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中期至二二八事件前後臺灣之認同糾葛--以精英為主的分析
書刊名:師大臺灣史學報
作者:陳佳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upi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
頁次:頁115-160
主題關鍵詞:認同族群關係二二八事件臺獨臺灣主體性IdentityEthnic relationship228 IncidentTaiwan independenceSubjectivity of Taiw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86
  • 點閱點閱:109
日治初期臺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絕大多數的人無奈地選擇現實認同,但有些人的情感認同上還是遙遙託付於祖國原鄉(清帝國→中國)。到了日治中期,臺灣精英領導社會運動向日本爭取權利時,或者由於本身自信不足,或者日帝國的力量過於巨大,一些臺灣精英常必須援引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來與日本抗衡。然而,這類存在慨念裡的祖國圖像,畢竟與中國實體差距頗大,臺灣人往往對中國政治的詭譎與深沉,諱莫如深,甚至一無所知。因此,除非遠離臺灣,前去中國發展,否則臺灣人歸結還是僅能與日本人合作。不過,隨著日本與中國之衝突不斷加溫,日本當局自不能容忍包括臺灣人在內的帝國子民懷有貳心。於是在「皇民化」-日本認同之集體催眠的氣氛中,不惟中國認同頓遭扼抑,戰時的臺灣主體性同等面對沉重的壓抑。二戰的結果,使得臺灣人的「日本化」功敗垂成,但新的中國政府又以極其強勢的姿態君臨臺灣,臺灣主體性不是遭到再次的重擊,便是在中國認同的羽翼遮蓋下而被遺忘。未料1947年二二八事件之發生,翻轉了這股臺灣人的認同歸向,將日治中期以來「自治」的訴求,重新導引至追求臺灣主體性的臺獨認同。本文便試圖以「二戰結束」與「二二八事件」爲兩個歷史轉折點,以臺灣精英爲討論重心,分析其間臺灣之認同糾葛。
Under the government of Japanese in the primary rule period, most Taiwanese cannot help choosing to surrender themselves to the occupied of Japan. However, some Taiwanese still put their country identity on the mother country (Ching Dynasty to China). In the middle of Japanese rule period, when Taiwanese elites try to strive for their right, they must compare the long and profound Chinese historical culture with Japanese history out of insufficient confidence and the great authority of Japan. Nevertheless, the stereotype of the life in mother countr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lity in China then. Taiwanese cannot figure out the actual political situation or they even have no idea to the Chinese treacherous politics.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aiwanese have to cooperate with Japanese except escaping to China.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conflict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the authority of Japan cannot tolerant that Japanese-Empire people have disloyalty including the Taiwanese. Not only the identity but also the subjectivity of Taiwan is restrained under the policy of becoming Japanese. The result of WWII defeats the „Japanization“ in Taiwan; besides, the new Chinese government governs Taiwan with the great authority. Subjectivity of Taiwan is given a blow again or it is forgotten within the China identity. In 1947, the 228 Incident overturns inclination of Taiwan Identity unexpectedly. The 228 Incident changes the pursuit of self-government or self-rule in middle of Japanese rule period into the independency of Taiw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aiwanese elites' entanglement of Taiwan Ident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nd of WWII and the 228 Incident.
期刊論文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歴史編輯委員會(1991)。二二八事變的回憶:林衡道先生訪問記錄。口述歷史,2,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佳宏(20040700)。清代至日治初期臺灣之認同糾葛。輔仁歷史學報,15,291-293+295-3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紫貴(19460900)。重建臺灣文化。臺灣文化,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佳宏(2006)。「臺獨進程五階段論」之通史觀察。2006年林本源中華文化基金會年會暨臺灣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9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俐甫(1992)。臺灣民族意識發展史研究:到國民主義之路。第四屆臺灣新生代論文研討會。臺北:臺灣研究基金會。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聰榮(1990)。從民族國家模式看戦後臺灣的中國化。第四屆臺灣新生代論文研討會。臺北:臺灣研究基金會。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正鋒(1999)。臺灣意識的探索。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一九九九澳門學術研討會。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炎憲(1991)。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的探討。二二八學術研討會。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288-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曉波(2004)。國民黨與二二八。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千乃信(1987)。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五)右翼運動。臺北:創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濁流(1987)。臺灣連翹。臺北:年代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喬(1987)。臺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忠勝(2005)。劉盛烈回憶錄。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衡道、卓遵宏、林秋敏(1999)。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秦孝儀(199006)。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嘉農(1990)。憤怒的臺灣。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昭堂(1997)。臺灣那想那利斯文。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俊傑(1998)。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榮鐘、李南衡、葉云云(1994)。臺灣人物群像。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文毅(1956)。臺湾民本主義。東京:臺灣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純宜(1999)。被出賣的臺灣:葛超智(George H, Kerr)文物展綜覽。臺北:臺北228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澤涵、馬若孟、魏萼、羅珞珈(1995)。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謙順。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臺北:自由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古野直也、許極燉(1994)。臺灣近代化秘史。高雄:第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興忠(2004)。彰化縣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永興(1989)。拯救臺灣人的心靈。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欽仁、薛化元、潘光哲、劉季倫(2004)。鄭欽仁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簡榮聰(199202)。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芳明(199103)。台灣戰後史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灣總督府(191401)。臺灣總督府法規提要。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華昌、蔡焜霖、吳水燈、盧兆麟、陳英泰、王春長、陳孟和、王文清(2004)。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近藤正己(1996)。総力戦と臺湾:日本植民地崩壊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炎憲(2005)。王添灯紀念輯。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欽福、林忠勝、吳君瑩(2005)。廖欽福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瑤崇(2004)。最後的臺灣總督府:1944-1946年終戰資料集。台北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慧玲(1991)。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專案小組(1992)。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葛超智、陳榮成(1996)。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1993)。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育德、吳瑞雲(2002)。王育德自傳:出生自二二八後脫出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炎憲、李筱峰(1989)。二二八事件回憶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美容(1996)。臺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筱峰(1995)。臺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台北市: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曉波(1988)。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紀男、黃玲珠(1991)。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廻錄。臺北: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彭明敏、林美惠(1995)。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臺北市: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景弘(2002)。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美國外交檔案揭密。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曉波(2002)。二二八真相。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武東(1988)。黃武東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矢內原忠雄(1988)。帝國主義下の台湾。東京都: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詩琅、張炎憲、翁佳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陳正修、王康陸、黃嘉光(1991)。臺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芳明(199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吳三連、蔡培火、葉榮鐘、陳逢源、林柏壽(1993)。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戴國煇(1994)。臺灣結與中國結。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育德、黃國彥(1999)。台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瑞成(19900630)。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吳濁流(1988)。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肇嘉(1970)。楊肇嘉回憶錄。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金虎(1990)。七十回憶。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筱峰(1996)。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台北:玉山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陳翠蓮(19950000)。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佳宏(20060800)。臺灣獨立運動史。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昭堂、黃英哲(1989)。臺灣總督府。臺北:自由時代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施正鋒(19980000)。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Tsurumi, E. Patricia(1977)。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5.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許雪姬、曾金蘭(1997)。柯臺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51025)。臺灣新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70730)。臺灣新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450824)。臺灣新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60228)。臺灣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10220)。臺灣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90405)。臺灣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70205)。臺灣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451018)。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461022)。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51025)。前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430213)。興南新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叡人(20060323)。用雷頓的族群政治看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甘得中(1960)。獻堂先生與同化會。林獻堂先生追思錄。臺北: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宗義(1995)。我的父親林茂生。島嶼愛戀。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宗義、慧文(1991)。林茂生與二二八:他的處境與苦悶。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遠芬。臺灣二二八事變之真相。柯遠芬暨彭孟緝回憶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小沖(1991)。1937-1945年臺灣皇民化運動述論。臺灣研究十年。台北:博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雪姬(1991)。楊熾昌先生訪問記錄。重要口述歷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孟緝。臺灣省二二八事件回憶錄。柯遠芬暨彭孟緝回憶錄。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俊傑(2005)。日據時代臺灣知識份子對中國前途的看法:以1920年代「中國改造論」 的辯論爲中心。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係(1895-1945)。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榮鐘(1960)。林獻堂先生年譜。林獻堂先生追思錄。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澤涵(1992)。彭孟緝將軍訪問錄。重要口述歷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澤涵、許雪姬(1992)。柯遠芬先生訪問紀錄。重要口述歷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國祁(1994)。滿清的認同與否定--中國近代漢民族主義思想的演變。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歴史的比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屠申虹(19890228)。介紹「二二八事變親歷記」。二二八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顏娟英(1998)。戰後初期臺灣英術的反省與幻滅。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筱峰、李旺臺(2003)。二二八事件與臺灣獨立運動。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英哲(1998)。臺灣省編譯館研究(1946.8-1947.5):陳儀政府臺灣文化重編機構研究之一。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世楷(1995)。日本支配臺灣的機制與意識型態。百年來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琴(1991)。臺灣真相。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