐山出版社,1999年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new window
林淑華等著《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符號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南華大學文學硏究所,2003年
[義]埃科(Umberto Eco)著,王天清譯《符號學與語言哲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new window

(十)修辭學類
古遠青、孫光萱《詩歌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著,羅念生譯《修辭學(Ars Rhetorica)》,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年
中國修辭學會等主編《修辭論叢(第三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馮廣藝《漢語比喻研究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蘇以文《隱喻與認知》,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十一)美學及心理學類
[美]霍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m)原著,李浩吾譯述《青年期的心理與教育》,臺北:世界書局,1928年
[西班牙]桑塔耶那(Santayana George)撰,杜若洲譯《美感》,臺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二卷)》,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葉太平《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陳炳良《形式、心理、反應:中國文學新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new window

(十二)文學理論類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宋]陳騤《文則》,收錄於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一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元]李淦《文章精義》,收錄於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二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明]吳訥《文章辨體》,收錄於[清]陳夢雷編,[清]蔣廷錫等奉敕撰《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一百九十三卷詩部)》下冊,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清]劉大櫆《論文偶記》,收錄於王水照編《歷代文話(第四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郭紹虞《語文通論》,上海:中華書局,1937年
朱光潛《談文學》,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郭紹虞等編《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劉岱總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 抒情的境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代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王夢鷗《文學概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十三)辭典類
繆天華主編《成語典》,臺北:復興書局,1989年
劉潔修編著《漢語成語考釋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
彭貴資主編《中國文論大辭典》,廣西: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編纂(大陸版)《辭源(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倪寶元、姚鵬慈《漢語成語辨析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年
劉萬國、侯文冨主編《中華成語辭海》,臺北:建宏出版社,1999年
朱祖延主編《漢語成語辭海》,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
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輯《辭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00年
劉潔修編著《成語源流大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
胡汝章《成語辭海》,臺南:大孚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袁林、沈同衡原著,李添富主編《洪葉活用成語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蔡宗陽總校訂,五南成語辭典編輯小組《多功能實用成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三民書局成語典編纂委員會編纂《成語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王濤等編著《中國成語大辭典(新一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編《漢語成語大辭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唐樞主編《成語熟語辭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漢語大辭典編纂處編《漢語成語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陳鐵君主編《遠流活用成語大辭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教育部電子辭典: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
《國語辭典簡編本》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dict/
《成語典》http://dict.idioms.moe.edu.tw/chengyu/

(十四)其他
老子等著《諸子集成:先秦諸子──荀子、莊子、管子、墨子》,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漢]王符著,[清]汪繼培箋,彭鐸校正《潛夫論箋校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班固《白虎通義》,收錄於《景印摛藻堂 四庫全書薈要》子部第二冊 儒家類,臺北:世界書局,1987年
[漢]焦延壽《焦氏易林》(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資料庫)
[漢]揚雄《揚子法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資料庫)
[漢]董仲舒撰,賴炎元註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春秋繁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劉向,盧元駿註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主編《說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漢]劉安著,熊禮匯注譯,侯迺慧校閱《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漢]劉安《淮南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資料庫)
[漢]應劭撰,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三國魏]張揖撰《廣雅》,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45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三國魏]劉劭撰,[西涼]劉昞注,楊家駱主編《人物志注》,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
[晉]干寶撰,黃鈞注譯《新譯搜神記》,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晉]葛洪原著,王明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晉]葛洪原著,楊明照校箋《抱朴子外篇校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周祖謨等整理《世說新語箋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唐]李義山《雜纂》,收錄於[明]陶宗儀編纂《說郛》,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李昉等奉敕編《太平御覽》(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朱熹《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故宮寒泉資料庫)
[宋]孫奕撰《新刊履齋示兒編》,收錄於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編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子部.雜家類》第70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宋]洪邁《容齋隨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陸佃撰《埤雅》,收錄於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47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宋]陸游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老學庵筆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無名氏《釋常談》,收錄於[明]陶宗儀編纂《說郛》,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宋]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四朝聞見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宋]歐陽修著,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二、三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謝枋得著,熊飛、漆身起,黃順强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高濂編撰,王大淳校點《遵生八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明]楊慎撰《升菴集》,收錄於[清]永瑢、紀昀等纂修《景印 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209別集類第1270冊,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清]王夫之著《讀四書大全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王先謙撰《莊子集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方苞著,王雲五主編《方望溪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清]阮元撰,鄧經元點校《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7年
[清]杜文瀾編《古謠諺》,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
[清]紀曉嵐著《閱微草堂筆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俞樾撰,劉師培補《古書疑義舉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
[清]馬建忠著《馬氏文通》,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清]章學誠著,馮惠民點校《乙卯劄記》,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梁章鉅撰,于亦時校點《歸田瑣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程允升原撰,葉光大譯注《幼學故事瓊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清]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萇楚齋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趙翼《陔餘叢考》,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清]翟灝《通俗編》,臺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清]錢大昕《恆言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羣、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顧炎武《日知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清]嚴復《論世變之亟》,《叢書集成三編》第21冊 社會科學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羅常培《中國人與中國文》,臺北:久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8年
文學遺產編輯部編《文學遺產增刊(第七輯)》,香港:聯合出版社,1980年
楊亮功等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黃維樑編著《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2年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一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
[法]李維史陀(Claude Levi Strauss)著,王維蘭譯《神話與意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岡士(Herbert J. Gans)著,韓玉蘭、黃絹絹譯《雅俗之間:通俗與上層文化比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楊牧《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7年
[美]菲力浦.巴格比(Philip Bagby),夏克、李天綱、陳江嵐譯《文化:歷史的投影──比較文明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9年
張岱年、成中英等著《中國思維偏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湯用彤《理學佛學玄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金克木《無文探隱:試破文化之謎》,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李少華《服飾演變的趨勢》,臺北:藝風堂出版社,1992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正體字版):語言文字》,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
董治安《先秦文獻與先秦文學》,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法]列維.布留爾(Levy-Bruhl Lucien)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衛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年
田運《思維方式》,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馮天瑜《中國文化史綱》,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王夢鷗教授九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
[義]維科(Giambattistu Vico)著,朱光潛譯《新科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金克木《探古新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吾淳《中國思維型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日]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臺北:淑馨出版社,1999年
艾德蒙特.胡塞爾(Edmund Husserl)作,倪梁康譯《邏輯研究(第二卷第一部):現象學與認識論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new window
高振鐸主編《古籍知識手冊》,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一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史》,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
王基倫《唐宋古文論集》,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林語堂著,郝志東、沈益洪譯《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
陶在樸《如何寫評論文章:從文化基因談起》,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英]弗雷德里克.C.巴特萊特(Frederic C.Bartlett)著,黎煒譯《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臺北:昭明出版社,2003年
胡適著,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一、十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英]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著,趙淑妙譯《自私的基因》,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三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年
[德]凱西勒著(Ernst Cassirer);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與中西文化碰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吳中勝《原始思維與中國文論的詩性智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王力《國文常識講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余培林<羣經引詩考>,《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八號,1964年6月,頁363-458
戴璉璋<詩經語法研究>,《中國學術年刊》第一期,1976年12月,頁3-106new window
周發祥<帕利—勞德理論及其在《詩經》研究中的應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2年01期,頁72-76。
陳增杰<漢語成語引源舉例>,《煙台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頁11-21
張志公<詞彙重要,詞彙難>,北京《中國語文》1988年第1期,1988年1月,頁36-39
汪維輝<詩經中的借代>,《寧波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2月,頁5-9
施雅麗<關於漢語構詞法的對象──詞項和詞>,《當代語言學》1989年02期,頁55-61
汪娟<「毗奈耶雜事」中套語的運用 >,《海潮音》1989年11月,頁5-9
顏天佑<從俗套蹈襲看元雜劇的結構>,《中華學苑》第四十期,1990年8月,頁127-166new window
趙紅棉<「成語」一詞源流考>,《古漢語研究》1992年03期,頁60-65
汪悃款、張力平、湯萍<論古詩四言句式的源起與感覺記憶>,《浙江大學學報》第8卷第3期,1994年9月,頁105-110
向熹<論《詩經》語言的性質>,《中國韻文學刊》1998年01期,頁33-140
陳致〈說南:再論詩經的分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2卷,1998年3月,頁373-375new window
孫蓉蓉<論古代文學批評的趨同思維>,《江蘇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頁124-129
林志強<關於漢字的訛變現象>,《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年第4 期,頁82-84
張鐵文<成語的數量及產生年代>,《語文建設》1999年第5期,頁23-24
左林霞<試論成語褒貶色彩的歷史演變>,《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第17卷第6期,2000年11月,頁17-21
郭其雲、楊曉靄<唐文學的「復古」傾向與中國文化的尚古傳統>,《武警學院學報》第17卷第2期,2001年4月,頁59-61
王豔平<駢文的隸事用典與國人的尚古意識和崇經徵聖傳統>,《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頁42-37
王建莉<成語的審美價值>,《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2卷第5期,2001年9月,頁57-59
陳曉龍<成語感情色彩演變例說>,《語文天地》2002年24期,頁22-23
秦希貞<成語來源的歷史遞減性原因試探>,《濰坊學院學報》2003年01期,頁68-70
陳秀蘭<「成語」探源>,《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頁78-79
魏子雲<「詩人擬喻」與「斷章取義」的說法──論《文心》<章句>篇的本義>,《文訊》2003年3月,頁24-25
萬金川<多音介入管絃齊鳴的場景佛典語言研究的文化二重奏>,《鵝湖學誌》第三十期,2003年6月,頁1-42new window
劉毓慶、郭萬金<春秋世卿公族與詩禮名家──春秋十家詩學評說>,《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4年10月,頁55-62。
顏崑陽<論先秦「詩社會文化行為」所展現的「詮釋範型」意義>,《東華人文學報》第八期,2006年1月,頁55-88new window
胡曉靖<《詩經》:疊字構詞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2006年7月,頁61-64
梁占先<源於詩經的成語分析>,《六盤水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9卷第1期,2007年2月,頁9-15
蔡宗陽<諺語的譬喻基本類型>,《中國語文》598期,2007年4月,頁47-52
林崗<論引詩>,《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第4期,頁43-49
莊大鈞<論《詩經》與中國古代詩學尚古傳統>,《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頁92-96
王青<《詩經》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讀>,《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2期,2007年6月,頁59-62
郭子峰<《詩經》教育接受與闡釋演變──從西周到兩漢>,《現代語文(語文研究版)》2007年12期,頁12-14
吳翠松<文字時代的口語人:一個初探性研究>,《中華傳播學刊》第十二期,2007年12月,頁89-129new window
周春蘭<尚古思維對儒家文化發展的兩重性>,《前沿》2008年02期,頁181-183
林義正<孔子對《詩》的詮釋方法>,《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三十五期,2008年3月,頁105-154new window
胡培培<文之樞紐:從儒家經典到文學經典>,《社會科學論壇(學述研究卷)》2008年06期,頁113-118
顏崑陽<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模式──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淡江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8年6月,頁279-302
韓巍<單逑諸器銘文習語的時代特點和斷代意義>,《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期,頁26-33
周明強<談異形詞的形成與規範>,《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2008年7月,頁93-97
錢旭菁<漢語語塊研究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5卷05期,2008年9月,頁139-146
林文華<《詩經》成語疑義考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三十二期,2009年3月,頁169-184new window
何丹<《詩經》四言體興衰探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3期,2009年5月,頁131-139
羅玲玲<水族神話中動物圖騰崇拜探源>,《黑龍江史志》2009年12期,頁90-91
胡勃<從儒家學說經典化談漢字系統的穩定性>,《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2期,頁85-86
韓高年<《詩經》與先秦崇玉習俗>,《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頁173-179
朱櫻芝<成語中的詞義演變>,《湖南教育(中)》2010年04期,頁52
呂華亮、王洲明<《詩經》名物研究的價值與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頁62-65
周福雄<漢語成語形式演變及原因分析>,《懷化學院學報》第29卷第7期,2010年7月,頁90-92
唐攀<論《詩經》成語的文化價值>,《新余高專學報》第15卷第4期,2010年8月,頁49-51

(二)論文集論文
夏承燾<「采詩」和「賦詩」>,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頁171-182
胡念貽<關於詩經大部分是否民歌的問題>,文學遺產編輯部編《文學遺產增刊(第七輯)》,香港:聯合出版社,1980年,頁1-13
楊宿珍<素樸的與激情的──詩經與楚辭>,劉岱總主編《中國文化新論 文學篇(二) 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頁9-58
古添洪<論詩經中有神話背景的詩>,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頁169-186
屈萬里<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頁19-38new window
周滿江<詩經的藝術成就>,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頁99-123
楊玉成<樂府詩的套語>,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王夢鷗教授九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年,頁229-301
楊信彰<語言與文化的社會符號學研究>,廈門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語言符號與社會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頁56-67
李士彪<《詩經》與《論語》在意象、思想和語言上的關聯>,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頁1114-1120
王初慶<由《左傳》中成語看雅俗之變>,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二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頁183-212
王基倫<有關歐陽脩研究的幾個問題-劉子健《歐陽脩的治學與從政》評析>,王基倫《唐宋古文論集》,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頁203-223
江乾益<詩經雅俗之辨──論「經典」的與「文學」的《詩經》>,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第一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頁213-232
邱德修<成語生成研究(一)>,中國修辭學會等主編《修辭論叢(第三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頁1062-1090new window
連清吉<中國語文與中國人的思想特質>,盧國屏主編《文化密碼:語言解碼(第九屆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頁53-70
劉益洲<《詩經》中「南山」一詞意象的複合與運用>,林淑華等著《第三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符號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南華大學文學硏究所,2003年,頁73-91
蔣方<試論《詩經》之文本意義的歷史演化—兼論《毛詩正義》的文本意識>,中國詩經學會編《詩經研究叢刊(第四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頁58-76
顧頡剛<詩經在春秋戰國間的地位>,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三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年,頁189-224
顧頡剛<從《詩經》中整理出歌謠的意見>,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三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年,頁391-392
魏建功<歌謠表現之最要緊者──重奏複沓>,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三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年,頁393-402
顧頡剛<論《詩經》所論全為樂歌>,顧頡剛等編著《古史辨(第三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年,頁403-430。
季忠平<中古漢語雅言詞成詞方式初探>,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語言研究集刊》編委會《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頁311-323
蔣方<唐人引《詩》之考察>,中國詩經學會、河北師範大學編《詩經研究叢刊(第十四輯:第七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頁319-320
張西堂<《詩經》的藝術表現>,章太炎等著,郭萬金選編《偉大傳統:詩經二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頁112-137

(三)學位論文
彭麗秋《國風寫作技巧研究》,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5月
奚敏芳《左傳賦詩引詩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5月
鄭靖暄《先秦稱《詩》及其《詩經》詮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四)網路文章
陳致<《周頌》與金文中成語的運用來看古歌詩之用韻及四言詩體的形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932 讀取日期:2010/4/12
<霍爾的復演說>,http://tieba.baidu.com/f?kz=200592752 讀取日期:2009/11/24

三、相關網站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資料庫:http://chinese.dsturgeon.net/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http://skqs.lib.ntnu.edu.tw/dragon/
瀚堂典藏資料庫:http://www.hytung.cn/
教育部電子辭典網站:http://dict.idioms.moe.edu.tw/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
網路展書讀網站:http://cls.hs.yzu.edu.tw/
簫堯藝文網站:http://www.xysa.co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