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評]劉維公著《風格社會》
書刊名:香港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張丞國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4
頁次:頁189-196
主題關鍵詞:臺灣社會風格生活風格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
  • 點閱點閱:131
Other
1.李歐梵(2002)。尋回香港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孫治本(20011200)。生活風格與社會結構的研究。東吳社會學報,11,7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啟政(20020500)。從生產的政治經濟學到消費的文化經濟學 : 中產 (新) 階級做為社會機制。文化研究月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計生(20010800)。都市與現代生活。當代,50=168,4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維公(19990900)。布爾迪厄與生活風格社會學研究:兼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學危機。社會理論學報,2(2),347-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治本(20010800)。疆界毀壞與生活風格--社會學應如何看待「生活風格現象」。當代,50=168,2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enbruck, Friedrich H.、Whimster, M. S.(1980)。The Problem of Thematic Unity in the works of Max Weber。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31(3),316-351。  new window
7.劉維公(20010800)。何謂生活風格--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50=168,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維公(20000600)。全球文化與在地文化的「連結」(connection)關係:論日常生活取向的文化全球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8,189+191-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維公(20030600)。文化全球化與新消費工具。東吳社會學報,14,147-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維公(20031200)。臺北市文化經濟之初探。東吳社會學報,15,79-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維公(20000500)。「生活組合」(Lebensfuhrung):介紹當代德國社會學的「多元化社會」研究。東吳社會學報,9,12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新煌、劉維公(2001)。迎接美感社會的來臨:現代社會生活與美感。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eck, Ulrich、何博聞(1992)。風險社會。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rooks, D.、徐子超(2001)。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辜振豐(2004)。布爾喬亞:慾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長沙:岳麗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U. Beck、A. Gidden、S. Lash、趙文書(2004)。自反性現代化:現代社會秩序中的政治、傳統與美學。北京市: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iddens, Anthony(1991)。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Cambridge:Blackwell Publishers。  new window
7.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臺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臺北:風格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ourdieu, Pierre(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高丙中(1994)。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eatherstone, Mike(1991)。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Sage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11.呂大樂(2007)。唔該,埋單--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雅林(2003)。生活方式的理論魅力與學科建構:生活方式研究的過去與未來20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寧(2001)。消費與認同:對消費社會學的一個分析框架的探索,社會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1)。消費社會學:一個分析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大樂(1997)。「香港意識」背後的社會經濟因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澤奇(2005)。隔代無仇:布波文化融和的社會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憲(2000)。審美現代性與日常生活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憲(2001)。日常生活的「美學化」:文化「視覺轉向」的一種解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鵬林(2006)。現代性的歧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丙中(1998)。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論發展敘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也夫(2007)。後物慾時代的來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震(2004)。消費、符號與空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維公(2000)。不是「後現代」而是「第二現代」:介紹貝克與季登斯的現代性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維公、劉瑞華、鄭陸霖等(2005)。「文化與經濟」對談講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維公(2006)。生活方式研究的社會理論基礎: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理論體系的再詮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eck, Ulrich(2000)。Living Your Own Life in a Runaway World: Individu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olitics,New York:The New Press。  new window
16.Beck, Ulrich,王志弘 譯(2001)。社會空間與象徵權力,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Hahn, Kornelia著,孫治本、譚又寧譯(2001)。全球地方化、新「地區」概念與生活風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Peng, Feng(2003)。Against Aesthetic Modernity: A Combined Action between Pragmatism and Confucianism。  new window
19.Quirk, Michael(2001)。Ghosts, Monks and Bobo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