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
作者:陳麗桂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1
出版項:臺北:聯經
ISBN:9570805773
主題關鍵詞:中國哲學道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6) 博士論文(62) 專書(3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1
期刊論文
1.方克立(1981)。經法等篇中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學術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華(1981)。釋「黃老」之稱。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錫侯(1978)。漢代黃老術脞談。青年戰士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青木哲郎(1985)。馬王堆帛書上ょリ見た道家思想之一側面--經法等四篇の古佚書を中心として。東方學,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加賀榮治(1987)。黃老の黃の行方をめくて。東方宗教,7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婆楞(1957)。略談黃老學派。人文雜誌,19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叔岷(1974)。黃老者。東方文化,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曉函(1974)。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概述。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蘭、裘錫圭、羅福頤(1974)。座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武(1974)。漢初黃老思想和法家路線。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凌襄(1974)。試論馬王堆漢墓帛書伊尹九主。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學勤(1983)。馬王堆黃老帛書與鶡冠子。江漢考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亨、董治安(1975)。十大經初探。歷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康立、衛今(1975)。法家路線和黃老思想--讀帛書經法。紅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湯新(1975)。法家對黃老之學的吸收和改造--讀馬王堆帛書經法等篇。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商志镡(1976)。從馬王堆漢墓看西漢初年儒法兩條路線的鬥爭。考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俊奎(1976)。黃老思想與道法關係--讀帛書經法。破與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田昌五(1976)。再談黃老思想與法家路線--讀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札記之三。文物,1976(4),7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史明(1977)。十大經的年代與四人幫的野心。考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振鐸(1978)。對十大經初探的質疑。吉林師大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留珠(1979)。對漢初崇尚黃老之學的剖析。人文雑誌,19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抗生(1979)。略論黃老思想的產生和演變。文史哲,19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元興(1979)。讀經法。中華文史論叢,2,125-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溫公翊(1979)。經法等古佚書四種釋文校補。中國語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克明(1990)。從漢初黃老之治論及歷史發展動力問題。社會科學輯刊,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魏啓鵬(1980)。黃帝四經思想探源。中國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葛晉榮(1981)。試論黃老帛書的道和無爲思想。中國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奕保群(1981)。黃老之治與黃老之學。學習與思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馮友生(1982)。黃老思想簡論。安徽師大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毓璜(1982)。論黃老之學的起源。歷史教學問題,19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家順(1982)。司馬遷尊奉黃老論。中州學刊,19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光(1984)。關於黃老帛書的性質問題--對黃老帛書和淮南子道氣論的剖判。學術月刊,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余明光(1985)。黃老思想初探--讀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古佚書。中國哲學史,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明光(1987)。論六家要旨所述道論源於黃學--讀漢墓帛書黃帝四經。中國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余明光(1988)。論道家的兩個流派--帛書黃帝四經和老子的比較。求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滕復(1986)。黃老之學通論述評。學術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滕復(1986)。黃老哲學對老子道的改造和發展。哲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蔚華、苗潤田(1986)。黃老思想源流。文史哲,1(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姜廣輝。試論漢初黃老思想--兼論馬王堆出土古佚書爲漢初作品。中國哲學史研究集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何琳儀(1986)。長沙帛書通釋。江漢考古,198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盧瑞容(1987)。試論董仲舒思想中的黃老學説。大陸雜誌,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胡家聰。黃老帛書經法的政治哲學。中國哲學史研究,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胡家聰(1988)。黃老帛書經法的政治哲學--兼論淵源于稷下之學。中國哲學史研究,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關鐸(1959)。論宋尹學派。哲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喬長路(1980)。論管仲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哲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光(1980)。管子四篇與宋尹學派辨析。中國哲學史研究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潘富恩、施昌東(1980)。論宋尹學派形而上學的思想特徴--管子內業等四篇中的思想。復旦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余德建(1981)。宋鈃尹文三論。四川師院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胡家聰(1981)。稷下學宮史鉤沈。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胡家聰(1982)。管子原本考。文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胡家聰(1983)。稷下道家從老子繼承並推衍了什麼--心術上和內業的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胡家聰(1984)。管子解--稷下學宮的論議錄兼論管子原本的成書年代。山東師大學報,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胡家聰(1984)。尹文與稷下黃老學派--兼論尹文並非偽書。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胡家聰(1987)。《管子》中道家黃老之作新探。中國哲學史研究,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周立升、王德敏(1984)。評管子中靜因之道的認識論。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董英哲(1988)。宋尹學派之道。西北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馬元材(1990)。管子內業四篇集注。管子學刊,19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蔚華(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稷下學概述。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董治安(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試論稷下學宮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性質。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蔡德貴(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論稷下學宮的性質。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張福信(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關于稷下學昌盛的緣由。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孫以楷(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稷下人物考辨。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苗潤田(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從先秦文獻中看愼到的思想特徴。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苗潤田(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略論稷下人物宋新。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德敏(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論淳于髡。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謝祥皓(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論尹文。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周立升(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環淵考辨。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趙正宗(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稷下大師荀子。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謝祥皓(1983)。稷下學研究(一)、(二)、(三)宋尹學派與道家哲學。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姚秀彥(1973)。申不害學説淺究--兼論重術學派流變。國科會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嘵波(1975)。申不害的重術思想研究。大陸雑誌,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煜(1978)。評介顧立維(H. G. Creel) 近著申不害。鵝湖,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徐文珊。愼到政治思想。政治評論,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阮廷焯(1965)。愼子斟補。大陸雜誌,3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阮廷焯(1965)。愼子斟補。大陸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磐石(1979)。論道的物質性和老子哲學體系的唯物主張性質。學術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馮憬遠、李鴻儒(1981)。兩漢哲學中的物質概念。鄭州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守華(1981)。先秦漢初道家的世界發生説。鄭州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周桂鈿(1981)。略論漢代宇宙觀種種--兼與馮憬遠、呂鴻儒二同志商榷。鄭州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周桂鈿(1983)。氣、元氣及其一元論。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4),40-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1984)。由氣體到氣用--易緯的宇宙演化論初折。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艾力農(1985)。先秦哲學物範疇的發展。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利民(1986)。論先秦道家三派本體論的演變及其與宇宙起源論結合的特徴。南開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云帆(1987)。中國精氣説的發展。江淮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周可真(1989)。也談道、一、有、無。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喩博文(1965)。西漢初期黃老派和儒法派之鬥爭。史學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孫叔平、李書有(1985)。兩漢哲學發展概論。南京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馬振鐸(1982)。名與實。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湯生(1982)。言與意。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高健(1987)。時--先秦科學與哲學中的一個重概念。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李裕民(1981)。馬王堆漢墓帛書抄寫年代考。考古與文物,1981(4),9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王曉波(19820100)。漢初的黃老之治與法家思想。食貨月刊,11(10),441-4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王曉波(19730100)。「法」在韓非思想中的意義。幼獅月刊,37(1),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瀾忠(1975)。道家與西漢儒法鬥爭。歷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唐蘭(1975)。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兼論其與漢初儒法鬥爭的關係。考古學報,1975(1),7-38+166-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鍾肇鵬(1981)。論黃老之學。世界宗教研究,19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姚秀彥(19761200)。申不害與韓非--法家重術派學說淺究。臺北師專學報,5,2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唐蘭(1973)。黃帝四經初探。文物,10,48-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曉波、張純(19820300)。漢代陽儒陰法的形成和確立。大陸雜誌,64(3),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莊萬壽(19890600)。大學·中庸與儒家、黃老關係之初探。國文學報,18,6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榮捷(19721000)。戰國道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3),435-4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鍾肇鵬(1978)。《黃老帛書》的哲學思想。文物,1978(2),6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趙吉惠(19901200)。關於「黃老之學」、「黃帝四經」產生時代考證。哲學與文化,17(12)=199,1088-10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董英哲(1982)。經法等佚書是田駢遺。人文雜誌,19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康立(1975)。《十大經》的思想和時代。歷史研究,1975(3),8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周立升、王德敏(1983)。《管子》中的精氣論及其歷史貢獻。哲學研究,1983(5),7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阮廷焯(1970)。先秦諸子考佚(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漢昌(1973)。愼子校注及其學説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祥(1988)。戰國末秦漢之際黃老學說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賢俊(1988)。黃老評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曉海(1977)。「黃帝四經」考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憲邦(1988)。中國哲學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湛波(1976)。中國中古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澤華(1987)。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左丘明、杜預、孔穎達。左傳注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左丘明、吳韋昭。國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逸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孟軻、趙歧、孫夾。孟子注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德、高師仲華(1965)。大戴禮記今注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班固、顏師古、王先謙。漢書補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曄、李賢、王先謙。後漢書集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弼(1974)。老子道德經。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信田(1984)。黃帝經通釋。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周、郭慶藩(1972)。莊子集釋。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愼到、餞熙祚。慎子。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不韋、許維適(1977)。呂氏春秋集釋等五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安、劉文典(1969)。淮南鴻烈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嚴可均(1973)。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遼寧大學哲學系哲學教育研究室(1974)。中國哲學簡史。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韋政通(1980)。中國哲學思想史。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叔平(1986)。中國哲學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叔平(1986)。中國哲學家論點匯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大同(1981)。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哲史研究室(1981)。中國哲學史論。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馮友蘭(1983)。中國哲學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國哲學編輯部(1984)。中國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穆(1935)。先秦諸子繫年考辨。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杜守素(1948)。先秦諸子批判。上海:作家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杜守素(1949)。先秦諸子思想。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杜國庠。先秦諸子的若干研究(附先秦諸子思想概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余德建(1983)。先秦諸子雜考。河南:中州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吉惠(1988)。中國先秦思想史。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韓逋仙(1960)。中國中古思想史要。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適(1969)。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胡適紀念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周紹賢(1970)。道家與神仙。台北:台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實明(1981)。簡明漢唐哲學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侯外廬。漢代社會與漢代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郭沬若(1945)。青銅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趙紀彬(1963)。困知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程宜山(1986)。中國古代元氣説。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漢昌(1986)。韓非子釋要。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封思毅(1975)。韓非子思想散論。商務人人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素貞(1957)。韓非子喩老篇析論。巨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純、王曉波(1983)。韓非子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侯外廬(195912)。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中國史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老聃(1975)。帛書老子。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荀卿、王先謙、楊倞(1973)。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上海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中國哲學史組(1979)。中國哲學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宏章(1988)。中國哲學史教程。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76)。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熊十力(198404)。韓非子評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陶建國(1986)。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楊寬(1948)。十批判書。群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德有(1987)。道旨論。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森安太郎、王孝廉(1988)。黃帝的傳說--中國古代神話研究。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錢穆、姚漢源(1978)。黃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馬國翰(1967)。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立文(1988)。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董仲舒、凌曙(1967)。春秋繁露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肖萐父、李錦全(1982)。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毓璜(1984)。先秦諸子初探。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吳光(1986)。黃老之學通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李文標(1977)。韓非思想體系。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張素貞(1987)。韓非子難篇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夢鷗(1966)。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澤華(1984)。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舜徽(1983)。周秦道論發微。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胡適(1969)。中國中古思想小史。臺北:胡適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邦雄(1977)。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問題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李澤厚(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余明光(1989)。《黃帝四經》與黃老思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馮友蘭、涂又光(1985)。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祝瑞開(1989)。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羅光(1978)。中國哲學思想史--兩漢、南北朝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顧頡剛(1972)。漢代學術史略。啟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黃錦鋐(1979)。秦漢思想研究。學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周紹賢(1978)。兩漢哲學。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1980)。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馬王堆漢基帛書整理小組(1980)。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任繼愈(1979)。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金春鋒(1987)。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勞思光(1971)。中國哲學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容肇祖(1972)。韓非子考證。臺聯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顧頡剛(1959)。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韓非、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熊鐵基(1984)。秦漢新道家略論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祝瑞開(1981)。先秦社會和諸子思想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管仲、安井衡(1976)。管子纂詁。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素貞(1974)。韓非子思想體系。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馮友蘭(1954)。先秦道家所謂道的物質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趙吉惠(198608)。論黃帝四經的思想文獻價値。中國歷史文獻研究。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吉惠(1983)。黃老思想論略。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育坤(1983)。略論漢初的黃老之學。秦漢史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光(1987)。關於道家黃老之學的幾個問題。中國哲學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翊(1986)。馬王堆漢墓帛書《黃帝書》研究評述。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4)。從心術上看早期黃老説。中國哲學史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澤(1978)。戰國秦漢時期的歷史眞相。中華文史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裘錫圭(1980)。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後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上》《白心》為慎到田駢派作品。中國哲學。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