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族性、時代性、自主性:1930年代張君勱的文化抉擇
書刊名: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作者:陳惠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Hui-fen
出版日期:2000
卷期:28
頁次:頁109-158
主題關鍵詞:本位文化全盤西化民族性時代性自主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56
  • 點閱點閱:24
     民族主義是1930年代張君勱的思想核心,近代西方民族主義是其主要的根源,尤 其德意志民族主義思想對其影響至深。在1930年代的特殊時空,他系統地建構文化救國的 理論,其內容不僅對當時中西文化論爭的主要議題作出回應,也成為他族國建構思想中最 重要的一環。 基本上,1930年代的中西文化論爭可說是五四時期文化論爭的延續。此時張君勱從中西文 化相異的淵源作歷史分析,檢討中華民族之優缺點以及探索歐美文化之本質,以尋找中國 文化的出路。他的文化抉擇,大體上蘊涵民族性、時代性和自主性的要求。在民族性方面 ,他試圖從中國歷史文化尋找民族性,以增強國人的自信心,期能扭轉近代以來中國人一 意模仿外國文化的作法。他表示,新文化的創造不僅要推本於古代文化,並且要透過中國 人自己的努力,發揮民族的特色。在時代性方面,他認為中國文化已成過去文化,中國新 文化必出於新創。固有舊制學說,須經一番新體會、新應用,期待它的「死後復活」。至 於歐洲文化,以其合乎時代,更須擇其優而採納。除科學、政制外,張君勱把文化改造的 目標指向「近世國」,亦即近代的民族國家。唯其強調,採取歐洲文化,應採的是精神, 而非形式。至於自主性方面。在文化再造的過程中,張君勱堅持由自己決定的重要性。所 謂不舍己徇人,因時制宜,均要出於自己的選擇判斷。 民族性的要求意味著對民族固有特徵的堅持,時代性的要求又意味著對歷史形勢,也就是 對民族所置身世界的覺悟,二者之間存在緊張關係。就知識上言,對於中西文明中不同元 素之折衷調和,張君勱顯然抱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可經由自主的選擇,而後有所創新。在 民族感情上,往後其致力中西文化之會通,或可視為緩和上述緊張關係的一種表現。 近代以來,中國知識份子對中西文化問題的討論,基本上是在全球現代化進程衝擊下,對 中國自身未來發展道路的思考。1930年代張君勱採納西方文化,乃是因為其為「近代」的 ,亦即具有現代性。作為時代的標記,它並非西方所專屬。就此而言,張君勱對「中國現 代化」的理解,實已跳脫「西化」的格局。此外,當其對中國傳統文化作一種選擇性的肯 定時,除歸因於強烈的民族本位情懷外,也正是為彌補西方所發展也之現代性的缺憾。就 此而言,此一時期張君勱的文化抉擇,將其視為世界性反現代化思潮的一部分亦無不可。
期刊論文
1.張君勱(1906)。穆勒約翰議院政治論。新民叢報,18,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觀濤(1993)。百年來中國民族主義結構的演變。二十一世紀,1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世憲(1976)。追憶君勱先生。傳記文學,2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君房(1928)。新路禁止發行令書後。新路,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32)。我們所要說的話。再生,創刊號,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介石(1934)。新生活運動之中心準則。言論彙編,11,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文熙(1976)。張君勱先生的十大政治譯著。傳記文學,28(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君勱(1937)。關於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問題答樊仲雲先生。再生,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君勱(1935)。如何提高大多數國民的人格。再生,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5)。十九世紀德意志民族之復興。再生,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淵洯(1991)。抗戰前國民黨之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運動(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儀深(198905)。獨立評論的民主思想。臺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大華(1997)。張君勱傳。張君勱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相湘(1971)。民國百人傳(第三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永乾(1993)。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福惠(1996)。中國民族主義思想論稿。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漢鼎(1996)。費希特。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漱溟(1979)。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litto, Guy S.(1986)。文化守成主義論:反現代化思潮的剖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賀麟(1947)。當代中國哲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wok, Danny Wynn Ye(1965)。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張朋園(1978)。梁啟超與民國政治。臺北:食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文江、趙豐田(1983)。梁任公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宏圖(1997)。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從啟蒙運動到拿破崙時代。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啓超(1959)。新民說。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序經(1977)。中國文化的出路。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obsbawm, Eric J.(1990)。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薛化元(19930000)。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臺北:稻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Levenson, Joseph Richmond(1953)。Liang Chi'i-Ch'ao and the Mind of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陳序經(1936)。一年來國人對於西化態度的變化。全盤西化論(第三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鄭思渠、史革新(1991)。近代中西文化論爭的反思。近代中西文化論爭的反思。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利娜(1993)。中國民國思想史。中國民國思想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程文熙(1976)。君勱先生之言行。張君勱先生九秩誕辰紀念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君勱(1981)。我的學生時代。中西印哲學文集(上)。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榮渠(1993)。中國近百年來現代化思潮演變的反思。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君勱(1935)。人生觀論戰之回顧。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上卷)。北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澤厚(1988)。記中國現代三次學術論戰。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君勱(1977)。人生觀。科學與人生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璜(1985)。紀念勱老百年冥誕。張君勱先生百齡冥誕紀念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董朋、陳世、溫翀遠(1987)。明德社和學海書院。南天歲月─陳濟棠主粵時期見聞實錄。廣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君勱。明日之中國文化。明日之中國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友蘭(1939)。新事論。新事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Alitto, Guy S.(1980)。梁漱溟─以聖賢自許的儒學殿軍。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教育部(1989)。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三編)。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三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栻(1988)。嚴復集。嚴復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魯迅(1980)。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許記霖(1991)。智者的尊嚴--知識份子與近代文化。上海:Xuelin chubansh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先初(1999)。精神自由與民族復興─張君勱思想綜論。精神自由與民族復興─張君勱思想綜論。湖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君勱。立國之道。立國之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君勱(1977)。再論人生觀與科學並答丁在君。科學與人生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國祁(1980)。中國近代民族思想。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知正(1989)。五四科學思潮的雙重軌跡。從五四到新五四。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