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扮裝臺灣:《行過洛津》的跨性別飄浪與國族寓言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曾秀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Hsiu-p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9:3=430
頁次:頁87-124
主題關鍵詞:跨性別臺灣國族寓言離散飄浪敘事擬說書扮裝國族論述DiasporaTransgenderCross-dressingNational allegoryChinese operaStorytellingNarrativeTaiwanShu-ching ShihShi Shuq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193
期刊論文
1.林曉英(20060400)。音樂文獻抑或藝術史小說--《行過洛津》。臺灣音樂研究,2,119-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羊子喬(20070400)。從性別認同到土地認同--試析施叔青《行過洛津》的文化拼貼。文學臺灣,62,214-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安祈(20041000)。性別、表演、文本--京劇藝術的一個方向。婦研縱橫,7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幸謙(20030800)。第三性、原罪與救贖--白先勇談同性戀者的時代挑戰。文學世紀,3(8)=29,2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亮雅(20100600)。施叔青《行過洛津》中的歷史書寫與鄉土想像。中外文學,39(2)=429,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靄珠(20001200)。性別反串、異質空間、與後殖民變裝皇后的文化羨嫉。中外文學,29(7)=343,139-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偉誠(20070300)。國族寓言霸權下的同志國:當代臺灣文學中的同性戀與國家。中外文學,36(1)=416,6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德宣(20010700)。從家庭授勳到警局問訊--《孽子》中父系國/家的身體規訓地景。中外文學,30(2)=350,12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芳玫(20071000)。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份地理學。臺灣文學研究學報,5,259-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秀萍(20090600)。流離愛欲與家國想像 : 白先勇同志小說的「異國」離散與認同轉變 (1969~1981)。臺灣文學學報,14,171-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慧玲(1996)。革命或反革命?晚清到民初舞臺上的性別表演。表演藝術,48,4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秀萍(2009)。從魔都到夢土:《紐約客》的同志情欲、「異國」離散與家國想像。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4(2),135-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彥寧(2002)。性/別與國界。文化研究月報,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叔青(2009)。我寫歷史小說。高雄。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育馥(1998)。京劇、蹺和中國的性別關係(1920-1937)。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正哲(2005)。去公司上班:新公園男同志的情慾空間。台北:女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utler, Judith、林郁庭(2008)。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苗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叔青(2003)。行過洛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秀萍(2003)。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在舟(2001)。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南方朔(2003)。走出遷移文學的第一步。行過洛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小明雄(1998)。中國同性愛史錄。中國同性愛史錄。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育霖(2009)。臺灣作為方法─主體、倫理、美學。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桑梓蘭(2004)。程蝶衣─一個詮釋的起點。霸王別姬:同志閱讀與跨文化對話。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曾秀萍(2009)。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男色小說〈潘文子契合鴛鴦冢〉的敘事策略與性別政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建忠(200704)。歷史敘事與想像(不)共同體:論兩岸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與批判話語。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三期,台灣號。台北:文建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春蕤(2004)。認同的體現。跨性別。桃園市:中央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慧玲(2004)。女演員、寫實主義、「新女性」論述 : 中國早期現代劇場中的性別表演, 1910s-1920s。表演中國 : 女明星, 表演文化, 視覺政治 : 1910-1945。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宇玲(2004)。解讀台灣綜藝節目「反串模仿秀」的性別文化:以《台灣紅不讓》的〈變男變女變變變〉單元為例。跨性別。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ameson, Fredric R.、張京媛(1994)。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文聿(2009)。性別漂泊的旅行者之書。酷兒新聲。桃園:中央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明(2003)。情慾的優伶與歷史的幽靈。行過洛津。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