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丹道成仙思想歷程研究
作者:葉秀娥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 HSIU O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煉丹術內丹丹道易學雙修女丹先天一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論文摘要
丹道成仙之研究,向來缺少從發展歷程之角度,審視其建構過程中不斷滲入融合的文化元素。本論文之丹道成仙,從長生不死及神仙意識所引發的煉丹術、內丹術之發展,論其思想溯源及發展脈絡,並總結出《黃帝内經》、《道德經》、《周易》為建構丹道思想三大核心。
丹道發展,並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乃在於在思想發展歷程,因其強烈的以術證道之特徵,故不斷的融匯文化思想之主流,以求術道合一,從體道悟道、進而證道。
丹道成仙之論述範疇,含內外丹術之發展,以及內外丹之過渡與融合,其重點更在於丹家在傳統養生術上冠以宇宙天人思想,及道生萬物的化生途徑,逐步轉化昇華至道的位階。丹術昇華為丹道的重要關鍵,就在於對道的體現,故而對道的定義與詮釋,正是發衍丹道最好的理論依據,丹家莫不先對道加以詮釋,再依此詮釋,提修煉理論與實踐之方式。
綜觀丹道思想發展歷程,可歸納幾個特點,一、對長生不死及神仙思想的信仰與認同。二、以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全息觀作為修煉法則,三、援易以為用,發揮陰陽互用、五行生剋之理,達到返還之目的。四、內外丹道本著同一玄虛化的形上哲學思維,故而相互闡發。五、隨著本體論的思想之發展,丹道中對生命意義,從有限形質之命的長生久視,提升轉化為道體生命的無限追求。
參考書目
壹、古籍:
一、道藏類:(依類部排列)
(一)正統道藏:漢珍版,悠然文化出版社,2011。
《廣黃帝本行記》《正統道藏.洞真部》
《諸眞論還丹訣》《正統道藏.洞真部》
《歴世眞仙體道通鑑》《正統道藏.洞真部》
《紫陽真人悟真篇三註》《正統道藏.洞真部》
《《紫陽真人悟真篇講義》《正統道藏.洞真部》
《華陽陶隱居內傳》《正統道藏.洞真部》
《陰真君還丹歌注》《正統道藏.洞真部》
《修真十書.雜著捷徑》《正統道藏.洞真部》
《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天元入藥鏡》《正統道藏.洞真部》
《修眞十書.鍾吕傳道集》《正統道藏.洞真部》
《修眞太極混元圖》《正統道藏.洞真部》
《茅山志》《正統道藏.洞真部》
《易象圖說》《正統道藏.洞真部》
《西山群仙會真記》《正統道藏.洞真部》
《谷神篇》《正統道藏.洞真部》
《列仙傳》《正統道藏.洞真部》
《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錬丹訣》《正統道藏.洞真部》
《太上九要心印妙經》《正統道藏.洞真部》
《太上玉佩金鐺太極金書上經》《正統道藏.洞真部》
《中和集》《正統道藏.洞真部》
《紫陽真人悟真篇注疏》《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悟真篇注疏》《洞真部.玉訣類》
《修真十書.悟真篇》《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續仙傳》《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
《桓眞人升仙記》《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
《黄庭内外玉景經解》《正統道藏.洞玄部》
《黄庭内景玉經註》《正統道藏.洞玄部》
《登眞隱訣》《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固氣還神九轉瓊丹論》《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
《病死不絕銀人代形章》《正統道藏.洞玄部.表奏類》
《驛馬章》《正統道藏.洞玄部.表奏類》
《洞玄靈寳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正統道藏.洞玄部.威儀類》
《列子》《正統道藏.洞神部》
《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還丹肘後訣上》《正統道藏.洞神部》
《諸家神品丹法》《正統道藏.洞神部》
《道德眞經廣聖義》《正統道藏.洞神部》。
《道德眞經註》《正統道藏.洞神部》
《道德眞經玄德纂疏》《正統道藏.洞神部》
《眞元妙道要略》《正統道藏.洞神部》
《混元聖記》《正統道藏.洞神部》
《張真人金石靈砂論》《正統道藏.洞神部》
《唐鴻臚卿越國公靈虛見素眞人傳》《正統道藏.洞神部》
《唐玄宗御注道德眞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南華眞經註疏》《正統道藏.洞神部》
《南華眞經義海纂微》《正統道藏.洞神部》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太古土兑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太上老君内丹經》《正統道藏.洞神部》
《天壇王屋山聖迹記)》《正統道藏.洞神部》
《太清玉碑子》《正統道藏.洞神部》
《上洞心丹經訣》《正統道藏.洞神部》
《石函記》《正統道藏.洞神部》
《通幽訣》《正統道藏.洞神部.衆術類》
《九轉流珠神仙九丹經》《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太清石壁記》《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丹論訣旨心鑒》《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大洞鍊真寳經九還金丹妙訣》《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太清金液神氣經》《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養生詠玄集》《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道樞》《養性延命録》《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
《圖經衍義本草》《正統道藏.洞神部.靈圖類》
《墉城集仙録》《正統道藏.洞神部.譜錄類》
《沖虚至德眞經解》《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南華眞經》《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上陽子金丹大要》《正統道藏.太玄部》
《丹陽眞人語録》《正統道藏.太玄部》
《天隱子》《正統道藏.太玄部》
《太平經》《正統道藏.太玄部》
《化書》《正統道藏.太玄部》
《古文龍虎經注疏》。《正統道藏.太玄部》
《周易參同契》《正統道藏.太玄部》
《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正統道藏.太玄部》
《周易參同契考異》《正統道藏.太玄部》
《周易參同契發揮》《正統道藏.太玄部》
《周易參同契鼎器歌明鏡圖》《正統道藏.太玄部》
《宗玄先生玄綱論》《正統道藏.太玄部》
《易外別傳》《正統道藏.太玄部》
《皇極經世》《正統道藏.太玄部》
《淵源道妙洞真繼篇》《正統道藏.太玄部》
《華陽陶隱居集》《正統道藏.太玄部》
《黃帝內經素問補註》《正統道藏.太玄部》
《黃帝素問靈樞集注》《正統道藏.太玄部》
《翠虛篇》《正統道藏.太玄部》
《道樞》《正統道藏.太玄部》。
《黃帝八十一難經纂圖句解》《正統道藏.太玄部》
《三洞珠囊》《正統道藏.太平部》
《太平經鈔》《正統道藏.太平部》。
《太平經聖君祕旨》《正統道藏.太平部》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正統道藏.太平部》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正統道藏.太平部》
《道性義》《正統道藏.太平部》
《道教義樞》《正統道藏.太平部》
《無上秘要》《正統道藏.太平部》
《墨子》《正統道藏.太清部》
《抱朴子》《正統道藏.太清部》
《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正統道藏.太清部》
《淮南鴻烈解》《正統道藏.太清部》
《鶍冠子》《正統道藏.太清部》
《靈寶畢法》《正統道藏.太清部》
《清和真人北游語録》《正統道藏.正一部》
《三洞群仙録》《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眞髙上玉帝大洞雌》《正統道藏.正一部》
《葛仙翁肘后備急方》《正統道藏.正一部》
(二)、其他道藏
宋.《麻衣道者正易心法》第5冊《藏外道書》成都市:巴蜀書社,1992。
宋.《鍾呂傳道集論》《道藏精華》第一集之二,臺北市:自由出版社,1989。
明.陸西星撰《方壺外史叢編》《三洞拾遺》19冊,合肥市:黃山書社,2005。
明.洪自誠撰《逍遙墟經.卷第二.吕純陽》《續道藏》臺北市:新文豐,1977。
明.曹學佺撰《蜀中廣記》《藏外道書》第9冊,成都市: 巴蜀書社,1992
清.李涵虛編纂《呂祖全書》《道藏精華》臺北市:自由出版社,1989。
清.彭定求編《重刊道藏輯要》臺北市: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86。
二、古籍類--依作者年代
春秋.《詩》《欽定四庫全書.經部.詩類》
春秋.晏嬰撰《晏子春秋》《欽定四庫全書.史部》。
戰國.韓非撰《韓非子》《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法家類》
漢.陸賈撰《新語》《四部叢刊初編》臺北市 : 臺灣商務,1967。
漢.東方朔撰《海內十洲記》,《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漢.司馬遷撰《史記》臺北巿:啟明書局,1961。
漢.桓寬撰《鹽鐵論》《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
漢.桓譚撰《新論》《四書備要.子部》臺北市:中華書局據問經堂輯本,1981。
漢.班固撰《漢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上海市:中華書局,1985。
漢.王充撰《論衡》《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
漢.髙誘注《呂氏春秋》《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學之屬》
漢.王逸撰《遠遊章句》,《欽定四庫全書.集部.楚辭類》
漢.鄭玄注《周易乾鑿度》《欽定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漢.鄭玄注《禮記》《十三經注疏》北京市:中華書局影印本,1979。
漢.蔡邕撰(133年—192年),《蔡中郎集》《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吳.韋昭注《國語》《欽定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
晉.孔晁撰《逸周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別史類》
晉.郭璞撰《山海經》《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世說新語》《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梁.沈約撰《宋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齊.魏收撰《魏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魏書》
唐.李延壽撰《北史》《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唐.李百藥撰《北齊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唐.歐陽詢等撰《藝文類聚》《欽定四庫全書.子部》
唐.孔穎達等撰《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
唐.孔穎達撰疏《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
唐.魏徵等撰,王雲五主編《隋書》元大德刊本《百衲本二十四史》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北京市:中華書局, 1979。
唐.劉禹錫《劉禹錫集》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唐.張鷟撰《朝野僉載》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
唐.李賀《李賀詩歌集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唐.《全唐詩》北京市:中華書局,1960。
唐.《全唐文》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後晉.劉昫撰《舊唐書》《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宋.李昉《太平廣記》《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欽定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臺北市:世界書局1936年影印本。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
宋.張載撰《張子全書》《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語録》
宋.王闢之撰《澠水燕談錄》《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宋.沈括撰《夢溪筆談》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宋.程顥、程頤撰《二程集》臺北市:中華書局,1981。
宋.蘇東坡《蘇東坡全集》北京市:中國書店,1986。
宋.朱熹撰《朱子語類》《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
宋.朱熹撰《晦庵集》《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宋.朱熹編《二程子語錄》臺北市:廣文書局,1987。
宋.陸游撰《老學庵筆記》《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
宋.張邦基撰《墨莊漫談》《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說之屬》
宋.呂祖謙撰《呂東萊文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
宋.陽枋撰《字溪集》《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
宋.章如愚編《群書考索》《欽定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
宋.王應麟撰《漢書藝文志考證》《欽定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經籍之屬》
宋.蔡節撰《論語集說》《欽定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
宋.曽敏行撰《獨醒雜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南宋.葉適撰《習學記言》北京市:中華書局,1977。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
元.謝應芳撰《辨惑編》《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儒家類》
元.托克托等修《宋史》《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元.左克明撰《古樂府》《欽定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
明.郭裴撰《廣東通志》《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
明.茅坤撰《唐宋八大家文鈔》《欽定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 》
清.胡渭撰《易圖明辨》《欽定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清.仇兆鰲《悟真篇集註》臺北市:自由書局,1999。
清.董德寧註《周易參同契正義》,《三洞拾遺》第19冊,合肥市 :黃山書社,2005。
清.李塨撰《周易傳註.卷五》《欽定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清.朱軾撰《史傳三編》《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
清.徐文靖撰《禹貢會箋》《欽定四庫全書.經部.書類》
清.惠士奇撰《惠氏易說》《欽定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欽定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
清.秦蕙田撰《五禮通考》《欽定四庫全書.經部.禮類.通禮之屬》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
清.顧觀光輯(1799年~1862年)《神農本草經》北京市:人民衛生出版社,1958。
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臺北巿:世界書局印行,1957。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巿:木鐸出版社,1983。
清.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0。
清.朱元育撰《悟真篇闡幽》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9。
清.嚴靈峰輯《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臺北巿:藝文印書館,1965。

貳、現代專書類:(依姓氏筆畫排列)
《女丹集萃》北京市: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輯.道家思想在當代》北京市:三聯書店,2003。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二輯.道家與現代生活》北京市:三聯書店,2007。
《道教科儀集成.第四輯.紫府玄祖法懺》彰化市:逸群圖書有限公司出版,1999。
戈國隆《道教內丹學探微》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戈國隆《道教內丹學溯源》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日.丹波康賴撰,高文柱校注《醫心方》北京市:華夏出版發行,2011。
王 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
王 明《太平經合校》北京市:中華書局,1960。
王子壽、 薛紅主編《神農本草經》新竹市:凡異出版,2010。
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學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0。
王淑岷撰《列仙傳校箋》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專刊,2004。
王毅、盛瑞裕編著《黃帝陰符經》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
白如祥輯校《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集》濟南市:齊魯書社。2005。
白蒲團子編訂,張莉瓊參訂《重訂女子丹法彙編》香港:心一堂出版,2012,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李 零《中國方術正考》北京市: 人民中國出版社, 1993。
李土生《儒釋道論養生》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李小光《中國先秦之信仰與宇宙論-以太一生水為中心的考察》成都市:巴蜀書社,2009。
李丹(DanielReid)著,楊月蓀翻譯《性與長壽之道》臺北市:臉譜文化,2010。
李約瑟 (Joseph Needham) 撰,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臺北市:臺灣商務,1971。
李約瑟著,周曾雄、李敉功、陳罕譯《中國科學技術史》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10。
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市:政大出版社,2013。new window
李豐楙編《不死的探求》臺北市:時報文化,1994。
李豐楙編《神話的故鄉--山海經》臺北市 : 時報文化, 2012
周貽謀《馬王堆簡帛與古代房事養生》長沙市:岳麓書社,2006。
金正耀《道教與科學》北京市:中國社會出版社,1990 。
金正耀《道教與煉丹術論》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南懷瑾《靜坐修與長生不老》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
姜生、湯偉俠《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漢魏兩晉卷》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2
查慶、雷小鵬合著《宋代道教審美文化研究---兩宋道教文學與藝術》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2012。
約翰生 [Obed Simon Johnson] 著,黃素封譯《中國煉丹術考》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1992。
胡孚琛《丹道仙術入門》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
英‧羅素《宗教與科學一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9。
美.劉子健著,趙冬梅譯《中國轉向內在一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孫昌武《道教與唐代文學》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思想史》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容志毅《中國煉丹術考略》上海市:上海三聯出版,1998。
徐兆仁主編《金丹集成》北京市:中國人民出版社,1990。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
袁柯校注《山海經校注》成都市:巴蜀書社,1993。
郝勤、楊光文合著《道在養生--道教長壽術》臺北市:大展出版社,2000。
郝勤《龍虎丹道:道教內丹術》成都市 : 四川人民出版,1994。
馬濟人《道教與煉丹》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2012。new window
張志堅《道教神仙與內丹學》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張欽《仙道貴生》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張義尚《中醫薪傳》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張義尚《丹道薪傳》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張緒通《道的養生學》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1995。
張廣保《唐宋內丹道教》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2001。
張興發《道教內丹修煉》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張雙棣《淮南子校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張覺人《中國古代煉丹術:中醫丹藥研究》臺北巿:明文書局,1985。
盛克琦、董沛文編《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內丹養生修煉秘笈》北京市:宗教文化,2012。
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北京市:文物出版,1988。
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上海市:古籍出版社,1997。
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上海市:古籍出版社,2004。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市:中華書局,1963。
陳鼓應主編《道家與道教》廣東市:人民出版社,2001。
陳攖寧《道教與養生》北京市:華文出版社,2000。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臺北市:東大圖書,1990。new window
傅錫壬註譯 《新譯楚辭讀本》臺北市:三民出版社,1984。
傑佛瑞.芮夫(Jeffrey Raff)作,廖世德譯《榮格與煉金術》臺北市:人本自然文化,2007。
楊玉輝《道教養生學》北京市:宗教文化,2009。
楊汝舟《道家思想與西方哲學》臺北市:中華文化復興與推行委員會出版,1983。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
榮格著,楊儒賓譯《黃金之花的秘密:道敎內丹學引論》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2002。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葛洪撰,胡守為校釋《神仙傳校釋》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 廈門市 :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符號揭密》北京市 : 中國書店出版,2003。
詹石窗《道教與女性》臺北市:世界文物出版,1992。
趙林《黑格爾的宗教哲學》北京市: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
廖名春、康學偉、 梁韋弦著《周易研究史》長沙市:湖南出版社,1991。
劉國樑、遙連《悟真篇新譯》臺北市:三民書局,2005。
劉碧城、周武、粱彝珠編注《陳攖寧仙學文選》澳門:澳門出版社,2008。
潘雨廷《潘雨廷學術文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蔡林波《神藥之殤—道教丹術轉型的文化闡述》成都市:巴蜀書社,2008。
蔡聰哲校刊,伍沖虛、柳華陽著《五柳仙宗全集》臺中市 :瑞成書局。2011。
鄭建業《宗教演化史》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
魯迅、容肇祖、湯用彤著《魏晉思想》乙編三種,臺北市:里仁書局,1995。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北京市:華夏出版社,2007。
蕭登福《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5。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0。new window
蕭登福《道教與佛教》臺北市:東大書局,2009。
賴錫三《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臺北市:新文豐,2010。new window
賴錫三《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1。new window
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叁、期刊論文類
一、學位論文
王岫林《魏晉士人之身體觀》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6 年6月。new window
沈文華《生命內丹哲學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4月。
段致成《道教丹道易學研究-以《周易參同契》與《悟真篇》為核心的開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5年6月。
郭建洲《張伯端道教思想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3月。
林殷《命門學說研究》北京中醫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5月。
翁雪華〈永生的鎖鑰--中國不死藥故事之探究〉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999。
二、學術期刊
蕭登福〈道教內丹溯源及修煉法門中的黃庭說與炁海神龜說〉《湖南大學學報》第29卷第1期,2015,1月。
呂賢龍〈從外丹、內丹之理論實踐與證驗文化淺論無形金丹〉天帝教,第六屆天人實學研討會2014、10、24 。
謝世維〈當代西方對宋元以後內丹研究之回顧〉《清華中文學報》第十期(2013年12月)第443~489頁。new window
盧理湘〈道教金液玉液養生論〉《弘道》2012,第1期,2012-06-12。
王奕然〈試論天師道和全真道對《老子》章句的解讀--以《老子想爾注》、《無為清靜長生真人至真語錄》、《清和真人北游語錄》為討論文本〉《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第18期,2012,06月,頁137-168。new window
林世哲〈傳統中國靜坐與氣的內涵探究〉《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14期,2012,08月。new window
張亨〈說道家--作為一種文化體系的宗教〉《清華學報》第42卷4期,2012,12月,頁567-624。new window
鄭素春〈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的真性思想與儒、佛會通〉《輔仁宗教研究》13卷1期總號25,2012,09月,頁137-168。new window
余強軍;呂錫琛〈道教內丹生命哲學的虛無觀〉《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1, 06月,頁77-80。
孫亦平〈從《周易參同契》看易學在道教中的傳播與影響〉《南京大學哲學系》
年: 2011,第02期,頁42-48+87。
鄭素春〈道教南宗煉養寶典─《悟真篇》的詮釋與應用〉 《輔仁宗教研究》第18期,2009 年春 。new window
傅鳳英〈靈修和性命雙修--試比較基督宗教與道教內丹的內煉思想〉《宗教學研究》2008,第2期。
謝大寧〈丹道所可能引發的哲學難題與機會〉《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期,總第11期,2008,6月,頁31-50。new window
王體〈《悟真篇》清凈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詞之所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2008,第03期,頁74-83。
李南〈道教與密教中的女性崇拜〉《南亞研究》1998,第1期。
霍克功〈李西月內丹雙修理論及其科學依據〉《世界宗教研究》2007,第2期。
張其成〈周易參同契卦爻涵意再探〉《周易研究》2006,第1期。
姜守誠〈香港所藏「松人」解除木牘與漢晉墓葬之禁忌風俗〉《成大歷史學報》第31號,2006年12月,頁1~64。new window
蕭進銘〈從外丹道內丹--兩種形上學的轉移〉《清華學報》36卷,第1期,2006年6月,頁31-71。new window
李剛〈論《周易參同契》物性可變的自然哲學〉宗教哲學季刊,第3期。
李遠國〈論《老子想爾注》中的養生思想〉《中國道教》,2005年第6期
王家忠〈白玉蟾與金丹派南宗〉《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O02年第2期,第15卷(總58期)
蘇美文〈女男丹道之修煉利捷說一從〈男女丹工異同辨〉論析〉,《宗教哲學44期》,頁75-76。new window
李南〈道教與密教中的女性崇拜〉《南亞研究》1998年第1期
龔鵬程〈黃庭經論要〉《書目季刊》31卷1期,1997。new window
張廣保〈《周易參同契》的丹道與易道〉《宗教哲學》第2卷第2期,1996,4月。new window
蔡志成、張火慶〈空行母悲歌--女性在藏傳佛教的角色與命運〉《正覺學報》第5期。new window
呂應鐘著〈不再神秘的特異功能--從科學角度分析靈異現象〉http://www.thinkerstar.com/lu/speeches/psipower.html/104.02.02
黃永鋒〈道教外丹術性質三論〉《廈門大學哲學系網站》
〈AnalysisandreconstructionoftheVedicReligion〉 (古印度的「吠陀教」之分析與重構)byKuangZhiren《宗教哲學》31期,頁197-238。
孚琛撰:〈周易參同契秘傳仙術的來龍去脈〉《道學網》
朱越利〈《靈劍子》的年代、內容及影響〉《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黃永鋒〈曾慥丹道養生思想初探〉《道教資訊網》
張欽《簡論道教房中的還精補腦術》,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道教資訊網》
丁貽庄〈從參同契到悟真篇〉《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 》《中國期刊網》
三、學術網站
《維基文庫自由圖書館》https://tw.search.yahoo.com
《中國通史在線閱讀》http://big5.dushu.com/showbook/101155/1037907.html。。
《道學網》http://www.dao123.org/daoxuerumen/xuedao259.html
《廈門道教民俗文化諮詢工作室》http://www.xmzly.com/text/news/?195.html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A302/A3078/A307804.htm
《佛山電子大藏經》http://etext.fgs.org.tw/
國際道家學術總會網http://www.etaoist.org/taoist/index.ph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