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日俄戰爭期間國內報刊的親日傾向看自甲午戰敗始國人弱國心態的持續深化
書刊名:中華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毛帥
作者(外文):Mao, Shua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1
頁次:頁152-185
主題關鍵詞:日俄戰爭甲午戰爭親日傾向弱國心態弱國現實激進Russo-Japanese war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985Pro-Japanese tendencyCountrymen weak nation psychologyReality of weak countryRadic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99
  • 點閱點閱:28
期刊論文
1.鹿錫俊(2008)。國民政府對歐戰及結盟問題的應對。歴史研究,2008(5),9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東方雜誌(1904)。祝黃種之將興。東方雜誌,1(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東方雜誌(1904)。新出〈東方雜誌〉簡要章程。東方雜誌,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東方雜誌(1904)。波蘭人之憤言。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東方雜誌(1904)。論中國所受俄國之影響。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東方雜誌(1904)。論中國於日俄之勝敗不宜誤用其意。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方雜誌(1904)。論黃禍。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東方雜誌(1904)。論政府不可自棄。東方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東方雜誌(1904)。論中國前途有可望之機。東方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東方雜誌(1904)。論中國改革之難。東方雜誌,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東方雜誌(1904)。論日本沿唐人文化。東方雜誌,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東方雜誌(1904)。論近日眾論之無定。東方雜誌,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東方雜誌(1904)。奏請立憲之風說。東方雜誌,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東方雜誌(1905)。論日勝爲憲政之兆。東方雜誌,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東方雜誌(1905)。論自強圖存。東方雜誌,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東方雜誌(1905)。論朝廷欲圖存必先定國是。東方雜誌,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東方雜誌(1905)。論中國內政外交失敗之原因。東方雜誌,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051221)。論今日新政之缺點。東方雜誌,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敏(2009)。西方列強與蘇報案關係述論。歷史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石小蛟(2005)。戊戌變法失敗原因再探析。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別士(1904)。論中日分合之關係。東方雜誌,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安山(2006)。中國民族主義的催生與困惑--從〈東方雜誌〉看日俄戰爭的影響。國際政治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英銓(2004)。重新解讀義和團運動。江漢論壇,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孤行(l904)。滿洲善後策。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孤行(1904)。論中國必不能破壞中立。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祝天智、黃汝娟(2002)。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轉型。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華生(1904)。論外患之由起。東方雜誌,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丹(2005)。百年前中國人對日俄戰爭的認識。文史知識,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曉東(2008)。清政府鐵路「乾路國有政策」再評價。史學月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彭法(2007)。日俄戰爭前夕國人心態剖析--以《俄事警聞〉文章爲據。蘭州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超洪(2005)。論甲午戰爭後知識分子的心理嬗變。學術論壇,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閑閑生(1904)。論中國責任之重。東方雜誌,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早(2008)。北京報紙對日俄戰爭的報道與評論:1904-1905--「開民智」與「開官智」的分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睿(2005)。戊戌變法中維新派的激進與保守--淺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穀音(1904)。養民氣論。東方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翰富(1905)。論日勝俄敗後列強於亞東之現象。東方雜誌,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韓小林、馮君(2005)。論甲午戰爭前中國社會的日本觀。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魏中林、寧夏江(2006)。「普天忠憤」鑄詩魂:論甲午戰爭愛國詩潮。學術論壇,1,168-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寶成關、田毅鵬(2002)。從「甲午」到「庚子」--論晚清華夷觀念的崩潰。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崇有。論中國民氣之可用。東方雜誌,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魯迅(1996)。中國小說史略。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殷海光(2002)。中國文化的展望。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印鸞章(1987)。清鑒綱目。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廷湘、周鼎(2008)。天下.世界.國家--近代中國對外觀念演變史論。上海:天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義傑(1998)。翁同龢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強(1997)。百年嬗蛻:中國近代的士與社會。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實藤惠秀(1983)。中國人早期留學日本史。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陽哲生(1999)。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與他的論敵。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文(2003)。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rieder, Jerome B.、魯奇(1996)。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綠蒂、劉和平(2005)。北京的陷落。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阿德里亞諾.馬達羅、項佳穀(2006)。1900年的北京。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阿諾德.湯因比、劉北成、郭小凌(2005)。歷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德米特里.揚契維茨基(1983)。八國聯軍目擊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錫瑞、楊慎之(1982)。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昌切(1999)。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脈。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偉希、高瑞泉、張利民(1991)。十字街頭與塔--中國近代自由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旺(2003)。晚清中國的政治轉型:以清末立憲改革為中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志田(2006)。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Fairbank, John King、劉廣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1993)。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費正清、費維愷(1994)。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中山(1981)。孫中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一山(2006)。清代通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汎森(2001)。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毓生、穆善培、蘇國勛、崔之元(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上海圖書館(1986)。汪康年師友書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Cohen, Paul A.、林同奇(2002)。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士、張匯文(2006)。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羅志田(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梁啟超、朱維錚(1998)。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方漢奇(1981)。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灝(2002)。張灝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董德福(2004)。梁啟超與胡適:兩代知識分子學思歷程的比較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公報(19031227)。又有編立義勇隊之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公報(19070730)。黨禍株連實爲促國之命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民立報(19101115)。國民外交之紀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101014)。嗚呼血淚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民立報(19101226)。對於二十三日上諭之概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民呼日報(19090701)。社論--論政府行爲之矛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090531)。清國政府之外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民呼日報(19090727)。鄉民畏捐之風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民籲日報(19091118)。外交思痛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民籲日報(19091022)。抗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京話日報(19050505)。再忠告內田公使並告日本兵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俄事警聞(19031220)。清國之對俄政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俄事警聞(19031222)。告中國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俄事警聞(19031226)。京對俄之狀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俄事警聞(19040108)。論滿洲居民之親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俄事警聞(19040126)。對俄同志女會之議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俄事警聞(19040203)。俄兵欲防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俄事警聞(19040206)。拒俄的好機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警鐘日報(19040226)。〈警鐘〉發刊之旨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警鐘日報(19040315)。爭存會之宗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佐原篤介、浙東滙隱(1957)。拳事雜記。義和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2)。綜論義和團。義和圑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亞泉(2003)。言論勢力失墜之原因。杜亞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壽山(1957)。時事紀略。義和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柴萼(1957)。庚辛紀事。義和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陸建德(2005)。「政府與布衣訟」--「〈蘇報〉案」與治外法權。思想背後的利益:文化政治評論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有爲(1898)。京師保國會第一集演說(一八九八年四月十七日)。康有爲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佛泉(1999)。西化問題之批判。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與他的論敵。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鍔(1984)。軍國民篇。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聲伯(1982)。庚子紀事長劄。義和團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龍顧山人(1982)。庚子詩鑒。義和圑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