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澳門當代華文文學出版研究
作者:余少君
作者(外文):Iu-Sio Kuan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須文蔚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澳門文學文學出版當代華文文學守門人文學傳播Macau LiteratureLiterary PublicationContemporary Sinophone LiteratureGatekeeper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本論文試以文學傳播作為研究進路,觀照澳門當代華文文學的出版現象。
首先,梳理目前澳門當代華文文學出版的相關文獻,嘗試從宏觀的論述,回到微觀的觀察,然後依序考察澳門當代華文文學的出版傳播媒體,如學院、政府機構、報社、文學社群及自費出版的現象。
再從這些出版的面向,考察澳門當代華文文學的出版內容類型,分析澳門文學與文學出版之間的關聯,以及瞭解在這些文學傳播媒介中,守門人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他們在傳播場域的位置,與如何影響澳門文學的出版型態。
一、中文專著

丁楠,《已涼天氣》,澳門:華僑報出版社,1998年。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編,《出版研究年會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年。
方蘭生,《傳播原理》,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王天濱,《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2年。
王天濱,《臺灣報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3 年。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編著,《傳播與社會》,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石永貴,《大眾傳播的挑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田建平、俞運宏,《當代報紙副刊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
印務局,《單行刑事法律彙編》,澳門:立法會,2001年。
朱國華,《權力的文化邏輯》,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朱壽桐主編,《澳門新移民文學與文化散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大眾傳播事業投資環境之研究──出版部分》,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年。
行政院新聞局編,《變遷中的香港‧澳門──大眾傳播事業》,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9年。
江少川,《台港澳文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吳志良編,《東西方文化交流》,澳門:澳門基金會,1993年。
吳志良、楊允中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吳志良、楊允中編,《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2005年修訂版。
吳志良、陳欣欣,《澳門政治社會研究》,澳門:澳門成人教育學會,2000年。
李成俊,《待旦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4年。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三版。new window
李鵬翥主編,《澳門日報四十年》,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
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上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李觀鼎,《論澳門現代文學批評》,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
李觀鼎主編,《澳門現代詩選》,澳門:澳門基金會,2007年。
沈本瑛、馬漢生主編,《世界出版業:港澳卷》,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8年。
沈尚青,《雌雄同體》,澳門:澳門日報,2001年。
汪啟明編,《出版通論》,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
孟樊,《台灣出版文化讀本》,臺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增訂三版。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臺北:鷹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new window
林子昇編,《十六至十八世紀澳門與中國之關係》,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new window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出版,2001年。new window
林穗芳,《中外出版編輯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邱炯友,《各國政府出版品電子化策略及措施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年。
姚福申、管志華,《中國報紙副刊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姚風主編,《2010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新詩卷/詩詞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1年。
姚風主編,《2011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新詩卷/詩詞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2年。
查燦長,《轉型、變項與傳播:澳門早期現代化研究(鴉片戰爭至1945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孫如陵,《副刊論──中央副刊實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徐佳士,《大眾傳播理論》,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new window
翁秀琪,《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new window
袁亮,《出版學概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寂然,《月黑風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張國良,《現代大眾傳播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張國良主編,《20 世紀傳播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詠華,《大眾傳播社會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年。
張磊,《澳門教育、歷史與文化論文集》,廣州:學術研究雜誌社,1995年。
張錦華,《傳播批判理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new window
梁寶柱,《出版經濟學導論》,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1年。
莊文永,《澳門文化透視》,澳門:五月詩社,1998年。
莊文永,《澳門文學評論集》,澳門:五月詩社,1994年。
陳世光,《香港大眾傳播產業概論》,香港:天地圖書,2001年。
陳石安,《報學概論》,臺北:壬寅出版社,1968年。
陳信元,《兩岸暨港澳出版事業的發展與整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陳信元,《出版與文學:見證二十年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臺北:揚智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陳謙,《文學生產、傳播與社會──解嚴後詩刊選題策略析論》,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陶里,《夜未央樓隨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5年。
陶里,《逆聲擊節集》,澳門:五月詩社,1993年。
陶里,《馬交石》,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陶里,《從作品談澳門作家》,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陶里,《讓時間變成固體──現代詩新讀》,澳門:五月詩社,1999年。
陶里、林中英、鄭煒明編,《澳門現代文學作品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8年。
陶里主編,《澳門短篇小說選》,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年。
彭芸等編著,《大眾傳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
湯梅笑,《澳門敍事》,澳門: 澳門日報出版社,2004年。
湯梅笑、水月主編,《2010 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散文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1年。
湯梅笑、水月主編,《2011 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散文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2年。
程惕潔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社會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
須文蔚,《臺灣文學傳播論:以作家、評論者與文學社群為核心》,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黃文輝,《字裡行間──澳門文學閱讀記》,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5年。
黃文輝、鄒家禮等,《澳門作家訪問錄》,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6年。
黃新生,《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new window
黃曉峰,《澳們現代藝術和現代詩評論》,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
馮開,《中國文藝副刊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楊仁飛,《澳門近代化歷程》,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0年。
廖子馨,《論澳門現代女性文學》,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4年。
廖子馨主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
廖子馨、鄒家禮主編,《2010 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小說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1年。
廖子馨、鄒家禮主編,《2011 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小說卷)》,澳門: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12年。
劉昶,《西方大眾傳播學──從經驗學派到批判學派》,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1994年。
劉登翰主編,《澳門文學概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8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八版。
鄭煒明,《澳門文學史》,濟南:齊魯書社,2012年。
鄭瑞城,《透視傳播媒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new window
魯茂,《白狼》,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6年。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澳門基本法》,澳門: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2012年。
盧嵐蘭,《現代媒介文化──批判的基礎》,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new window
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
饒芃子,《世界華文文學的新視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饒芃子,莫嘉麗,《邊緣的解讀──澳門文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new window
懿靈,《集體死亡》,澳門:邊度有書,2005年。

二、外文專著
Broom, G. M., &; Dozier, D. M. (1990). Using Rresearch in Public Relations: Applications to Program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Fishman, J. (1980). Manufacturing News.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Gieber, W. (1956)“Across the Desk: A Study of 16 Telegraph Editors”JoumalismQuarterly(33):423-33.
Hirsch, P.M.(1977).“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Communication”in Hirsch, P,M., P.V. Miller and F.G. Kline(eds.): Strategies forCommunication Research, Beverly Hills and London: Sage.
Johnstone, Slawski &; Bowman(1976). The News People. Urbana, IL: University ofIllinois Press.
White, D.M. (1950). ‘The Gatekeeper: A Case-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 Joumalism Quarterly, 27:383-90.

三、外文譯著

亞歷山大(Alexander, Victoria D.)著,章浩、沈楊譯,《藝術社會學》(Sociologyof The Arts),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
貝克(Baker, C. Edwin)著,馮建三譯,《傳播、市場與民主》(Media, Markets,and Democracy),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
哈洛‧卜倫(Bloom, Harold)著,高志仁譯,《西方正典》,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皮埃爾‧布迪厄(Bourdieu, Pierre)著,包亞明譯,《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皮埃爾‧布迪厄(Bourdieu, Pierre)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Les règles de l'art),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德弗勒(DeFleur, Melvin L.)、洛基奇(Rokeach, Sandra Ball)著,杜力平譯,《大眾傳播學理論》(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戴安娜•克蘭(Diana Crane)著,趙國新譯,《文化生產:媒體與都市藝術》(TheProduction of Culture: Media and the Urban Arts),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年。
埃斯卡皮(Escarpit, Robert),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約翰‧費斯克(Fiske, John)著,王曉珏、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UnderstandPopular Culture),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
約翰‧費斯克(Fiske, John)著,許靜譯,《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二版。
阿諾德.豪澤爾(Hauser, Arnold),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Soziologie der Kunst),臺北:雅典出版社,1988年。
孔恩(Kuhn, Thomas)著,王道環譯,《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Revolutions),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拉斯韋爾(Lasswell, Harold)著,謝金良譯,黃旦、張國良校,〈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收錄張國良主編,《20 世紀傳播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頁199-210。
魯爾(Lull, James)著,陳芸芸譯,《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Media,Communication,Culture: A Global Approach),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麥格雷(Maigret, E.)著,劉芳譯,《傳播理論史:一種社會學的視角》,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阿芒‧馬特拉(Mattelart, Armand)與米歇爾‧馬特拉(Mattelart, Michele)著,孫五三譯,《傳播學簡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麥奎爾(McQuail, D.)著,潘邦順譯,彭懷恩校審,《大眾傳播理論(上冊)》,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
麥奎爾(McQuail, D.)著,潘邦順譯,彭懷恩校審,《大眾傳播理論(下冊)》,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密勒(Miller, Toby)與尤地克(Yúdice, George)著,蔣淑貞、馮建三譯,《文化政策》(Cultural Policy),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莫斯科(Mosco, Vincent)著,馮建三、程宗明譯,《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施蘭姆(Schramm, Wilbur)著,程之行譯,《大眾傳播的責任》(Responsibility in Mass Communication),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
塞夫蘭(Severin, Werner J.)&; 譚卡特(Tankard, James W.)著,羅世宏譯著,《傳播理論》,臺北:時英出版社,1992年。
施白蒂(Silva, Beatriz Basto da)著,思磊譯,《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1950-1988)》(Cronologia da História de Macau,Século XX (1950 -1988)),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史帝文森(Stevenson, Nick)著,王文斌譯,《認識媒介文化──社會理論與大眾傳播》(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s: Social Theory and MassCommunication),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泰勒(Taylor, Lisa)、魏理斯(Willis Adrew)著,簡妙如等譯,《大眾傳播新論》(Media Studies—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湯普森(Thompson, J.B.)著,高銛譯,《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Ideology and ModernCulture),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年。
韋伯(Weber, Robert P)著,林義男譯,《內容分析法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

四、期刊論文

王岳川,〈澳門文化與文學精神〉,《當代文壇》2004年第5期(2004年),頁62-64。
王國強,〈早期澳門文獻與出版事業發展史〉,《澳門研究》第14期(2002年9月),頁164-176。
王國強,〈澳門回歸以後中文出版業發展評述〉,《澳門研究》第26期(2005年2月),頁187-198。
古遠清,〈澳門文學的走向及其特徵〉,《文學與傳記》第8期(1999年12月),頁78-80。
向陽,〈蒙塵與出土──小論文學舊書再版重印現象〉,《文訊》221期(2004年),頁41-45。
何慧,〈概述澳門的文化發展〉,《香港文學》第166期(1998年10月),頁10-18。
李成俊,〈發刊詞〉,《澳門筆匯》創刊號(1989年6月),頁4-5。
李鵬翥,〈從筆會到《筆匯》〉,《澳門筆匯》創刊號(1989年6月),頁8-10。
吳國昌,〈澳門文學的可行性考察〉,《香港文學》第53期(1989年5月),頁72-76。
林玉鳳,〈澳門的文學教育〉,《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42-44。
林淇瀁,〈戰後台灣文學傳播困境初論:一個「文化研究」向度的觀察〉,《新聞學研究》51 期(1995年),頁143-172。new window
周文彬,〈澳門文學的承傳與發展〉,《香港文學》第89期(1992年),頁6- 12。
周萍,〈澳門文學:不同見解中的思考〉,《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50期(2002年3月),頁66-70。
施建偉、汪義生,〈過渡期的澳門文學初探(上)〉,《香港文學》第166期(1998年10月),頁4-9。
施建偉、汪義生,〈過渡期的澳門文學初探(下)〉,《香港文學》第167期(1998年11月),頁17-22。
計紅芳,〈相容、溫和與傳統──澳門的文學理論批評〉,《作家》總第50期(2006年),頁31-36。
張堂錡,〈邊緣發聲:澳門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35-38。
張堂錡,〈新世紀澳門現代文學發展的新趨向〉,《中國現代文學》第17期(2010年6月),頁243-266。new window
張劍樺,〈當代澳門文學作品特點與走向〉,《學術探索》2009年第2期(2009年),頁125-129。
莊文永,〈八十年代澳門新詩興起的時代文化背景〉,《澳門現代詩刊》第八期(1995年6月),頁1-14。
莊文永,〈當今新詩現狀的幾點思考——「九四澳粵詩歌走向」研討會側記〉,《澳門現代詩刊》第八期(1995年6月),頁151-152。
莊文永,〈八十年代澳門新詩的藝術特徵〉,《澳門現代詩刊》第九期(1996年8月),頁74-96。
莊文永,〈八十年代澳門新詩多樣化的藝術追求〉,《澳門現代詩刊》第十四-十五期合刊(1998年12月),頁112-124。
莊文永,〈詩歌創作的思考〉,《澳門現代詩刊》第十七期(1999年12月),頁126-132。
陳慶元,〈區域文學與地理環境〉,《涪陵師專學報》第1期,(1999年)頁41。
陶里,〈追蹤澳門現代詩〉,《香港文學》第80期(1991年8月),頁41-47。
陶里,〈詩的匯合和思考——記香港《詩》雙月刊與澳門「五月詩社」詩人交流會〉,《詩雙月刊》第1卷第4期(1990年2月),頁26-31。
陶里,〈澳門文學「三選」〉,《香港文學》第148期(1997年4月),頁42-44。
陶里,〈澳門文學的再觀察〉,《香港文學》第175期(1999年7月),頁13-24。
陶里,〈澳門文學概貌〉,《香港文學》第111期(1994年3月),頁9-15。
陶里,〈澳門文學叢書概說〉,《香港文學》第176期(1999年8月),頁4-9。
陶里,〈澳門新詩的發展〉,《香港文學》第130期(1995年10月),頁17-25。
陶里,〈澳港粵詩人聯歡節在澳門〉,《澳門現代詩刊》第十、十一期合刊(1997年7月),頁1-10。
湯梅笑,〈澳門文學與《澳門日報》〉,《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49-51。
程之行,〈我國報紙副刊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新聞學研究》第7期(1971年),頁165-182。new window
須文蔚,〈台灣數位文學守門人角色與理念初探〉,《當代詩學》第1期(2005年),頁142-180。new window
黃文輝,〈澳門新生代作者〉,《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45-48。
黃鳴奮,〈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學傳播:新逍遙遊:南華精神與網路風範〉,《當代文學》第6-7期(2003年),頁57-65。
鄒家禮,〈澳門文學刊物出版概況〉,《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55-56。
鄒家禮,〈澳門筆會與《澳門筆匯》〉,《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52-54。
廖子馨,〈澳門文學的歷史性與獨特性〉,《文訊》199期(2002年5月),頁39-41。
劉登翰,〈澳門文學:歷史回響和現代新奏〉,《香港作家》總第116期(1998年),頁14-15。
劉登翰,〈澳門正在崛起的文壇澳門正在崛起的文壇——《世界華文文學大系.澳門卷》導言〉,《香江文壇》第29期(2004年),頁40-47。
潘家慶,〈副刊內容傳統與新聞理論的解釋能力〉,《政治大學學報》76期(1998年),頁81-100。
潘亞暾、汪義生,〈澳門文學四百年巡覽(上)〉,《香江文學》第182期(2000年2月),頁29-32。
潘亞暾、汪義生,〈澳門文學四百年巡覽(下)〉,《香江文學》第183期(2000年3月),頁58-61。
緣源,〈澳門文學現狀窺探〉,《澳門筆匯》第五期(1992年),頁135-153。
鄧駿捷,〈從新詩結集情況看澳門新詩的發展〉,《澳門現代詩刊》第十、十一期合刊(1997年7月),頁110-112。
鄭煒明,〈五四至七十年代中期澳門文學概述〉,《香港文學》第180期(1999年),頁14-21。
鄭煒明,〈澳門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澳門研究》第2期(1994年9月),頁36-39。
黎湘萍,〈族群、文化身份與華人文學——以台灣香港澳門文學史的撰述為例〉,《台港與海外華文文學》總第60期,2004年第1期(2004年),頁5-16。
黎熙元,〈難以表述的身分──澳門人的文化認同〉,《二十一世紀評論》92期(2005年),頁16-27。new window
應鳳凰,〈香港文學傳播台灣三種模式──以冷戰年代為中心〉,《文學評論》第21 期(2012年),頁44-54。
羅世宏,〈自由報業誰買單?新聞與民主的再思考〉,《新聞學研究》第95期(2008年),頁 213-238。new window
饒芃子,〈澳門文化的歷史座標與未來意義〉,《暨南學報》第21卷第3期(1999年),頁42-46、64。

五、專書論文

王國強,〈1999年澳門中文出版事業概述〉,收錄吳志良等編著,《澳門2000》,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頁200-210。
王劍叢,〈澳門文學發展的獨特足跡──兼與香港文學比較談〉,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565-570。
尹德剛,〈澳門傳媒與多元文化生態〉,收錄龔剛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233-242。
尹德剛、林玉鳳,〈澳門文學‧大眾傳媒‧新傳媒〉,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545-554。
古遠清,〈澳門文學批評概況〉,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475-485。
伍松儉,〈《新園地》富地方特色〉,收錄《澳門日報三十年》編輯委員會編,《澳門日報三十年》,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88年,頁36。
仲鶴,〈澳門新詩的發展〉,收錄劉登翰主編,《澳門文學概觀》,福建:鷺江出版社,1998年,頁50。
朱壽桐、許燕轉,〈澳門文學研究的現狀與學術建構的進路〉,收錄程祥徽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回顧與前瞻》,澳門:澳門基金會,2007年頁426-433。
江少川,〈「後設」、「聚焦」與生活原生態──初讀寂然〉,收錄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頁184-195。
吳志良,〈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千禧澳門文學研討會」開幕詞〉,收錄廖
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
頁I-IV。
李成俊,〈改革促發展、創新鑄輝煌──《澳門日報》半世紀若干人與事〉,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46-58。
李成俊,〈澳門華文媒體發展新趨勢〉,收錄龔剛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227-232。
李業飛,〈自力更生,多種經營〉,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232-235。
李鵬翥,〈澳門文學的過去、現在及將來〉,收錄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40-42。
李鵬翥,〈魯茂••散文•春泥——《望洋小品》代序〉,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164。
李鵬翥,〈金禧結碩果,再攀新高峰〉,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38-45。
林中英,〈談談我的創作體會〉,收入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20-24。
林中英,〈從《七星篇》看澳門女性寫作中的人生風景〉《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1998年,頁461-465。
林玉鳳,〈探討澳門中文報業的訊息傳遞與監督功能不全〉,收錄《澳門1999》,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頁213-218。
林玉鳳,〈澳門葡文報章的發展特點〉,收錄吳志良、陳震宇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綜合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284-319。
金中子,〈一九八五年的澳門散文〉,收入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8-10。
封德屏,〈花圃的園丁?還是媒體的英雄?──台灣報紙副刊主編分析〉,收錄瘂弦、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頁356-357。
周文彬,〈論澳門文學的兼容性〉,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555-564。
徐明德,〈區域文化與文學關係斷想〉,收錄靳明全編,《區域文化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180-187。
徐柏容,〈編輯工作改革:何去何從〉,收錄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編,《1990出版研究年會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年,頁268-276。
秦賢次,〈五四時期《晨報副刊》與《學燈》〉,收錄瘂夫、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頁1-24。
區仲桃,〈略論澳門現代主義文學研究中的「業餘性」〉,《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回顧與前瞻》,澳門:澳門基金會,2007年,頁415-419。
婁勝華,〈消逝與新生:澳門民間結社的變遷及其線索〉,收錄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主編,《澳門史新編‧第三冊》,澳門:澳門基金會,2008年,頁869-907。
張志和,〈澳門文學的百花向我們招手〉,收錄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42-44。
張振金,〈二十世紀的澳門散文〉,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415-421。
張堂錡,〈聽見花開的聲音──第四屆澳門文學獎小說作品觀察〉,《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頁73-80。
張默,〈新詩集自費出版的研究〉,收錄封德屏主編,《台灣文學出版: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頁143-175。
莊文永,〈從黃曉峰的《澳門現代藝術和現代詩評論》──看80年代澳門的文藝景觀〉,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51-57。
莊文永,〈開拓研究澳門女性文學的疆域〉,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298-302。
莊文永,〈八十年代澳門華文文學概論〉,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487-503。
莊文永,〈澳門為何沒有「後殖民」〉,收錄龔剛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170-173。
陳義芝,〈副刊轉型之思考──以七○年代末《聯副》與《人間為例》〉,收錄瘂夫、陳義芝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頁152-174。
陳樹榮,〈建立澳門學促進澳門研究〉,原載《澳門日報》1995年1月22日「學海」版。後收錄吳志良、陳震宇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綜合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42-44。
湯學智,〈從詩歌看澳門文學〉,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275-281。
湯開建,〈「澳門學」芻議〉,收錄吳志良、陳震宇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綜合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 66-72。
孫靜,〈漫談澳門文學的特色問題〉,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571-581。
陸波、曾藝,〈總述──新聞採編五十年〉,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62-67。
雲惟利,〈《鏡海》發刊詞〉,收入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60。
廖子馨,〈澳門散文四十年歷程──從五十年代末走到今天〉,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424-451。
廖子馨,〈澳門的散文創作〉,收錄劉登翰主編,《澳門文學概觀》,廣州:鷺江出版社,1998年,頁169-204。
黃文輝,〈葦鳴: 當代詩風格〉,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93-101。
黃文輝,〈整體與具體──關於澳門文學研究的理論〉,收錄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頁252-257。
黃修己,〈從《無心眼集》談到澳門文學形象〉,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287-297。
黃曉峰,〈《五月詩侶》的癡人說夢〉,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43-50。
黃曉峰,〈跨越89 的澳門詩壇前衛角色——懿靈《流動島》集評〉,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51-57。
許俊雅,〈鳥瞰日治時期台灣副刊──以《台灣新民報》系統為分析場域〉,收錄瘂弦、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頁268-279。
湯學智,〈從詩歌看澳門文學〉,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275-282。
楊匡漢,〈給澳門文學一顆奔騰的心──在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演〉,收錄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583-589。
劉羨冰,〈澳門人的愛國光榮傳統〉,收錄吳志良等編著,《澳門2002》,澳門:澳門基金會,2002年,頁100-107。
劉耀光,〈1966 年一張冠軍照片的由來──側記「12•3」事件〉,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76-79。
劉登翰,〈論中華文化在澳門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收錄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頁13-33。
蔡江珍,〈報紙副刊與澳門散文〉,收錄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頁146-157。
蔡彩蓮,〈過渡期熱點新聞處理〉,收錄廖子馨編,《我們──澳門日報五十年成長足跡》,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頁110-113。
鄭光濱,〈澳門經濟的發展及對1990 年代前景的探討〉,收錄楊允中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經濟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35-50。
鄭煒明,〈澳門中文新詩史略〉,收錄鄭煒明編,《澳門新詩選》,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年,頁1-4。
鄭煒明,〈十六世紀末至一九四九年澳門的華文舊體文學概述〉,《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頁81-132。
鄭煒明,〈80 年代至90 年代初的澳門華文文學〉,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上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144-173。
鄭煒明,〈寫在「澳門文學座談會」之前〉,收錄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8 年,頁98。
鄭煒明,〈澳門文學研究史略〉,收錄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頁34-57。
鄭煒明,〈澳門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澳門研究》第2期,1994年,頁10-14。
潘冠瑾,〈一種政治社會學視角──從社會資本看「和諧發展論」〉,收錄程惕潔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社會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頁459-476。
韓牧,〈建立「澳門文學」的形象——一九八四年三月廿九日在《澳門日報》主持「港澳作家座談會」上的發言〉,收錄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年,頁63-66。
韓牧,〈澳門新詩的前路〉,收錄蘆荻、李成俊等編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88 年,頁60- 68。
韓牧,〈為「建立『澳門文學』的形象」再發言〉,收錄李觀鼎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上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7-15。
懿靈,〈後現代的足跡──從新生代詩作看澳門後現代主義詩歌的實踐槪況〉,收錄李觀鼎主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頁102-113。
懿靈,〈9月8日號自戀狂[房間R&;B]Crossover 版──回應賀綾聲的愛〉,收錄李觀鼎編,《澳門現代詩選(下冊)》,澳門:澳門基金會,2007年,頁535。

六、學位論文

丁希如,《出版企劃的角色與功能》,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余少君,《八○年代以降澳門後現代詩研究──以葦鳴與懿靈詩為例》,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吳瑞淑,《高等出版教育之跨區域比較研究─以碩士學程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出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麗娟,《台灣文人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盈霖,《影響台灣出版業超額市場佔有率之策略因素探討》,嘉義: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薇瑄,《書籍評選機制之研究-以誠品書店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洪千惠,《台灣書系出版之運作與功能》,嘉義: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高嘉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的解析:以5C 架構及文化經濟學為觀點》,嘉義: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莊麗莉,《文學出版事業產銷結構變遷之研究──文學商品化現象觀察》,臺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陸青美,《圖書出版業者之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陳薇后,《台灣網路書店編輯專業能力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傅家慶,《台灣圖書出版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雅如,《臺灣數位出版平臺服務創新關鍵成功因素》,嘉義: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劉筱燕,《從出版趨勢看編輯角色的轉變》,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如玲,《台灣圖書出版業文字編輯專業職能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七、報紙文章

古遠清,〈澳門文學的多元格局〉《大公報‧文學》第三八○期,第E7頁,1999年。
朱崇科,〈淺評楊松年《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南洋商報》,2001年11月30日。
陶里,〈澳門近年的文學活動〉,《香港作家報》總第95期,1996年9月1日。

八、網頁資料

〈李成俊:回歸後澳門文化事業興旺〉: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18/085619287632
須文蔚,〈數位文學社群守門人〉上篇: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88713。
《澳門日報》,〈澳新聞自由度待提高〉: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2-09/20/ content_
澳門基金會:http://www.fmac.org.mo/
澳門虛擬圖書館:http://www.macaudata.com/__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