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國民黨輔選動員機制之建立及其發展 (1950-1960)
書刊名: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作者:任育德
作者(外文):Jen, Yu-te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5
頁次:頁71-116
主題關鍵詞:國民黨輔選動員地方派系配票KuomingtangKMTElectionMobilizationLocal factionsVotes divi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
  • 點閱點閱:32
1950年,臺灣開始實行縣市層級的地方自治。國民黨地方黨組織仍待發展,其輔選、動員有其侷限,成效有限。1954年起,農會、水利會改進工作逐步完成,國民黨得以使用各團體內的組織作為選舉動員組織之一,從各級自治組織領導、由國民黨所控制的人民團體,到軍方政工、及公營事業,亦是輔選動員系統之重要環節。國民黨逐步建立提名程序,合理的提名人數估計,再加上1955年起形成的責任區概念,以及運用配票策略,目的都是為了增加當選人數,這需要透過黨組織才能順利運作。國民黨除利用黨員蒐集呈報的選情資訊,亦動用國家資源及力量蒐集選情資訊,並相互對證,都使國民黨在選情訊息掌握與權力行使,比起其他政黨更具優勢。此一由國民黨主控之選舉動員體系,造成黨與地方派系的互動在合作中有對抗之微妙局面。
In 1950, county-level autonomy began to execute in Taiwan. Local machines of Kuomingtang(KMT) were still in development, so it limited KMT's mobilization and its effect. Since 1954, improvement works of Agrarian Associations,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has been finished, KMT can use those associations as parts of its elective machine and mobilization system. Leaders of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civil organizations controlled by KMT, military political cadres and official-run incorporations also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mobilization system. Gradually KMT formatted nomination, reasonable calculate nominators, so-called "responsible sections" executed after 1955, and allocating ballots were 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winners. It needed party organization to execute such work. KMT was not only using its party members but also state power to collect and check any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election. KMT had more advantage in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power exertion than other party. Such system controlled by KMT made tension between KMT and local factions.
期刊論文
1.許整景、許雪姬(1992)。許整景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明惠(19981200)。戰後初期澎湖地方派系的形成。思與言,36(4),4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靜儀(1994)。臺中縣地方派系發展史:以縣長及省議員選舉分析為例(1951-198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乃德(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window
圖書
1.高淑媛、張炎憲(1996)。混亂年代的臺北縣參議會(1946-1950)。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良哲(2004)。何春木回憶錄。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灣省諮議會(2001)。王國秀女士訪談錄。霧峰:台灣省諮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2)。團務工作實錄。臺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鑑明、吳美慧、張茂霖、黃銘明、蔡說麗(1994)。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54)。黨的社會調查:問題之發現與解決。臺北: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1973)。增額中央民意代表暨臺灣省省議員縣市長選舉輔選工作紀實。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秦孝儀、李雲漢、呂芳上、劉維開、邵銘煌(2002)。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世宏(2003)。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Jarman, Robert L.(1997)。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1861-1960。Archive Editions Limited。  new window
11.(1961)。《中央》半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7)。民主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0)。自由中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0)。改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71100)。郵電黨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00400)。郵電黨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1953)。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大會專輯。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1954)。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第四次大會專輯。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2)。臺灣黨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59)。糖業黨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國楨、裴斐、韋慕庭、吳修垣(1998)。從上海市長到臺灣省主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世傑(1989)。特務打選戰。臺北: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漢裕(2000)。蔡培火全集:(四)政治關係--戰後。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傅正(1989)。雷震全集。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玉英、李遠輝、李青萍(2000)。北郭園的孔雀:劉玉英的故事。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象山、陳存恭、潘光哲(1997)。劉象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玉麗,《鄭玉麗女士訪談錄》,新店:國史館 '、遲景德、林秋敏、林秋敏(2002)。鄭玉麗女士訪談錄。新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才榮(1990)。才榮文稿(續一)。臺北:川康渝文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羅才榮(1990)。才榮文稿(續二)。臺北:川康渝文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郝玉梅(1981)。中國國民黨提名制度之研究。臺北: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獎助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蔭庭(1998)。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娟秀、葉翠雰(199207)。胡龍寶傳。臺北:月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趙自齊、遲景德、吳淑鳳(2000)。趙自齊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詠平(1978)。陳果夫傳。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丘念臺(1981)。我的奮鬥史。臺北:中華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蔣經國、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委員會(1982)。蔣總統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蔡明惠(19980000)。臺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鄒文海(1973)。臺灣省地方選舉的研究。臺北:環宇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秦孝儀(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柏楊、周碧瑟、李佳穎(1996)。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炎元、李士璉(1987)。張炎元集。臺北:張炎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省諮議會(2001)。張文獻先生訪談錄。霧峰:臺灣省諮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傅仁燮(1968)。臺灣地方選舉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10606)。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148次會議記錄(會6.4-2/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30129)。中國國民黨第七屆11次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記錄(會7.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540511)。中國國民黨第七屆103次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記錄(會7.3/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70107)。中國國民黨第七屆327次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記錄(會7.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70114)。中國國民黨第七屆329次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記錄(會7.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521223)。中國國民黨第七屆9次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會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30224)。中國國民黨第七屆19次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會7.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530619)。中國國民黨第七屆37次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會7.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31127)。中國國民黨第七屆59次中央委員會工作會議紀錄(會7.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00104)。中國國民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談話會紀錄(會8.3/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00316)。中國國民黨第八屆200次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議紀錄(會8.3/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總裁批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195507)。本黨輔導黨員參加地方自治競選工作的研究,臺北: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1971)。專題研究報告棄編:黨務篇,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秘書處(1952)。中國國民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務報告(會7.1/64)。,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1956)。43年度各種黨部工作績效綜合檢查總報告(中1/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1954)。中國國民黨六十年來組織之發展,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一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國國民黨宜蘭縣委員會。宜蘭縣委員會輔導第四屆縣議員選舉概述(54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國國民黨宜蘭縣委員會。宜蘭縣委員會輔導黨員參加第三屆省議員、縣長選舉工作總報告(57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國民黨屏東縣黨部。屏東縣第三屆臨時省議員、縣市長工作報告書(577/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國民黨苗栗縣委員會。中國國民黨臺灣省苗栗縣黨部輔導黨員參加第三屆省議員縣長選舉工作報告(577/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國民黨高雄縣委員會(195607)。高雄縣委員會輔導黨員參加本縣第三屆鄉鎮長選舉工作績效報告(577/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國民黨彰化縣委員會(19570510)。彰化縣黨部輔導黨員參加第三屆臨時省議員縣長選舉工作報告(577/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中國國民黨臺中市委員會。臺中市輔導黨員參加第三屆臨時省議員暨市長選舉工作總報告(577/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臺北市輔導黨員參加三屆省議員市長選舉工作報告(577/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臺灣省黨部輔導黨員參加第三屆縣市議員選舉檢討報告(545.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輔導三屆縣市議員選舉工作報告(545.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1958)。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輔導第四屆縣市議會議員正副議長選舉工作檢討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臺灣省第四屆縣市長第二屆省議員選舉輔導工作檢討報告(577/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1960)。輔導二屆省議員四屆縣市長選舉工作實錄,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1957)。輔導黨員參加臺灣省第三屆臨時省議會議員縣市長選舉工作報告(545.1/132)。,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1957)。輔導黨員參加臺灣省第三屆臨時省議會議員縣市長選舉工作報告(545.1/132)。,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梁永章(1973)。當前臺灣省黨務概況,臺北:中國國民黨臺灣省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泰祥(1971)。黨務工作方法之研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特交文電一般資料(080200-343、080200-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特交檔案,中央情報機關(080102-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51)。中央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57)。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薛化元(2001)。臺灣地方自治體制的歷史考察:以動員戡亂時期為中心的探討。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中民(1981)。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Village Politics。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