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兩漢傳世及出土文獻中的兵學研究
作者:洪德榮
作者(外文):DE-RONG HONG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許學仁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兵學出土文獻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兵陰陽古陣法militaryexcavated documentbing quan moubing xing shibing yin yangbing ji qiauold military arra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本研究定名為「先秦兩漢傳世及出土文獻中的兵學研究」,意旨在於針對先秦、兩漢出土及傳世文獻中屬於「兵學」的材料進行研討,以發掘其中豐富的學術價值及文化意義。
本文主要分為「研究正文」及「附錄資料」兩大部分,在研究正文分為五章,第壹章為「緒論」,對於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與研究價值進行概述;第貳章為「兵學文獻概述」,對兵學文獻的內容名義、發展及流變、國別系統先做討論,以釐清兵學文獻的特質與發展歷程,之後的「兵學傳世文獻簡述」是對於目前所見與兵學有關的傳世文獻作內容介紹,「兵學出土文獻簡述」則對出土文獻材料中與兵學有關的文獻作內容介紹。第參章「《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所見兵學文獻疏證」以《漢書‧藝文志‧兵書略》中著錄的兵學文獻為討論對象,逐一針對書目的內容與「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兵陰陽」四種對兵家的分類進行研究,之後為「先秦諸子中的兵學」對先秦諸子中的兵學思想做討論。第肆章「兵學出土文獻考論」分為「古陣法探論」、「兵陰陽文獻研究」、「《墨子》兵學研究」、「古兵學佚籍研究」、「傳世兵書簡本研究」五個主題,對於兵學出土文獻進行研究。第伍章「結論」則總結以上的討論,並對於兵學文獻研究的未來提出展望。
「附錄資料」包括「兵學研究文獻要目」、「漢至唐《藝文志》、《經籍志》所載兵學文獻對照表」,將有關的研究資料做彙編整理,提供學界參考。
本研究期望藉由「典籍著錄」、「傳世文獻」、「出土文獻」三種類型的材料,並以「疏證整理」、「研究考釋」、「資料彙編」三方面對出土兵學文獻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The thesis is named “The Study on the Classical and Excavated Document of the military in Pre-Qin and Han Periods”, aimed to classify and study the “ military” on the Excavated and Classical Document of the military in Pre-Qin and Han Periods, to understanding academic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n the military documen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Part I contains five chapters. And Chapter 1 includes the objective and methodology which explains that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discover the value of studying military document. Chapter 2 mainly focus on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military document and how it develops and changes. In addition to “military classical document introduction” and “military classical document introduction”. Chapter 3 is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bing quan mou”,“bing xing shi”,“bing yin yang”,“bing ji qiau” on the han shu-yi wen zhi-bing shu lue(History of Han Dynasty). In addition to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military of the Pre-Qin Philosophers. Chapter4 is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an excavated document of the military, includes five parts,they are“analyses about old military array”,“reach on bing yin yang document”,“reach on Mo-zi military”,“reach on old military document”,“reach on classical document of bamboosilk”.Chapter5 is an integration of all previous three chapters, and it also discusses Character of area, systems within Classical Documents, and look into the reach on military document in the future. Then, Chapter 5, the conclusion, is a chapter to looks back to all the chapters which discussed about.
PartⅡ contains the Part of Contents, collected and arranged the books consist of contents of military document make a list of contents, an appear to Books、Name and Collect location about military document,and make a chart of military document on “yi wen zhi” and “jing ji zhi” period of Han to Tang Periods.
The thesi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omplete and detailed research about military document of Pre-Qin and Han Periods, include “Research”、“Contents”、“Variorum”.
一、專書

1、典籍

〔漢〕孔安國 傳、〔唐〕孔穎達 疏:《尚書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漢〕鄭玄 注、〔唐〕賈公彥 疏:《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漢〕鄭玄 注、〔唐〕賈公彥 疏:《儀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漢〕鄭玄 注、〔唐〕孔穎達 疏:《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漢〕趙岐 注、〔宋〕孫奭 疏:《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 年

〔漢〕劉向、劉歆 撰;〔清〕姚振宗 輯錄;鄧駿捷 校補:《七略別錄佚文 七略 佚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67年


2、先秦諸子

〔戰國〕韓非 著、〔清〕王先慎 集解:《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

黎翔鳳 撰注、梁運華 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6月

〔漢〕劉安 編,何寧 集解:《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吳毓江 注:《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0月

〔清〕孫詒讓 撰:《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

〔清〕王先謙 撰:《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

陳奇猷 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6月

〔漢〕應劭 著,王利器 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 月

〔漢〕王充 著,黃暉 校注:《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

黃懷信:《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梁〕蕭統 著 〔唐〕李善 注:《昭明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東漢〕 袁康 吳平 輯錄:《越絕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周生春 撰:《吳越春秋輯校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晉〕葛洪 著,王明 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9 月

蔣禮鴻 撰:《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4月

〔漢〕 劉向 向宗魯 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蘇輿 撰:《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7月

〔漢〕班固 著,〔清〕陳立 撰,吳則成 點校:《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8月

傅景華 陳心智 點校:《黃帝內經素問》,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陳茂仁:《《新序》校證》,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五編第十、十一、十二冊, 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new window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2月

〔春秋〕孫武、〔三國〕曹操等注、楊丙安整理:《十一家注孫子》,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6月


3、史書

〔漢〕司馬遷 著、〔日〕瀧川龜太郎 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6年4月

〔漢〕班固 撰、〔唐〕顏師古 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1月

〔漢〕范曄 撰、〔唐〕李賢 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8月

〔晉〕陳壽 撰、裴松之 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0月

〔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臺北:新興書局,1989年

楊伯峻 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 》,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

〔晉〕皇甫謐等 撰 陸吉等點校:《帝王世紀 世本 逸周書 古本竹書紀年》,濟 南:齊魯書社,2011年10月

〔西漢〕劉向:《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

〔東漢〕劉珍 等撰 吳樹平 點校:《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11月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漢〕宋衷 注 〔清〕秦嘉謨等輯:《世本八種‧張澍粹集補注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12月




4、小學

〔東漢〕許慎 著、〔清〕段玉裁 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

〔東漢〕劉熙著、〔清〕畢沅疏證、〔清〕王先謙補:《釋名疏證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6月

周祖謨 校注:《爾雅校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莊雅州 黃靜吟 註釋:《爾雅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2012年3月


5、先秦諸子研究

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8月

史黨社:《《墨子》城守諸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

仝衛敏:《出土文獻與《商君書》綜合研究(上下)》,收入《古典文獻研究輯刊》 第十六編,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

許富宏:《《鬼谷子》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張文才:《太白陰經新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年1月

林麗娥:《先秦齊學考》,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2月new window

鄭良樹:《商鞅及其學派》,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8月

傅武光:《呂氏春秋與諸子之關係》,臺北:東吳大學,1993年2月

陳啟天:《商鞅評傳》,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

方授楚:《墨學源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4月

王冬珍:《墨學新探》,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9月

秦彥士:《墨子考論》,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秦彥士:《古代防禦軍事與墨家和平主義—《墨子‧備城門》綜合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余宗發:《先秦諸子學說在秦地之發展》,臺北: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8年9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7月

阮廷焯:《先秦諸子考佚》,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3月new window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11月new window

張文才:《太白陰經新說》,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年1月

鄭良樹:《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9月


6、《漢書‧藝文志》研究

〔宋〕王應麟 著 張三夕 楊毅 點校:《漢制考 漢藝文志考證》,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1月

〔漢〕班固 撰 〔清〕王先謙 補注:《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清〕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條理》,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三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四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姚明煇:《漢書藝文志注解》,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四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

〔清〕沈欽韓:《漢書藝文志疏證》,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二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徐文助:《《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與《兵書略》通考》,台北:廣東出版社,1976年4月

張舜徽:《廣校讎略 漢書藝文志通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李零:《蘭臺萬卷:讀《漢書‧藝文志》》,北京:三聯書店,2013年3月

正中書局編審委員會(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臺北:正中書局,1976年3月

陳國慶 編:《《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12月


7、古書文獻、學術史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

余嘉錫:《古書通例》,台北:台灣書房,2008年8月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北京: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

〔清〕章學誠 撰;葉瑛 校注:《文史通義校注 校讎通義校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9月

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卷三十九,收入《百部叢書集成》第五十二部第十五函,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守山閣叢書)

〔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3月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

孫繼民:《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軍事文書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國兵書集成》編委會:《武經總要》,收入《中國兵書集成》(第3-5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8月

〔明〕茅元儀:《武備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兵家類》(冊963-96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10月

〔唐〕李淳風:《乙巳占》,收入嚴一萍主編:《百部叢書集成》(十萬卷樓叢書)第七十六函,冊二十三—二十二十六,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清〕孫詒讓 著 梁運華 點校:《札迻》,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2月

王利器 王貞珉 著 喬仁誠 索引:《漢書古人人表疏證》,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9月


8、出土文獻、古文字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劉釗師:《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何丙郁、何冠彪:《敦煌殘卷占雲氣書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新修訂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09月

陳偉主編:《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科學經濟出版社,2009年9 月

羅 琨:《商代戰爭與軍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陳建明:《馬王堆漢墓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13年10月

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4月

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86年12月

陳斯鵬:《戰國簡帛文學文獻考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單育辰:《楚地戰國簡帛與傳世文獻對讀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5月

陳槃:《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7月new window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五十二病方》,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羅琨:《商代戰爭與軍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劉嬌:《言公與剿說—從出土簡帛看西漢以前古籍中相同或類似內容重複出現現象》,北京:線裝書局,2013年4月

季旭昇師主編、高佑仁執筆、朱賜麟協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讀本․曹沫之陳釋譯》,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7 年3 月

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