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虞犯」概念在國際少年司法理念上的定位與檢討
書刊名:法學叢刊
作者:郭豫珍
出版日期:2005
卷期:50:4=200
頁次:頁89-121
主題關鍵詞:虞犯少年非犯罪性的不良行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9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蔡蕙芳(20021100)。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我國少年司法之落實--以少年事件處理法為討論中心。律師雜誌,278,3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震歐(198006)。兒童、少年、青年犯罪問題。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佳叡(20000800)。少年事件中調查官角色變化的研究--以日本為借鏡,從福祉功能的角度談起。律師雜誌,251,7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福田雅章(19990700)。「子どもの権利条約」の基本原則と少年司法。銘傳學刊,10(3),321-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豫珍(20040700)。刑罰裁量的理論變遷與犯罪防治。警學叢刊,35(1)=155,4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恭利(20030200)。談少年事件司法體系與社政(福)體系之合作支援--以少年司法工作者角度談社政(福)資源之參與。兒童福利期刊,4,23-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慧玲(19980700)。少年非行防治對策之新福利法制觀--以責任取向的少年發展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199-2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端(19980900)。法律與青少年--從法律社會學看新版「少年事件處理法」。月旦法學,40,6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ay, Carter(2001)。Parenting, Self-Control, and Delinquency: A Test of Self-Control Theory。Criminology,39(3),707-736。  new window
10.李茂生(19950100)。我國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律師通訊,184,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慧玲(20040100)。論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4,169-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茂生(20000100)。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矯治制度的批判--一個系統論的考察。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9(2),7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隆志、廖福特(20021200)。國際人權公約與國內法化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2),3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豫珍(20040600)。Hirschi控制理論的原初觀點與發展:家庭與父母管教方式在子女非行控制上的角色。犯罪學期刊,7(1),4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瑞霖(19781200)。少年違規之處理與醞釀中的制度改革--介紹美國社會對少年違規行為之反應與控制。刑事法雜誌,22(6),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賴月蜜(20030200)。兒童保護案件在司法上之運用與議題討論。兒童福利期刊,4,63-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cott, Elizabeth S.、Grisso, Thomas(1997)。The Evolution of Adolescence :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Juvenile Justice Reform。Journal of Criminal Law & Criminology,88(1),137-179。  new window
18.許春金(19871000)。論現代新古典犯罪學派。法學叢刊,32(4)=128,89-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昭元(19981100)。臺灣與國際人權條約。新世紀智庫論壇,4,4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茂生(19990100)。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基本策略--後現代法秩序序說。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8(2),141-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廖福特(2002)。國際人權準則國內法化。國際人權研討會,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新世紀文教基金會。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代表人物鄧澂濤立委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代表人物李公權立委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代表人物趙石溪立委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代表人物魏佩蘭立委言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孟萱(2001)。少年司法保護制度之契機--以美國少年法制為借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裕榮(2001)。論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之界線--以少年非行資料為中心(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晶惠(2000)。社會控制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雲嘉國中生87-88年間固定群資料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紀東(1978)。少年事件處理法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秉志(1998)。兩岸刑罰總論之比較研究。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迺良(1983)。美國少年法制之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煌發(2003)。犯罪預防。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awes, Joseph M.(1971)。Children in Urban Socie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郭靜晃、曾華源(2000)。少年司法轉向制度之因應。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unningham, Hugh(1995)。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Western Society since 1500。Longman。  new window
8.蔡德輝、楊士隆(2003)。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ugman, Richard(1998)。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Value。Macmillan。  new window
10.許春金(1993)。青少年犯罪原因論。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愫嫻(2004)。少年犯罪。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Rubin, Sol(1961)。Crime and juvenile delinquency: a rational approach to penal problems。N. Y.:Ocean Publication Ins。  new window
13.沈銀和(1988)。中德少年法比較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金子宏(1999)。法律小辭典。有裴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道源(1973)。少年事件處理法。中央警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清祥(1997)。少年事件處理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pence, Gerry、江雅綺(2001)。正義的神化。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山田(2002)。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2000)。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ritt, Chester L.、Gottfredson, Michael R.(2003)。Control Theories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  new window
21.李園會(2000)。兒童權利公約。臺北:內政部兒童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山田(2002)。刑法通論。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Gottfredson, Michael R.、Hirschi, Travis(1990)。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顏敏如(20040904)。南德少年法庭的罪與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ett, J.(1971)。Adolescence And Youth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The Family in History。Harper Torchbook。  new window
2.蕭新煌(19960000)。多元化過程中社會與國家關係的重組。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