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他者」轉向「我群」--原住民電視臺傳播主體性實踐之探討
書刊名: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作者:林福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Fu-yueh
出版日期:2010
卷期:3:2
頁次:頁131-162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傳播主體性原住民族電視臺族群傳播傳播權Indigenous people communicationSubjectivityTaiwan indigenous televisionTITVEthnic group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ri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3
  • 點閱點閱:141
期刊論文
1.黃季平(2006)。原住民族的傳播媒體發展。原教界,9,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葳威(19970700)。原住民傳播權益與電視新聞節目:一個回饋的觀點。新聞學研究,55,76-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道明(1994)。近一百年來台灣電影電視媒體對台灣原住民的呈現。山海文化雙月刊,4,6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錦華、黃浩榮、洪佩民(20030700)。從多元文化觀點檢視新聞採寫教科書--以原住民族群相關報導為例。新聞學研究,76,129-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浦忠勇(2000)。從鄒族祭典場域看媒體的操弄。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偉姝(19980000)。公視原住民記者觀點之探究。臺大新聞論壇,5,6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明修(19970900)。黑格爾與啟蒙的辯證。思與言,35(3),39-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冠明(20020300)。一個文化概念的建構之反思--原住民知識份子對「原住民」概念的建構。傳播文化,9,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亞維(1999)。還有遠路要走-原住民新聞雜誌半年記。《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2 卷,1 期,頁3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紹.阿紀(1998)。原住民報導「原住民新聞」。《臺大新聞論壇》,5 期,頁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浦忠勇(2000)。從鄒族祭典場域看媒體的操弄。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8,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道明(1994)。進一百年來臺灣電影電視媒體對臺灣原住民的呈現。山海文化雙月刊,4,6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紹‧阿紀(1998)。原住民報導「原住民新聞」。臺大新聞論壇,5,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亞維(1999)。還有遠路要走--原住民新聞雜誌半年記。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2(1),3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孫秀蕙(200112)。原住民節目的經營與定位:主體性之建立與雙元論述的可能性。新視野:公共電視發展與未來國際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瑞盈(2006)。〈原住民族傳播政策之規劃與執行〉。壽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福岳(2005)。〈從原住民傳播發展多元傳播圖像。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瑞盈(2006)。原住民族傳播政策之規劃與執行。壽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陳佩周(1998)。《原住民與媒體──紐、澳、美三國報紙媒體對原住民新聞事件及議題之報導與編輯政策的研究考查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佩周(1998)。原住民與媒體--紐、澳、美三國報紙媒體對原住民新聞事件及議題之報導與編輯政策的研究考查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凱昕(2005)。我國原住民廣播政策規劃之研究:以澳大利亞經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伊象菁(2002)。原住民文學中邊緣論述的排除與建構--以瓦歷斯・諾幹與利格拉樂・阿烏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恕明(2003)。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政霖(2005)。「原住民新聞雜誌」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原住民閱聽人觀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貽君(1997)。另一個世界的來臨--原住民運動的理論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秋萍(2003)。原住民文學中的自我認同與主體重建(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偉姝(1996)。公共電視原住民記者報導觀點之探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文富(1999)。臺灣原住民教育改革的分析--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福昌(1997)。地景變遷與認同:汐止山光社區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千惠(2004)。《互動中的含混矛盾/以Homi K. Bhabha 後殖民論述反思台灣原住民的主體/認同與教育》,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凱容(2002)。《知識/權力/主體──以「原住民教育」知識論述為例》,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千惠(2004)。互動中的含混矛盾/以Homi K. Bhabha後殖民論述反思台灣原住民的主體/認同與教育。慈濟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凱容(2002)。知識/權力/主體--以「原住民教育」知識論述為例。慈濟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錦華(19970000)。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文吉(20000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嵩音(19980000)。臺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臺北:時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應貴(1993)。人觀、意義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韋伯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habha, Homi K.(1990)。Nation and Narr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7.郭官義、李黎、Habermas, Jürgen(1968)。認知與興趣。上海: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arx, Karl(1992)。〈「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夷將.拔路兒(1999)。〈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台灣原住民這個稱呼〉。《族群權力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朝霖、薛化元(1997)。〈主體性與教育權〉。《教育改革的民間觀點》。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arx, Karl(1992)。「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夷將‧拔路兒(1999)。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台灣原住民這個稱呼。族群全力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朝霖、薛化元(1997)。主體性與教育權。教育改的民間觀點。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abermas, Jurgen、郭官義、李黎(1968)。認知與興趣。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福岳(2005)。從原住民傳播發展多元傳播圖像。東台灣傳播研討會暨東台灣傳播論壇。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台灣原住民月刊編輯部(1999)。拚死爭得台灣原住民的廿一世紀,http://www.kgu.com.tw/minority/per/01/no01_04.htm, 20041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紹‧阿紀(2001)。原住民與「頭條新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