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臺灣的戰爭經驗與記憶(1895~1945)--從乙未割臺戰爭談起
書刊名:軍事史評論
作者:林福隆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8
頁次:頁5-47
主題關鍵詞:乙未割臺抗日義戰日本理蕃臺灣兵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蔡慧玉(19960600)。臺灣民間對日索賠運動初探:「潘朵拉之箱」。臺灣史研究,3(1),173-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建俅(19990400)。二次大戰臺灣遭受戰害之研究。臺灣史研究,4(1),149-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寶村(2014)。太魯閣戰爭百年回顧。臺灣學通訊,82,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秀政(19910200)。光緒乙未臺灣中南部抗日運動研究。興大歷史學報,1,175-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詹素娟(20040600)。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研究,11(1),43-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明珂(2001)。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2001(5),136-147+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淑敏、沈昱廷、陳柏棕(20151100)。由靖國神社《祭神簿》分析臺灣的戰時動員與臺人傷亡。歷史臺灣,10,67-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安晞(20120400)。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0,131-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素玢(20191200)。被建構出的「古坑庄」。師大臺灣史學報,12,6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靜寬、黃裕元(20151100)。戰爭做為一種流行:從二戰時期(1937-1945)相關商品文物看臺灣本土社會的戰爭觀。歷史臺灣,10,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郁如(20160500)。臺灣空襲記憶在歷史傳承上的危機與契機:以戰爭兒童文學為中心。歷史臺灣,11,35-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秀政(2015)。1895年乙未割臺:臺灣歷史的轉捩點。臺灣文學通訊,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柏恩(2017)。乙未割臺戰爭詩中遭遇戰亂的切身經驗類型書寫。東亞漢學研究,7,373-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怡宏(20191100)。戰爭的再現:1895年乙未之役駐守臺南時期劉永福抗日形象。歷史臺灣,18,69-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文鋒(2015)。回顧義戰:噍吧哖事件一百週年。臺灣學通訊,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世英(20151100)。集體記憶、文化認同與歷史建構:鹽月桃甫作品〈莎勇〉與〈母〉。現代美術學報,30,191-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志烈(20000400)。李友邦史事研究。中興史學,6,9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帖喇.尤道(20150600)。從太魯閣族對日戰役看傳統價值面對殖民統治。原住民族文獻,21,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近藤正己(20160500)。「殖民地戰爭」與在臺日本軍隊。歷史臺灣,11,5-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蔣任遠、周國屏(2008)。乙未抗日八卦山戰役之虛擬實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世才(2011)。外來政權主導下的臺灣兵和臺灣展望。臺灣近代戰爭史(1941-1949)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市政府、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會議日期: 2011年10月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修澈(2003)。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牡丹社事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昭英(2010)。乙未戰役中桃竹苗客家人抗日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廷以(1996)。臺灣史事概說。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近藤正己、林詩庭(2014)。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割臺三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姑目.荅芭絲(2004)。部落記憶:霧社事件的口述歷史。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錦堂(2006)。戰爭體制下的臺灣。臺北:日創社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若林正丈、台灣史日文史料典籍研讀會(2007)。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藤井志津枝(1997)。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玉齋(1999)。臺灣抗日史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秀政(1996)。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喜安幸夫(1997)。臺灣抗日秘史:從台北到屏東的抗日壯烈史。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後聰(2002)。臺灣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簡後聰(2000)。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源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世楷、李明峻、賴郁君(2006)。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惠中、劉萬青(2010)。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棄生(1959)。瀛海偕亡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末光欣也、辛如意、高泉益(2012)。臺灣歷史:日本統治時代的臺灣。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雲漢(1980)。國民革命與台灣光復的歷史淵源。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文德(1995)。1895年決戰八卦山:乙未年抗日義軍浴血風雲錄。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鳳翰(19970000)。日軍在臺灣: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albwachs, Maurice、畢然、郭金華(2002)。論集體記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鍾志正、張健豐(2009)。乙未戰爭研究--你不知道的臺灣保衛戰。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密察。乙未(1895年)臺灣攻防戰,http://163.28.10.78/content/local/changhwa/dachu/taiwan/h/h3/h33/h331.htm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德功(1959)。讓臺記。割臺三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文博(20100000)。男情女義衛家園:從《一八九五乙未》探討臺灣移民社會的情感認同與國族想像。國族.想像.離散.認同:從電影文本再現移民社會。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符立中(2015)。載入臺灣抗日史冊的姜紹祖。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戚嘉森(2015)。噍吧哖(一)余清芳。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戚嘉森(2015)。噍吧年(二)江定。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上林(2015)。土地是血,山林是家--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進昌(2015)。莫那魯道和霧社起義。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明德(1995)。我當過半年日本兵。海天雜文。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嚴秀峰(2015)。李友邦與中國抗戰和臺灣光復。破碎山河誰來補?臺灣抗日先賢先烈傳。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鶴田(1984)。哀臺灣。臺灣詩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