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戰爭電影之敘事分析探討軍人形象塑造--以《勇士們》為例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黃正欣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4
頁次:頁195-215
主題關鍵詞:戰爭電影普羅普敘事分析結構主義神話分析軍人形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3
  • 點閱點閱:75
戰爭電影具有其魅力影響廣大閱聽眾,所牽涉的不外乎是電影當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其中軍人角色實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本研究中,筆者試著從戰爭電影的文本素材《勇士們》乙片中,探討電影所呈現時空背景整體脈絡,並以敘事分析的觀點,分析敘事結構-故事及如何說故事,了解劇情且加以整理,以歸納出戰爭電影的「表面元素」。以電影為說故事的媒介,運用普羅普(Vladimir Propp)的「敘事」分析與李維史陀(Levi-Strauss)的二元對立神話分析研究電影所呈的訊息,從中整理塑建軍人形象。 研究結果發現戰爭電影依循普羅普的敘事原則,打破不平衝、接受驗、恢復平衡的情況。軍人形象都有其正向與負向的特質,而大部分的角色擁有至少一種以上的特質,有些角色更是有對立的特質,像是片中主角有勇敢積極的一面,但是也有怯懦消極的時候,幸好有人從旁給予協助,使其增進信心,最終完成任務,由此可以看出同袍的重要性。另外,從歷時性與共時性分析中發現,軍人形象在正向方面大致上都有呈現出「服從」、「紀律」、「負責」、「勇敢」、「積極」、「熱忱」、「愛家」、「友愛」等形象,劇中領導牙的角色則具有領導統御、專業素養、知人善任且懂得關懷部屬,除了能力之外,更要有責任感,無論決定正確與否,都要有承擔的勇氣,這是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條件。語言學家哈亞卡瓦(Hayakawa, 1939)曾說:「人類能親身經歷到的世界,是一個極其有限的世界……,而人們大部分的知識來自親友、學校、報紙、書籍、交談、演說或是廣播等,這種知識是經由語文的方式換得,而這些知識並非我們所經歷的,而是透過他人的經驗或陳述」。所以,不論是大眾傳播是人際傳播都是影響氣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能夠讓大眾對軍人產生認同,進而建立良好的品牌象,透過有效的行銷管道,才能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的加入軍中的行列。
期刊論文
1.Franke, Volker C.(2000)。Duty, Honor, Country: The Social Identity of West Point Cadets。Armed Forces & Society,26(2),175-202。  new window
2.里奧(19941000)。蒙太奇、場面調度到電影符號--電影的視覺風貌與意義顯現。影響電影雜誌,54,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月瑜(19990400)。影像外的敘事策略:校園民歌與政宣電影。新聞學研究,59,4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智偉(1999)。電影「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之收訊分析--以三軍官校暨政戰學校87班為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士權(1978)。心戰主題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立方(1996)。心理作戰說服傳播之研究:「推敲可能性模式」之應用初探(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enderson, Karla A.(1991)。Dimensions of choic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recreation, parks, and leisure research。State College, PA:Venture。  new window
2.Miller, W. C.(1998)。Screenwriting for Film and Televis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3.Thompson, Kristin、Bordwell, David、廖金鳳(1998)。電影百年發展史:前半世紀。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祝基澄(1973)。大眾傳播學。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如亨(2000)。解構另類戰爭。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彥希、林嘉玫(2002)。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金鳳(2002)。電影指南:動作冒險、喜劇、科幻、戰爭歷史。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黎光明(1970)。政治作戰史例。台北:黎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adgett, Deborah K.(1995)。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arch Challenges and Rewards。  new window
10.Drucker, P. F.(1990)。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New York, NY: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new window
11.Kolter, P.(1998)。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London。  new window
12.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新生(19900000)。媒介批評: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敏華、許如亨(2001)。軍事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Lapsley, Rober、Westlake, Michael、李天鐸、謝慰雯(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非易(19980000)。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陸訓(1998)。軍事社會科學與文武關係。軍事社會學論文集。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rger, Arthur Asa(2000)。Analyzing the Moving Image: Genre。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Thousand Oak, CA:Sage。  new window
3.Gergen, M. M.(1988)。Narrative Structure in Social Explanation。Analyzing Everyday Explanation。London:Sage。  new window
4.Hansen, Anders、Cottle, Simon、Negrine, Ralph、Newbold, Chris(1998)。Analyzing the Moving Image: Narrative。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Washington Square,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