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民眾之地方派系評價及其政治影響--以2014年直轄市選舉為例
書刊名:臺灣民主季刊
作者:王宏忠楊凌竹吳建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ung-chungYang, Lin-chuWu, Chien-chu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3:2
頁次:頁93-133
主題關鍵詞:地方派系政治行為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政治參與Local factionsPolitical behaviorPolitical efficacyPolitical participationPolitical tru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8
  • 點閱點閱:256
期刊論文
1.高永光(20040500)。臺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選舉研究,11(1),33-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鴻明、王業立(20100900)。地方派系如何操控寺廟的管理權?--以大甲鎮瀾宮的人事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7(3),123-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重禮(20021200)。臺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的啟示。政治科學論叢,17,8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傳賢、黃信達(20130300)。2010年臺中市長選舉中泛藍選票流失之分析。臺灣民主,10(1),67-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靖興、孫天龍(20050900)。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3),5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俞振華(20120500)。探討總統施政評價如何影響地方選舉--以2009年縣市長選舉為例。選舉研究,19(1),69-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業立、蔡春木(20040900)。從對立到共治:臺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21,189-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永明、陳鴻章(20041200)。地方派系與國民黨:衰退還是深化?。臺灣社會學,8,193-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麗雅、王業立(20160300)。縣市合併後地方議會次級團體之運作:以臺中市議會為例(2010-2014)。政治科學論叢,67,5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ranberg, Donald(1985)。An Anomaly in Political Perception。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49(4),504-516。  new window
11.丁仁方(19990600)。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臺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10,5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金壽(20040600)。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臺灣社會學,7,177-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金壽(20071100)。政治市場開放與地方派系的瓦解。選舉研究,14(2),2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瓊珠、蔡佳泓(20101200)。政黨信任、機構信任與民主滿意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5,147-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永光(20000500)。「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98年臺北縣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選舉研究,7(1),53-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永光(20001100)。臺北縣地方派系與鄉鎮市調解委員會互動關係之實証研究(1995-1999)。選舉研究,7(2),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永茂(20040300)。地方派系依侍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臺灣民主,1(1),8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明惠、張茂桂(19940600)。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振寰、沈國屏(19950700)。地方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治的轉型:高雄縣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6(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Markus, Gregory B.、Converse, Philip E.(19791200)。A Dynamic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of Electoral Choice。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3,1055-1070。  new window
21.Page, Benjamin I.、Jones, Calvin C.(1979)。Reciprocal Effects of Policy Preferences, Party Loyalties and the Vot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3(4),1071-1089。  new window
22.黃德福(19900300)。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1),8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陸輝(20031200)。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臺灣民主的展望。臺灣政治學刊,7(2),14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德福(19940500)。現代化、選舉競爭與地方派系:一九九二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1(1),75-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佳龍(19890300)。威權侍從政體下的臺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1),117-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湯京平、陳冠吾(20130600)。民主化、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的社區營造與「終結派系」為例。臺灣民主季刊,10(2),105-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信達(2011)。2010年台灣直轄市選舉中的地方派系因素。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2011年國際研討會--五都選舉,(會議日期: 12月3-4日)。台北: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茂桂、陳俊傑(1986)。現代化、地方派系與地方選舉投票率之關係--自由派立論的再檢討。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研討會。台北:中國政治學會。487-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秀端(2010)。2009年至2012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三年期研究規劃(2/3)--民國九十年直轄市市長選舉面訪案 (計畫編號:NSC99-2420-H-031-002)。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紀(2014)。2012年至2016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四年期研究規劃(3/4)--2014年九合一選舉面訪案 (計畫編號:MOST101-2420-H004-034-MY4)。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峻宏(2003)。地方政治生態與選舉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立法委員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季蓉(2007)。地方派系、社會運動與環境治理:以八輕在雲、嘉設廠決策分析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緗亭(2013)。選舉制度改革後對地方派系政治版圖之影響:以嘉義縣立法委員選舉(2004-2012)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兆霖(2011)。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俊升(2004)。都市化程度對地方派系影響力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與高雄市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卓穎(2015)。臺灣成形中之地方政治新生態初探:從縣市層級選舉觀察臺中市與嘉義縣地方派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偉哲(2006)。政黨輪替對高雄市地方派系的影響--由地方派系介入土地使用規劃談起(碩士論文)。長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麗貞(2015)。衣尾效應、派系動員與分裂投票之論述研究--以嘉義縣2012總統與立委同時選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世澤(2000)。「都市化」、「派系得票率」及「選舉投票率」關係之研究:新竹縣(市)的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秋絹(2012)。選民地方派系認知與投票行為之研究:以2010年台中直轄市選舉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Wu, Nai-teh(1987)。The Politics of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hicago,Chicago。  new window
12.林政緯(2004)。政黨、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中市市長、市議員及立委選舉之分析(2001-2002年)(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如倫(2005)。台灣地方派系與社區營造--以嘉義縣東石鄉船仔頭和永屯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陽德(1970)。第七屆台中市議會之研究:動態觀點研究地方議會的嘗試(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靜儀(2012)。戰後臺中縣的地方派系與縣政發展(1951-2005)。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acobs, J. Bruce(1980)。Local Politics in a Rural Chinese Cultural Setting: A Field Study of Mazu Township, Taiwan。Canberra:Contemporary China Centre,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new window
3.趙永茂(1978)。臺灣地方政治與地方建設的展望。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lloni, Frank P.、Beller, Dennis C.(1978)。Faction Politics: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anta Barbara, California:ABC-Clio Press。  new window
5.蔡明惠(19980000)。臺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臺北:翰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陽德(1981)。臺灣地方民選領導人物的變動。臺北:四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乃德、陳明通(1992)。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臺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信達(2010)。臺中縣市合併升格對地方政治生態影響初探。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論文集。台北:華藝數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