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初期臺灣的國語運動與語文教育--以魏建功與臺灣大學的國語文教育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作者:梅家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Mei, Chia-l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7
頁次:頁125-159
主題關鍵詞:魏建功戰後初期臺灣大學國語運動語文教育Wei JiangongEarly post-war period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ational language (Mandarin) movement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1
  • 點閱點閱:126
期刊論文
1.吳守禮(19460521)。臺灣人語言意識的側面觀。台灣新生報國語週刊,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爾敏(19820700)。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及國語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1,1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國立臺灣大學校刊。國立臺灣大學校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竹年(1948)。我對於本校國文教學的意見。國立臺灣大學校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6)。吳守禮先生紀念專輯。臺灣文學評論,6(2),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則貴(1948)。三十七年度國語文教育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校刊,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梅家玲(1992)。理想大學國文教育的追尋:由臺大歷年教材教法的演變談起。臺北。345-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家玲(1992)。理想大學國文教育的追尋:由臺大歷年教材教法的演變談起。臺北。345-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魏建功(2001)。魏建功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陳長官治臺言論集(第一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海曙(1950)。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上海: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齊鐵恨、方師鐸(1965)。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臺北:國語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臺灣一年來之教育。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博宇(1974)。臺灣地區國語運動史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藍博洲(2001)。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六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黎錦熙(1935)。國語運動史綱。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建功、吳守禮(1947)。大學國語文選。臺灣大學教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曙(1989)。閒話臺大四十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賀霖(1998)。許壽裳先生在臺灣。現代賢儒─魯迅摯友許壽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路統信(2000)。臺灣糖的滋味-路統信的證言。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風(2006)。晚清拼音化與白話文催發的國語思潮。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玉川(1948)。國語說話教材及教法。國語說話教材及教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壽裳(1945)。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壽裳(2008)。許壽裳日記。許壽裳日記。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紹唐(1984)。民國人物小傳(第6冊)。民國人物小傳(第6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新生報社(1947)。1947臺灣年鑑。1947臺灣年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風(2006)。文學革命與國語運動之關係。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梅家玲(2006)。中國文學/系在臺灣-以臺大中文為例。全球化時代的中文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俞敏(1946)。明年度的國語運動展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建功(1946)。國語注音符號十八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建功(1946)。臺語即是國語的一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