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船山神化思想研究
作者:許慧玲
作者(外文):Hui-Ling Hsu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海煙
楊雅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船山神化太和健順天均Tien Chunsupreme harmonyqiChien-ShunChuan-ShanShen hu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本論文研究王船山的「神化」思想,內容包含「對待合一的內在動力」、「微妙的能變性」、「即氣言神體」和「人文的道德創化」。
本論文凡七章。第一章為〈緒論〉,交代研究動機、前人研究成果回顧、章次鋪排、船山生平。第二章為〈船山神化思想的詮釋進路〉,敘研究方法。第三章為〈《周易內傳》之神化思想──《外傳》為輔〉,討論神義之超越與無超越。第四章為〈《張子正蒙注》之神化思想──兼論《宋論》之氣、心性與神化〉,以太虛、太和為主軸,討論神化與氣、天、理、心性之關係;辨明儒學之神化論與異端之不同。第五章為〈《莊子解》之「神」論、「化」論〉,討論「天均」之神化;抉發「神氣移以相天」之概念。
第六章為〈樂之神化與船山之〈鷓鴣天〉實踐〉,介紹「樂」於祭祀及詩詞之神化功能;以船山詩評中「平起」的音樂性主張,對照西方的「姿態(gesture)說」,確立〈鷓鴣天〉「韻部」聲情之意義:由「舌頭姿勢」的運動變化當中,人的情意與生活態度跟著轉化;船山晚年創作的〈鷓鴣天〉詞作,具「道情」與「丹道」風格,船山變化自己,再造生命活力,為船山「神化」思想的真誠實踐。第七章為〈結論〉。
本論文藉由分析、比較的過程,試著建構船山神化思想之系統,並歸納船山神化思想的基本元素為〈乾〉〈坤〉健順之神、〈乾〉〈坤〉至足至純之理數、〈乾〉〈坤〉之「易簡」、太和、太虛、渾天,這可以說是船山本人研究神化思想的「方法」。此乃本文研究成果之重。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Shen hua” (神化) ideology of Wang Chuan-Shan, includ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unity”, “marvelous variability”, “Chi chi yen shen ti”(即氣言神體),and “Humanistic moral creation”.
This thesis has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hich includes research motives, literature discussion, chapter layout, and biography of Chuan-Shan. Chapter two includes: The Interpretative Approaches of Chuan-Shan’s “Shen hua” Ide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three includes: “Shen hua” of “Chou i nei chuan” (《周易內傳》), supplemented by “Wai chuan” (《外傳》), discussion on transcendence and non-transcendence of the meaning of “shen”.Chapter four includes: “Shen hua” of “Chang tzu cheng meng chu” (《張子正蒙注》)── concurrently discuss the “Shen hua”, qi, mind and nature of Commentary on “Sung Lun” (《宋論》), 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Tai hsu” (太虛) and “supreme harmony” (太和) as focal point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n hua "and qi, heaven, reason, mind and nature ,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en hua”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heterodoxies.Chapter five includes the “Shen” and “hua” of “Chuang Tzu chieh” (《莊子解》), the “Shen hua” meaning of “Tien Chun” (天均)and concept of move of the Wonderful qi to help heaven (神氣移以相天).
Chapter six includes: “Shen hua” of music and the practice of Chuan- Shan’s Partridge Sky (鷓鴣天),introducing the “Shen hua” features of music in worship and poetry;according to the musical proposition of “flat up” (平起) in Chuan-shan''s poetry review, a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n “gestur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rhyme” (韻部) of Partridge Sky: human affection and life attitude will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movement of the “oral muscle tongue posture”; Chuan-Shan’s later works of Partridge Sky, has the style of “Tao ching” (道情) and “Tan tao” (丹道), indicating Chuan-Shan’s self-transformation that brought about revitalization, a faithful implementation of his “Shen hua” ideology.Chapter seven will b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Chuan-Shan’s “Shen hua” thoughts,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Chuan-Shan’s “Shen hua” thought, which include: “Chien Shun Chih Shen” (健順之神), full and pureness (至足至純之理數), simplicity of Qian and Qun, “Tai hsu” (太虛), “supreme harmony” (太和) and the celestial sphere (渾天). This can be said to be the method of Chuan-Shan himself to study “Shen hua” thoughts, which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 of this research.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序)
唐•王冰次注,宋•林億等校正:《黃帝內經素問卷十九•天元紀大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3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2月27日)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增訂二版,1986年12月)
漢•魏伯陽:《參同契正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毛亨撰、鄭玄箋:《毛詩鄭箋》(台北:新興書局印行,1981年8月)
魏•王弼撰,晉•韓康伯注,樓宇烈校釋:《周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3月)
魏•王弼注,日•石田羊一郎刊誤:《老子王弼注》(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0月臺影印初版)
魏‧張揖撰,隋‧曹憲音解,明‧吳中珩校:《廣雅‧釋詁》,收入《古今逸史》(明刊本)第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礎基、黃蘭發點校:《南華真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3月三刷)
晉•陸機著、劉運好校注整理:《陸士衡文集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宋•朱熹著,田中慶太郎校訂:《周易本義》影印國子監刊本(台北:五洲出版社,1984年)
宋‧朱熹、呂祖謙撰,清‧張伯行集解,尹會一參訂:《近思錄十四卷》(清乾隆元年維揚安定書院刻本北京圖書館藏),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第3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月刊社,2010年9月初版十二刷)
宋‧朱熹編:《二程遺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2月27日)
宋•張載著、章錫琛點校:《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6月初版六刷)
宋‧邵雍:《皇極經世書》,收入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第93冊,珍本初編、雜家子部(明萬曆三十四年檇徐必達刊本)
宋•張伯端撰,王沐淺解:《悟真篇淺解》(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10月)
宋•黄庭堅:《山谷琴趣外篇》,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206冊(台北:新文豐公司,1989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周敦頤撰,梁紹輝、徐蓀銘等點校:《太極圖說》,收入《周敦頤集》(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12月)
明•胡廣、楊榮、金幼孜等纂修,周群、王玉琴校注:《四書大全校注(上)(下)》(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明•陸西星:《金丹大旨八圖》,收入陸西星:《方壺外史叢編八卷》(民國香山鄭觀應排印本),復收入周燮藩主編,王卡分卷主編:《三洞拾遺》(《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第49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10月)
明•陸西星:《南華真經副墨》,收入《藏外道書》第2册(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頁3-299。
明•王陽明:《王陽明傳習錄附大學問》(台北:正中書局印行,1976年4月臺三版)
清•王船山:《周易內傳》,收入王船山撰,船山全書編輯委員會編校:《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周易外傳》,《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尚書引義》,《船山全書》第2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詩廣傳》,《船山全書》第3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禮記章句》,《船山全書》第4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船山全書》第6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四書箋解》,《船山全書》第6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四書訓義》(上) (下),《船山全書》第7冊、第8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讀通鑑論》,《船山全書》第10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張子正蒙注》,《船山全書》第12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思問錄》,《船山全書》第12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俟解》,《船山全書》第12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莊子解》,《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愚鼓詞》,《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老子衍》,《船山全書》第13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楚辭通釋》,《船山全書》第14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船山鼓棹初集》,《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船山鼓棹二集》,《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薑齋六十自定稿》,《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柳岸吟》,《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夕堂永日緒論》,《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詩譯》,《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南窗漫記》,《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古詩評選》,《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唐詩評選》,《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船山:《明詩評選》,《船山全書》第15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敔:《大行府君行述》,《船山全書》第16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王之春:《船山公年譜》,《船山全書》第16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潘宗洛:《船山先生傳》,《船山全書》第16冊(長沙:嶽麓書社出版,2012年6月二版二刷)
清‧羅正鈞纂:《船山師友記》,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第28冊(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頁16-265。
清•林雲銘撰,張京華點校:《莊子因》(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清•陳廷敬編:《康熙詞譜》(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
清•舒夢蘭輯,韓楚原重編,謝朝徵箋,李鴻球校訂:《白香詞譜》(附刊戈載:《詞林正韻》)(台北:世界書局,1997年)
清‧戴震撰,張岱年主編:《東原文集》,卷八,收入《戴震全書》第6冊(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0月)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7月臺一版)
清‧龔自珍撰:《龔定盦全集續集‧壬癸之際胎觀第五》(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十三年萬本書堂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周濟輯:《宋四家詞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新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清•徐世昌:《清儒學案》第1冊(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2月)


二、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出版訊息為初版一刷者不另加說明)
丁四新等著:《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大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大辭海:哲學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方東美:《生生之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2月四版)
方東美:《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上下冊)(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方紅姣:《現代新儒學與船山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2月)
王孝魚:《船山學譜》(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王思迅主編:《劍橋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7月)
王雪卿:《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工夫論之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
王汝華:《尋繹當代儒哲熊十力:以一聖二王為鑰》(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10月)
王易:《詞曲史》(台北:廣文書局,1997年)
史懷剛:《現代新儒家易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4月)
谷繼明:《王船山《周易外傳》箋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
牟宗三:《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第四版)
牟宗三主講、盧雪崑錄音整理:《周易哲學演講錄》(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初版第4刷)
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涵義》(台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10月初版三刷)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5年10月再版十一刷)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
朱迪光:《王夫之詩歌創作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5月)
向世陵:《變》,收入張立文主編:《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四)(台北:七略出版社,2000年)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八編第22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辛亞民:《張載易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2月)
肖建原:《「三教合一」之心:王夫之佛道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
呂珍玉:《詩經詳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2月)
呂正惠:《詩詞曲格律淺說》(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汪志勇:《詞曲概論》(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汪志勇:《唐五代詞詳析》(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2月再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7年3月)
周芳敏:《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六編第24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胡發貴:《王夫之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三刷)
祝薇:《論早期現代新儒家的宗教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
施盈佑:《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六編第24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徐儀明:《王夫之的自然世界》(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年7月)
徐聖心:《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4月增訂版)
馬烈光、張新渝主編:《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新竹:凡異出版社,2010年2月)
唐圭璋:《全宋詞》(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收入《唐君毅全集》,卷17(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十月全集校訂版二刷)
高志成:《王夫之、李光地對朱子易學的繼承、批判與發展》,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五編第8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哲學大辭書編審委員會:《哲學大辭書》第五冊(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初版二刷)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初版第四刷)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7月)
張立文:《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張珍懷:《詞韻簡編》,附於龍榆生所著之《唐宋詞格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年7月)
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12月)
陳贇:《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二版二刷)
陳焱:《幾與時──論王船山對傳統道學範式的反思與轉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
陳政揚:《明清《正蒙》思想詮釋研究:以理氣心性論為中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7年10月)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5年7月初版)
陳玉森、陳憲猷:《周易外傳鏡詮》(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5月)
陳水雲:《清代詞學發展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陳耀庭、李子微、劉仲宇編:《道家養生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
陳祺助:《文返樸而厚實──王船山「道德的形上學」系統之建構》(台北: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
陳力祥:《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8年12月)
陶水平:《船山詩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一版一刷)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
曾昭旭:《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2月初版)
曾昭旭:《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台北:台大出版中心出版,2011年12月)
曾春海:《王船山易學闡微》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五編第5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年)
彭靖編撰:《王船山詞編年箋注》(長沙:岳麓書社出版,2004年)
賀麟(賀自昭):《文化與人生》,收入民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編:《民國叢書》第2編第43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12月),頁1-261。《文化與人生》一書據商務印書館1947年版影印。
嵇文甫:《船山哲學》(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5月)
葉海煙:《道德、理性與人文的向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9月)
葉海煙:《人文與哲學的對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二版一刷)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6次印刷)
楊雅惠主編:《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2016年)
楊儒賓:《儒門內的莊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0月初版第二刷)
楊儒賓:《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3月初版三刷)
楊儒賓:《從五經到新五經》(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3月初版三刷)
楊自平:《明代學術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
楊立華:《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熊十力:《十力語要》,收入《熊十力全集》第4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頁1-554。
劉榮賢:《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
劉滄龍:《氣的跨文化思考──王船山氣學與尼采哲學的對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
劉國盛、肖海燕、熊鐵基:《中國莊學史(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
鄭家棟:《現代新儒學概論》(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鄭家棟:《當代新儒學論衡》(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鄭富春:《王船山生死觀與其義理體系研究》,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八編第23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
鄭雪花:《非常的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收入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二編第5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鄧克銘:《明末清初莊子註解研究──以憨山德清、方以智、王船山為例》(台北:文津出版社,2016年12月)
鄧輝:《王船山道論研究》(湘潭:湘潭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鄧輝:《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7月臺二版二刷)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賴錫三:《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
賴錫三:《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初版二刷)
賴錫三:《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3月初版二刷)
賴錫三:《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5月初版二刷)
戴景賢:《明清學術思想史論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
戴景賢:《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與其道器論之發展》上下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年)
戴景賢:《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論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年)
韓振華:《王船山美學基礎》(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8年12月)
謝明陽:《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1年)
蕭萐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蕭馳:《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6月)
龍榆生:《詞學十講》(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增訂重版)
譚明冉:《王夫之莊學研究──以《莊子解》為中心》(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
嚴壽澂:《近世中國學術通變論叢》(台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3月)
清・王夫之撰、嚴壽澂導讀:《船山思問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次印刷)
嚴迪昌:《清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三、期刊及單篇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方克立:〈船山學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方紅姣《現代新儒學與船山學》序,《船山學刊》(2015年第4期),頁108-112。
王宇豐:〈淺談船山晚年工夫論思想──以《莊子解》的「凝神」與《張子正蒙注》的存神為例〉,《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7月第16卷第4期),頁7-13和27。
王玉彬:〈王夫之《莊子解》中的「神」〉,《船山學刊》(2012年第3期),頁8-11。
王曰美:〈祖先崇拜與人類主體地位的覺醒――以《詩經》為中心的考察〉,《齊魯學刊》2009年第5期,總第212期,頁35-38。
江江明:〈論王夫之《詩廣傳》借經說史之詮釋義涵〉,《興大中文學報》第25期,2009年6月,頁237~250。
吳明:〈《愚鼓詞》注釋(一)〉,《船山學報》總第五期(1986年),頁47-56。
吳明:〈《愚鼓詞》注釋(二)〉,《船山學報》總第六期(1986年),頁17-29。
沈清松:〈儒家思想對西歐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初期影響及其當前省思〉,收入楊雅惠主編:《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2018年8月),頁1-20。
林明照:〈王船山莊學中「相天」說的倫理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49期(2015年3月),頁77-106。
周調陽:〈王船山著述考略〉,收入《王船山學術討論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頁489-537。
施盈佑:〈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研究──以「由用證體」之「情」論「人道的豁顯」〉,《興大人文學報》第42期,2009年3月,頁1-30。
唐亦男:〈王夫之通解莊子「兩行」說及其現代意義〉,《鵝湖月刊》第30卷第9期總號第357(2005年3月),頁22-27。
涂波:〈《詩廣傳》主旨新探〉,《船山學刊》第63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6-18。
徐聖心:〈陰陽神化與繼善成性──宋明儒對《繫辭•上傳》第五章第一節的闡釋〉,《周易研究》第4期(總第84期)(2007年),頁75-96。
徐聖心:〈位移•開眼•合一•反相──《莊子》論天人關係重探〉,《台大中文學報》第57期(2017年6月),頁17-58。
徐蓀銘:〈王船山《愚鼓詞》中的哲學思想〉,《船山學報》第5期(1986年),頁18-24。
陳政揚:〈王植對《注解正蒙》神化觀之批判──以「太虛」三層義為進路〉,載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第47期:(2014年3月),頁1-38。
陳章錫:〈王船山「詩廣傳」論禮詩樂〉,《鵝湖月刊》第129期(1986年3月),頁25-29。
陳章錫:〈王船山《楚辭通釋.遠遊》思想探究〉,《文學新鑰》第18期――2013明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上)(2013年12月),頁47-85。
陳立驤:〈王船山天道論性格之衡定〉,《鵝湖月刊》第28卷第4期,總號第328(2002年10月),頁29-38。
陳立驤:〈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與「太極」關係之研究〉,《鵝湖月刊》,第33卷第1期,總號第385(2007年7月),頁42-52。
陳焱:〈論船山對〈河圖〉及「天地之數」的新詮釋〉,《船山學刊》(2016年第2期),頁22-30。
許慧玲:〈《詩廣傳•頌》「神」義之兩種類型及其意涵〉,《崑山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2014年4月),頁181-197。
許慧玲:〈王船山「鷓鴣天」之道情與丹道〉,載於《華醫學報》第40期(2014年6月),頁93-112。
崔含:〈《詩經》三頌與頌體文學〉,《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頁89-91。
馮朝霖、廖志恆:〈後現代陶養與公民美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之完整版,執行單位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2012年7月3日)
黃忠慎:〈王夫之《詩經》學新探〉,《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第8期,2004年6月,頁299-322。
楊雅惠:〈深淵與深淵響應:歐洲漢學藏書管窺〉,收入楊雅惠主編:《垂天之雲──歐洲漢學與東西人文視域的交映》(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2018年8月),頁241-285。
楊儒賓:〈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流的思想史意義〉,收入鍾彩鈞、楊晉龍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頁245-~289。
楊儒賓:〈兩種氣學、兩種儒學〉,收入《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3月初版三刷),頁127-172。
楊儒賓:〈《易經》與理學的分派〉,《從五經到新五經》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3月初版三刷),頁279-322。
楊自平:〈王船山《周易內傳》解經作法析論〉,收入氏著:《明代學術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頁231-285。
蔡家和:〈船山《正蒙注》中對性的詮釋〉,《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51卷(2010年7月),頁85-112。
蔡家和:〈王船山對於《孟子•盡其心者章》的詮釋──「天」與「道」的氣化理解〉,收入氏著:《王船山「讀孟子大全說」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13年9月),頁141-173。
劉又銘:〈王船山神聖氣本論的基本理路〉,發表於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暨儒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聯合主辦之「2018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Ⅴ」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2018年10月25-26日)
鄭富春:〈廣心餘情,裕於死生之際――王船山《詩廣傳》中的生死觀〉,《鵝湖月刊》第402期(2008年12月),頁32-42。
錢穆:〈《正蒙》大義發微〉,收入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卷五(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一版二刷),頁80-109。
賴錫三:〈《莊子》的夢寓書寫與身心修養:魂交、無夢、夢中夢、蝶夢、寫夢〉,《中正漢學研究》2012年第1期(總第19期)(2012年6月),頁77-109。
賴錫三:〈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收入於何乏筆編:《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6月),頁117-186。
賴貴三:〈宋至清儒詮釋「洗心退藏於密」異同析論〉,《國文學報》第六十三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8年6月),頁135-170。
趙中國:〈論王夫之哲學中的本體八義〉,《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2015年6月)
謝奇懿:〈「鷓鴣天」聲情淺探──以稼軒詞為主〉,《應華學報》第2期(2007年),頁75-108。
魏春春、李歡:〈《詩廣傳》成書年代考辨〉,《船山學刊》第76期(2010年),頁105-108。
魏春春:〈夢未圓時莫浪猜──王船山「夢」詞分析〉,《社會科學論壇》第19期(2010年),頁60-64。
嚴壽澂:〈「兩行」與治道──讀王船山《莊子解》〉,《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5卷第1期(2004年1月)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學位論文已出版者置於第二項「專書」區)
林柏宏:《船山易道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
林文彬:《王船山莊子解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文彬:《船山易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施盈佑:《王船山「時中」觀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13年6月)
袁愈宗:《「詩廣傳」詩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論文,2006年)
陳浩:《王夫之哲學的存在論與心性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16年)
陳民珠:《王夫之薑齋詞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章錫:《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5年)
許慧玲:《船山心性論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黃能展:《王船山論《易》的「人文創化」思想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
程碧花:《王夫之「詩廣傳」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曾昭旭:《王船山及其學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楊雅惠:《兩宋文人書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天人鬼神交通之四種類型及其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1987年)
鄭富春:《王船山生死觀與其義理體系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劉明山:《船山易學研究》(遼寧:遼寧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蔡登進:《王船山音樂思想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賴欣旻:《王船山《周易外傳》與《老子衍》思想脈絡關係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賴志銘:《「予物逍遙」──船山《莊子解》展現的外王之道》(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賴文遠:《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桃園: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羅金燕:《王夫之《詩廣傳》闡釋思想和闡釋方法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五、漢學家著作及外文譯作
法•程艾藍(Anne Cheng):〈書評──謝和耐:《物之理:王夫之(1619-1692)哲學評論》〉,《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0卷第1期(總第19期)(2013年6月),頁361-368。
法・魯林(Alain Roux):〈王船山神範疇析略〉,《人文雜誌》(1985年1期),頁63~68。
江文也著、楊儒賓譯:《孔子的樂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5月)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6月)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若莊子說法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6月)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養生的生命政治──由于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8卷第4期(總第72期)(2008年),頁115-138。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何謂「兼體無累的工夫」──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收入於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5月初版二刷),頁79~102。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養生的生命政治──由法語莊子研究談起〉,收入於何乏筆編:《若莊子說法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6月)
德•何乏筆(Fabian Heubel):〈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收入於何乏筆編:《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2017年6月)
奧地利・華爾納(Fritz Wallner)著,李彥儀譯:〈神──關係而非實體〉,收入沈清松、華爾納(Fritz Wallner)合著:《建構實在論:中西哲學的中介》(台北:時英出版社,2018年7月),頁361~372。
瑞士・畢來德(Jean François Billeter)著、宋剛譯:《莊子四講》(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1年10月)
法・謝和耐(Jacques Gernet)著、劉軍平譯、郭齊勇校:〈話語邏輯與聚合邏輯:《周易》──王夫之思想的源泉〉,收入於《哲學評論》(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頁118~145。
法•謝和耐(Jacques Gernet)著,何高濟譯:《中國人的智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
德•宋灝(Mathias Obert):〈反權威的權威主義──畢來德的《莊子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8卷第4期(2008年),頁41-57。
德•宋灝(Mathias Obert):〈逆轉與收回:《莊子》作為一種運動試驗場域〉,《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3期(2012年),頁169-187。
德•顧彬(Wolfgang Kubin)著,范勁等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Blackmur, R.P. Language as Gesture: Essays in Poetr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52.
Jacques Gernet. La raison des choses: Essai sur la philosophie de Wang Fuzhi (1619-1692), Paris: Gllimard, 2005.
Ira Kassof. The Thought of Chang Tsai(1020-107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Immanuel Kant. Education( Annette Churton, Trans.),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0.
On-Cho Ng. “Religious Hermeneutics: Text and Truth in Neo-Confucian Readings of the Yijing.”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4-1(2007): pp.5-24.
Fritze Wallner. “Shen-Relation instead of Substance,” in Systemanalyse als Wissenschaftstheorie Band III: Das Vorhaben einer Kulturorientierten Wissenschaftstheorie in der Gegenwart,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11, pp.261-270.

六、網路及資料庫
「小學堂」網址(2018年12月4日):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補助,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數位文化中心共同開發。)

「象形字典」網站網址(2018年12月4日):http://www.vividict.com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2018年12月4日):https://ctext.org/zh

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研發)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