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起爐灶:遷台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
作者:陳志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C-CHANG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
指導教授:呂芳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中央日報國民黨黨報宣傳臺灣報業Central Daily NewsKMTParty newspaperPropagandaNewspap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本文主要在討論《中央日報》自1949年搬遷至臺灣後,迅速地在1954年便超越《臺灣新生報》,成為1950年代臺灣第一大報的過程。
大陸時期的《中央日報》雖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直轄黨報」,獲得國民黨在黨、政資源上的重大扶助,卻因黨內長期派系鬥爭、未明確規畫各黨報間的權責與發展方向、黨報色彩過於濃厚以及宣傳言論失控等問題,使得報務無法拓展,宣傳效力不彰。《中央日報》在搬遷至臺灣後,由於臺灣的特殊政治環境,使得《中央日報》在短期間內卸下舊包袱,與過去相較宛如浴火重生。
丟棄了舊時包袱的《中央日報》,雖規模較南京時期為小,然而相對於臺灣的報業環境,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卻具有絕對的優勢。因此,《中央日報》在遷臺之初就擁有傲視全臺報業的優越條件。此外,黨、政機關透過制定「限登」、「限紙」、「限張」、「限證」為主的新聞管制政策,掌控新聞媒體,壓抑民營各報的發展空間,為黨、公營報紙營造有利環境,從而使黨、公營報紙取得宣傳主導權。除新聞管制措施外,國民黨又另外在《中央日報》的廣告、財務以及銷售通道上予以特別扶助。於是,褪去舊有包袱,挾帶強大優勢遷臺的《中央日報》,在新聞管制政策與黨、政的特別扶掖下,逐漸發展成1950年代臺灣第一大報。
《中央日報》在臺灣再起爐灶,國民黨在確實掌握了此宣傳喉舌後,也才有辦法在政府風雨飄搖之際,藉由「改造」與「自由中國」的宣傳與建構來突圍脫困,並進一步求取外援。《中央日報》在臺灣的重新出發,也見證了國民黨由大陸播遷來臺,痛定思痛、再起爐灶的過程。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rocess that "Central Daily News", which moved to Taiwan in 1949, exceeded the "Taiwan Shin Sheng Daily News" in 1954 and became the largest newspaper in Taiwan in 1950s.
During the continental period, even with KMT's assistances, the "Central Daily News" had a po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effective propaganda. This was due to its long-term factional struggle within the party and various problems. After "Central Daily News" moved to Taiwan, due to the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 "Central Daily News" removed the burdens of the past in short term.
In Taiwan, "Central Daily News" with respect to Taiwan's newspapers, had absolute advantages in 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KMT’s policies of "limited registration", "limited paper", "limited sheets" and "limited permit" created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Public and Party newspapers so that the "Central Daily News" could become propaganda leader. In addition to the news control measures, KMT also gave special assistance on advertisements, finance, and sales channels to "Central Daily News" so that "Central Daily News" became Taiwan's largest newspaper in the 1950s.
After KMT grasped this propaganda mouthpiece, it used the propagandas of "Transformation" and "Free China"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obtain foreign aid. The re-starting of "Central Daily News" in Taiwan should also be a witness of KMT 's resurgence in Taiwan.
參考資料
一、檔案
(一)中華民國國史館:
1.〈江浙滬政情(二)〉,《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1-00044-023,入藏登入號:002000000978A。
2.〈江浙滬政情(二)〉,《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80101-00044-024,入藏登入號:002000000978A。
3.〈陳誠手稿(三)〉,《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8-010203-00003-011,入藏登入號:008000001896A。
4.〈對美關係(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103-00006-143,入藏登入號:002000000978A。
(二)中國國民黨黨史館:
1.〈中央日報社長程滄波呈中央宣傳部文〉,1939年5月9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藏,館藏號:5.3/122.5。
2.〈南京中央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947年5月30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館藏號:546/62.1。
3.〈本黨改造案處理經過〉,1949年7月18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館藏號6.41/91。
4.〈馬星野嚴重警告(速件)〉,1950年1月25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館藏號6.3/230。
5.〈中央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屆第52次董事/常務董事會議記錄〉,1951年12月16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黨藏號546/62.3。
6.〈中央日報社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屆第64次董事/常務董事會議記錄〉,1952年12月16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館藏號546/624。
7.〈于右任等聯名簽請總裁改造本黨〉,1950年7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館藏號6.41/12。
二、政府公報及施政報告
1.《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1964)。
2.《臺灣省政府施政報告》,(1951~1953)。
3.《總統府公報》(1948~1949)。
三、報刊
1.《中央日報》。
2.《中華日報》。
3.《臺灣新生報》。
四、專書
1.上海申報年鑑社編,《申報年鑑(民國二十二年)》,上海申報年鑑社,1933。
2.中央日報社,《中央日報與我》,臺北:中央日報社,1978。
3.中央日報社編,《六十年來的中央日報》,臺北:中央日報,1988。
4.中央通訊社編,《七十年來中華民國新聞通訊事業》,臺北:中央通訊社,1981。
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州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等編,《貴州文史資料選輯》,第23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
6.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新聞研究資料編輯部編輯,《新聞研究資料》,第33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7.中國時報五十年報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時報五十年》,臺北:中國時報社,2000年10月。
8.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傳部編,《抗戰六年之黨務》,重慶:中宣部,1943。
9.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國民黨年鑑(民國二十三年)》,南京:1935。
10.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編輯,《中廣五十年紀念集》,臺北:空中雜誌社,1978。
11.文昊編,《民國的報業巨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
12.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台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臺北:自立晚報社,1999。
13.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14.王世杰,《王世杰日記》,第3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15.王凌霄,《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一九二八—一九四五)》,臺北:國民 黨黨史會,1996。
16.王惕吾,《我與新聞事業》,臺北:聯經出版社,1991。
17.王惠姬編,《第二屆歷史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亞洲大學通識中心2013。
18.王新命,《新聞圈裏四十年》(下),臺北:龍文出版社,1993。
19.王新命,《新聞圈裏四十年》,臺北:海天出版社,1957。
20.王麗美,《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1994。
21.申報年鑑社編,《申報年鑑(1933)》,上海:申報年鑑社,1933。
22.伍爾崗.莫爾(Wolfgang Mohr)著,韋正光譯,《現代中國報業史》,臺北:曾虛白先生新聞基金會,1979。
23.吉人編,《馬星野先生紀念集》,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92。
24.呂東熹,《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臺北:玉山社,2010。
25.呂芳上、黃克武訪問,《楚崧秋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26.李玉階,《天聲人語——涵靜文存》,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80。
27.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下),臺北:李敖出版社,1988。
28.李瞻,《中國新聞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
29.谷長嶺、余家慶編,《中國新聞事業史參考資料》,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7。
30.辛廣偉,《台灣出版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1.周培敬,《中央社的故事》(下),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32.季灝、周世輔、王健民合著,《潘公展傳》,臺北: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76。
33.彼得.柏克,《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34.金達凱,《中共宣傳政策與運用》,香港:近代史研究所,1954。
35.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36.洪麗完等編著;高明士主編,《臺灣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
37.徐詠平,《我的記者生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3。
38.徐詠平,《革命報人別記》,臺北:正中書局,1973。
39.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從名記者到幕僚長——陳布雷》,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0.祝萍、陳國祥,《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臺北市:自立晚報,1987。
41.馬之驌,《新聞界三老兵》,臺北:經世書局,1986。
42.馬克任,《報壇耕耘六十年》,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43.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5。
44.張令澳,《我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日子》,臺北:周知文化事業公司,1995。
45.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1995。
46.張作錦,《一同走過來時路》,臺北:聯經,1991。
47.張煦本,《記者生涯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1982。
48.許敏,《上海通史(第10卷):民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9.郭廷以編,《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4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50.陳布雷,《陳布雷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
51.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正中,1994。
52.陳存恭、蘇啟明、劉妮玲訪問,陶希聖口述,《陶希聖先生訪問記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53.陸鏗,《陸鏗回憶與懺悔錄》,臺北:時報文化,1999。
54.陶百川,《困勉強狷八十年》,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
55.陶希聖,《潮流與點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4。
56.傅正主編,《雷震全集》,第2冊,臺北:桂冠出版社,1990。
57.彭懷恩,《認識台灣——台灣政治變遷五十年》,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
58.曾虛白,《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59.曾虛白,《曾虛白自傳(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60.程其恆編著,馬星野校定,《戰時中國報業》,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76。
61.程思遠,《白崇禧傳》,臺北:曉園出版社,1989。
62.黃天鵬,《中國新聞事業》,上海:現代書局,1931。
63.黃年,《聯合報四十年》,臺北:聯合報,1991。
64.黃克武主編,《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2013。
65.楊秀菁,《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臺北市:稻鄉出版社,2005。
66.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
67.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編,《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
68.臺灣省新聞處編,《新聞業務手冊》,臺北:編者出版,1952。
69.臺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編,《造紙工業四十年》,臺北:編者,1987。
70.劉維開,《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臺北:時英出版社,2009。
71.劉維開編,《中國國民黨職名錄》,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94。
72.潘梓年、吳克堅、熊瑾玎等著,《新華日報的回憶》,重慶人民出版社,1959。
73.蔣經國,《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第二集,臺北:黎明書局,1982。
74.賴光臨,《七十年中國報業史》,臺北:中央日報社,1981。
75.賴明佶,《明佶談報》,臺北:領導出版社,1978。
76.薛月順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臺灣經濟建設》,新店:國史館,1995。
77.謝然之編,《臺灣十年》,臺北:臺灣新生報社,1955。
78.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之二:中央日報》,臺北: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2。
79.龔選舞,《一九四九國府垮臺前夕:龔選舞回憶錄》,新北市:衛城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1。
80.龔選舞,《龔選舞回憶》,臺北:時報文化,1991。
五、學位論文
1.方而方,〈我國報業限張政策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新聞組碩士論文,1981年。
2.王良卿,〈動盪中的改革:中國國民黨從「革新」走向「改造」,1945-1950〉,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3.呂國雄,〈傳播內容與形象塑造之研究——「中央日報」、「聯合報」有關政治新新聞的內容分析〉,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4.洪慈璘,〈臺灣報紙企業化發展之研究(1949-1992)──以中央日報、聯合報為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5.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6.戚毅,〈中央日報處理重大政治事件內容取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7.許永耀,〈中央日報、人民日報在中美斷交前後所塑造之美國形象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8.許福明,〈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9.陳永綽,〈中央聯合兩報在新聞報導中所塑造的韓國映像〉,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年。
10.陳志昌,〈蔣中正四次下野前後之財務運作〉,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1.陳秀鳳,〈我國主要報紙政治衝突事件報導初探——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有關民主進步黨街頭運動報導的內容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12.陳念祖,〈我國主要日報副刊之內容分析-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13.陳曉慧,〈由上而下的革命:中國國民黨改造之研究(1950-195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4.黃東烈,〈臺灣民主化對黨營媒體經營影響之研究-以中央日報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5.楊秀菁,〈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6.楊肅民,〈限證政策下我國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17.廖港明,〈我國報紙處理國際新聞之分析研究-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及大華晚報為研究對象〉,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18.蔡佩穎,〈中央日報實施高績效工作系統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六、期刊論文
1.方載,〈報禁,報業托辣斯——報紙限張應該放寬了〉,《全民雜誌》,第1卷第5期,1985年,頁30-36。
2.王惕吾,〈辦報十五年〉,《報學》,第3卷第3期(1964年6月),頁64-68。
3.王樹德,〈海關臨危受命的一項緊急機密任務〉,《傳記文學》,第59卷第1期(1991年7月),頁70。
4.吳興鏞,〈上海中央銀行黃金從廈門轉運臺灣的補充及一點建議〉,《傳記文學》,第70卷第4期(1997年4月),頁27-30。
5.呂芳上,〈痛定思痛:戰後中國國民黨改造的醞釀〉,《近代中國》,第136期(2000年4月),頁53-80。
6.李守孔,〈中國國民黨改造之意義與價值〉,《近代中國》,第43期(1984年10月),頁29-41。
7.李若松,〈陳布雷身邊的中共黨人〉,《傳記文學》,第52卷第4期(1988年4月),頁87-89。
8.周谷,〈陳布雷家中的叛逆〉,《傳記文學》,第51卷第3期(1987年9月),頁101-106。
9.林麗雲,〈臺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張笠雲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頁89-148。
10.前田直樹著、阮文雅譯,〈從「反共」走向「自由中國」——冷戰時期美國對台灣政策的轉換〉,《台灣風物》,第56卷第1期,(2006年3月),頁51-73。new window
11.胡志偉,〈「自由中國抵抗運動」的開場與收場〉,《傳記文學》,第93卷第6期(2008年12月),頁43-57。
12.范元健,〈運黃金來臺艦上海員的回憶〉,《傳記文學》,第59卷第2期(1991年8月),頁79-80。
13.范鶴言,〈配紙制度是否需要?〉,《報學》,第1卷第6期(1954年),頁10。
14.徐詠平,〈中國國民黨中央直屬黨報發展史略〉,《報學》,第9期(1956年6月),頁15-17。
15.張瑾,〈戰時中國的首都:以《重慶各報聯合版》為中心的考察〉,「抗戰時期的中國」學術研討工作坊,臺北:國史館,2013年11月23日。
16.曹聖芬,〈從溪口到成都:狂風暴雨一年中的蔣總統〉,《改造》,第6期(1950年),頁7-9。
17.許旭輝,〈戰後初期臺灣報業的接收與資源分配〉,《臺灣風物》,第57卷第3期(2007年9月),頁133-183。
18.郭良文、陶芳芳,〈臺灣報禁政策對發行與送報之影響:一個時空辯證觀點的思考〉,《新聞學研究》,第65期(2000年10月),頁57-94。new window
19.陳志昌,〈「自由中國」的建構——以《中央日報》為主的分析(1949.3~1951.1)〉,《暨南史學》,第12號(2009年7月),頁201-234。
20.陳志昌,〈遷台初期《中央日報》的發展與其優勢地位的建立(1948-1953)〉,王惠姬編,《第二屆歷史思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亞洲大學通識中心2013年5月,頁97-117。
21.陳復中,〈熱血男兒淚灑塞班島反共志士魂斷長白山—「自由中國抵抗運動」的風流雲散〉,《歷史月刊》,第54期(2003年2月),頁55-62。
22.陳瑞崇,〈論述作為一種觀看方式—論《自由中國》政治論述場域的重建〉,《東吳政治學報》,第5期(1996年1月),頁159-187。
23.陳誠口述,吳錫澤筆記,〈陳誠主臺政一年的回憶〉,《傳記文學》,第63卷第5期(1993年11月),頁15-22。
24.陳曉慧,〈民國三十九年中國國民黨改造之背景探討〉,《藝術學報》,第62期(1998年6月),頁273-286。
25.章微寒,〈陳布雷女兒共諜案與葉翔之及其他〉,《傳記文學》,第68卷第3期(1996年3月),頁75-76。
26.彭明輝,〈政經環境與報業經營:以聯合報為中心的討論〉,《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4期(1997年5月),頁303-330。
27.程宗明,〈新聞紙的壟斷生產與計畫性供應,1945-1967〉,《臺灣社會研究》,第36期(1999年12月),頁55-121。
28.黃克武,〈一二三自由日:從一個節日的演變看當代台灣反共神話的興衰〉,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年,頁643-677。
29.黃順星,〈新聞的場域分析:戰後台灣報業的變遷〉,《新聞學研究》,第104期(2010年7月),頁113-160。
30.葉言都,〈從復原一份財務報表初探1950年代台灣報業經營原貌〉,《東吳歷史學報》,第23期(2010年7月),頁159-202。
31.臧遠侯口述、石詠琦整理,〈竹籬鐵棚的歲月〉,《中時報系社刊》,第117期(1994年7月),頁38。
32.劉本炎,〈費盡移山心力,盡付芳草斜陽﹕中央日報滄桑七十八年〉,《僑協雜誌》,第99期(2006年7月),頁13-23。
33.蔣君章,〈布雷先生主持的一個小機構——為紀念先生逝世二十週年而作〉,《傳記文學》,第13卷第6期(1968年12月),頁15-21。
34.薛化元,〈從「反共擁蔣」掛帥到人權意識的抬頭—《自由中國》與執政當局互動關係的一個歷史考察〉,《法政學報》,第5期(1996年1月),頁43-65。
35.羅世宏,〈自由報業誰買單?新聞與民主的再思考〉,《新聞學研究》,第95期(2008年4月),頁213-238。
七、西文書目
1.L. Sophia Wang, “The Independent Press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e Case of the Dagong bao in Republican China”, Pacific Affairs, Vol. 67, No.2 Summer 1994,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Paul A. Cohen, 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