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精神斡旋與象徵交換--試論《莊子》內篇藝境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蔡岳璋
作者(外文):Tsai, Yueh-cha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7:4=423
頁次:頁149-192
主題關鍵詞:莊子寓言藝境語言象徵交換精神斡旋技藝布希亞ZhuangziFableAesthetic realmLanguageSymbolic exchangeSpiritual interventionArtistryBaudrillar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3
  • 點閱點閱:77
期刊論文
1.廖炳惠(19830400)。晚近文評對莊子的新讀法:洞見與不見。中外文學,11(11)=131,98-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志明(20020900)。布希亞:社會學家或形上學家?。歐美研究,32(3),469-4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汝鈞(19940800)。莊子的靈臺心與自然諧和論。哲學與文化,21(8)=243,680-6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雯瑤(1995)。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與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波赫士、陳重仁(2001)。波赫士談詩論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赫拉克利特、T.M.羅賓森、楚荷(2007)。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叔岷(1988)。莊子校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安、劉文典、馮逸、喬華(1989)。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慶藩、王孝魚(1997)。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瑞祺(2006)。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周、陳鼓應(1999)。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蒲清(1987)。中國古代寓言史。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audrillard, Jean M.、車槿山(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llinson, Robert E.、周熾成(2004)。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不韋、陳奇猷(1984)。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管仲、李勉(1990)。管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老聃、大安出版社編輯部、王弼、河上公(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程義(1979)。莊子寓言研究。莊子寓言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Best, Steven、Kellner, Douglas(2005)。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後現代理論:批判的質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中國哲學原論導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奚密(1991)。解結構之道─德希達與莊子比較研究。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鼓應(1995)。莊子認識系統的特色。老莊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Kellner, Douglas(2005)。波德里亞:批判性的讀本。波德里亞:批判性的讀本。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魏)何晏(1999)。論語注疏,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維廉(1988)。語言與真實世界--中西美感基礎的生成。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維廉(1980)。無言獨化:道家美學論要。中西比較文學論集。臺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