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造與文創動能之實務析論-
作者:黃鼎倫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屏東:鳴昇
ISBN:9789574331291
主題關鍵詞: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臺灣
學門:區域研究及地理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陳其南(2001)。從全球化看文化產業與地方行政。文化視窗,33,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旺生(2007)。與豬有關文化現象的產生及演變原因。古今農業,2007(3),86-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振杰、黃茱珺、蔡漢生、吳連賞(20081200)。高雄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規劃之研究。環境與世界,18,43-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震鐘(20060600)。創意文化產業與城市閒置空間再生。中華建築技術學刊,3(1),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視窗,26,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璽(2000)。歷史建築再利用。文化視窗,24,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其南(19980400)。歷史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社區產業發展。歷史月刊,123,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恆鈞、張國偉(20051100)。協力運作模型之初探。法政學報,19,4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曼華(20050400)。1949年以後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術空間的迷思。藝術論壇,2,175-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崇熙(20100900)。文化資產的價值營造。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3,4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瑞欽(19950600)。「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會福利,118,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feffer, J.、Davis-Blake, A.(1986)。Administrative success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how administrator experience mediates the succession effect。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9(1),72-83。  new window
13.黃瑩芳(20060900)。公立博物館委外經營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9(9)=345,6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俐容(20060900)。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行政學報,20,129-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依蓉(2003)。陳其南:社區總體營造已深耕。新台灣新聞週刊,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俊仁、邱上嘉(20080700)。由歷史保存與維護相關文獻探討文化資產保存與再生之同質性。設計研究,8,228-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鼎倫、邱俊豐(20071200)。論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與社區發展的關係。高醫通識教育學報,2,191-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濟華(20010400)。公私協力策略推動都市建設之法制化研究。公共事務評論,2(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詹鎮榮(20031100)。論民營化類型中之「公私協力」。月旦法學,102,8-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曉薇(20100600)。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之評估研析。研考雙月刊,34(3)=277,6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如足、管倖生(20050700)。臺灣地方文化館之發展歷程研究。設計研究,5,17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炎旦、李兆翔(20101000)。文化創意產業之人才培育策略。臺灣教育,665,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英明(19930600)。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舜仁(2001)。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翹翹板原理。文化視窗,28,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Peters, B. Guy、Pierre, John(1998)。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8(2),223-243。  new window
26.Huang, Eric Ting-lun(2003)。Taiwan Status in a Changing World。Annual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59,55-99。  new window
27.王維周(20001000)。法國都市保存:保存舊市區與都市更新之間的衝突與解決--法國的「區段保存」與「建築、都市、景觀資產保護區劃」的角色。空間,134,2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實渝(20060300)。環境教育的教學理論:從多元文化教育到生態正義教育。環境教育研究,3(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怡蘭(1994)。什麼是裝置藝術。室內雜誌,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天明、邱國盛、陳零、黃洛敏、陳彥佐(20100900)。桃米生態村發展歷程之質性研究:兼論價值創新策略的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4(3),6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美雅、陳意文(20100600)。創新與空間--論未來創意園區之圖像。產業與管理論壇,12(2),8+1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密察(20030800)。文化創意產業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7(4)=236,5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蔣玉嬋(20040900)。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07,241-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廖俊松(20040900)。社區營造與社區參與:金鈴園與邵社的觀察與學習。社區發展季刊,107,133-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德美(20090300)。英國民間融資方案(PFI)的政治經濟分析。問題與研究,48(1),3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政智(20090700)。公私協力下政府部門如何協助非營利組織生存。社區發展季刊,126,181-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萬文隆(20040501)。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台北:文建會。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朝興(2001)。台灣推動閒置空間的實踐經驗與觀察。台北市: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朝卿(2001)。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1)1-(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麗卿(2001)。公有閒置空間的文化再生--藝文展演空間企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宮崎清(1995)。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體營造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宮崎清、黃淑芬(1998)。文化資產發現之旅:地方文化資產保存利用3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惠君(2000)。各縣市可成為藝文資源之公有閒置空間、土地初步調查與評估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保瑕、孫華翔、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 (計畫編號:(91)055.606)。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寧(2006)。地方文化館實施與檢討研究計畫結案報告。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桂敏(2004)。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實踐--以美濃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怡亭(2011)。公私協力輔助客家傳統聚落保存之研究--以屏東縣五溝水聚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盈嘉(2011)。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榮傑(2009)。「地方文化館」執行都市行銷策略所產生之效益研究--以高雄市愛河文化生活圈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國訓(2004)。閒置空間文化再造策略比較之研究--以台中酒廠舊址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宜潔(2007)。眷村文化的形成與外省人的認同研究--以台南縣仁和村為例(1950~2007)(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瑞昇(1995)。臺灣眷村社區環境意義之研究:一個邊緣性城市的老舊眷村個案(1948-1995)(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宏政(2011)。從公私協力探討社區營造中心之營運--以新竹市為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佘瑞瓊(2006)。古蹟再利用結合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以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華苑(2002)。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定銘(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秋蓮(2008)。地方治理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桂美(2006)。寶藏巖聚落空間探討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淑惠(2012)。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委外經營評估(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濠吉(2006)。《巴西布布》互動裝置藝術之探討與創作(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筱倫(2005)。台灣八0年代後之裝置藝術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佩君(1999)。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詩芸(2007)。閒置校園再利用作業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賴旭貞(1999)。佳冬村落之宗族與祭祀--臺灣客家社會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明如(2011)。多元文化時代的博物館--臺灣地方文化館政策十年(2002-2011)(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珃君(2005)。台灣地區藝術村經營管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盧本善(2004)。論臺北市文化環境之建構與發展(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可慧(2005)。社區培力成效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區域型培力中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清全(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能汀(2006)。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用途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二十號倉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江政軒(2010)。文化資產與城市歷史意象營造之研究:以台南市中西區文化園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洪宜玲(2007)。國際藝術節慶中社區發展與企業投資的互動策略之研究--以汐止「夢想嘉年華」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馬子修(2008)。眷村保存空間再利用原則之研究--以桃園縣憲光二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森益(2008)。二戰前後屏東市空間發展模式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辰穎(2013)。臺灣地方文化館教育資源運用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海鳴(2003)。舊空間新視野--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參考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柏州、簡如邠(2005)。台灣的地方新節慶。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世輝(2002)。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台北: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雅湘、陳霈瑄、張筧、施美旭、余幸芳、黃筠恩(2010)。愛在萬年溪。屏東: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衛(1994)。春天來到萬年溪。屏東: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振寰(2002)。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朝卿(1994)。高雄地區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研究分析。高雄:高雄市建築師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政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臺灣:新世紀新容顏。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2002)。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臺北市: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石原照敏、吉兼秀夫、安福惠美子、張瑋琦(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台北:品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漢寶德(2014)。文化與文創。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志龍(2002)。全球化、台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台北:詹氏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華壁(2001)。人與環境:臺灣環境現代史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讚源(2001)。台灣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社會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台北:商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梓峰(2002)。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相關法令之探討與研擬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大學區域經濟與都市發展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俊榮(19990000)。全球環境議題:臺灣觀點。臺北:巨流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正慧(2008)。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臺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夏學理(2008)。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五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田博元(2010)。文化事業概論。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雙芹(1997)。佳冬鄉情。佳冬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化大觀1: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台北市:先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鼎倫(2007)。環境議題多元析論:政策與法律。台中:白象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清文(2006)。認識社區營造。臺北市: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Throsby, David、張維倫(2003)。文化經濟學。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attessich, Paul W.(1997)。Community building: What makes it work: A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ful community building。Saint Paul:Wilder Publishing Center。  new window
28.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002)。文化空間創意再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國外案例彙編。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003)。文化創業產業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011)。台灣製造,文化創意向前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政策。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花建(2003)。文化金礦:全球文化投資營的策略。帝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曜芬(2004)。再現吸引力--地方文化產業壟斷邏輯之研析。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郭漢辰(2011)。千尋萬年溪:一條溪流的身世。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郭漢辰(2011)。館住社區。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國慈(2006)。故事裡的故事:再生古蹟台北故事館。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鼎倫(1997)。咱的故鄉咱來擔。串門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克襄(2012)。男人的菜市場。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蕭新煌(2005)。綠色地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2013)。閱讀華山。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鍾鐵民(2011)。南方人文聚落:大高雄人文印象暨文化館。高雄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會承(20110000)。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漢寶德,劉新圓(20080610)。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4332,(教文(研)097-009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浩(20130903)。依舊「慢熟」的裝置藝術,http://auction.99ys.com/20130903/article--130903--140561_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8)。屏東縣萬年溪流域整體整治計畫,屏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9)。紀錄故鄉之河:萬年溪,http://www.napcu.org.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忠華(2001)。非營利組織之角色、功能與現況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世輝(2001)。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90年度社區總體營造年會成果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條史生(2012)。空間的詩篇:美術館中的建築展。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專題演講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