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吳繼文酷兒小說中的性/別飄浪、家國想像與時間觀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作者:曾秀萍
作者(外文):Tseng, Hsiu-pi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27
頁次:頁1-41
主題關鍵詞:男色傳統男同志酷兒小說酷兒離散同志飄浪跨性別飄浪Male homoerotic traditionGayQueer novelQueer diasporaTransgender drift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6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徐國文(2006)。變異身體與家國書寫的互文:《天河撩亂》的酷兒敘事。文化研究月報,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i, Ta-wei(2007)。Performers of the Paternal Past: History, Female Impersonators, and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15(3),580-608。  new window
3.唐毓麗(20120900)。病患的意義--談《天河撩亂》及《丁莊夢》的家族/國族紀事與身體。興大人文學報,49,14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志維(19970800)。穿越「鏡像誤識」:閱讀《品花寶鑑》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外文學,26(3)=303,68-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存存(20080600)。清代梨園花譜流行狀況考略。漢學研究,26(2)=53,16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20080700)。粉墨中國:性別,表演,與國族認同。戲劇研究,2,169-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秀萍(20100900)。扮裝臺灣:《行過洛津》的跨性別飄浪與國族寓言。中外文學,39(3)=430,87-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潔(2002)。佛教時間觀試析:兼與基督教比較。寒山寺佛學,1,270-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靈均(20190400)。從東亞少年愛到臺灣同志: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與須永朝彥。臺灣學誌,18,4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偉誠(19980600)。臺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0,3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森、徐德明(1998)。品花寶鑑。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繼文(1996)。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存存(2000)。明清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繼文(1998)。天河撩亂。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坤良(20080000)。飄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蕙貞、王敬翔(2015)。漂浪的小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明益(20040000)。以書寫解放自然: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edin, Sven Anders、徐芸書(1955)。羅布淖爾考察記。中華叢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紀大偉(20170000)。同志文學史:臺灣的發明。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alberstam, Judith、Halberstam, Jack(2005)。In a Queer Time and Place: Transgender Bodies, Subcultural Lives。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王德威(2000)。驚起卻回頭--評吳繼文《天河撩亂》,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德明(1998)。《品花寶鑑》考證。品花寶鑑。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康正果(1996)。男色面面觀。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勳(1996)。另一種性慾:柏拉圖〈饗宴〉與希臘的少年愛。世紀末少年愛讀本。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小虹(1996)。女同志理論。慾望新地圖:性/別與性慾取向。台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志維(2011)。海洋/湖泊/異質空間/另類家國:吳繼文的《天河撩亂》。海洋與文化。高雄: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德威(1998)。跨世紀的禁色之戀--從《品花寶鑑》到《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德威(2003)。寓教於惡--狎邪小說。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春蕤(2004)。認同的「體」現:打造跨性別。跨性別。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偉誠(2005)。《天河撩亂》文本解析。臺灣同志小說選。二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偉誠(2005)。另類經典:臺灣同志文學(小說)史略。臺灣同志小說選。二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ich, Adrienne、鄭美里(1999)。強制的異性戀與女同志的存在。女性主義經典:18世紀歐洲啟蒙,20世紀本土反思。女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德明(1998)。《品花寶鑑》引言。品花寶鑑。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亮雅(20010000)。世紀末臺灣小說裡的性別跨界與頹廢: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為例。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臺北:九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彥寧(1997)。酷兒的時間。酷兒啟示錄:臺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元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秀萍(2013)。夢想在他方?--全球化下臺灣同志小說的美國想像。筆的力量:成大文學家論文集。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cRuer, Robert(2006)。Compulsory Able-Bodiedness and Queer/Disabled Existence。The Disability Studies Reader。Routledge。  new window
17.文聿(2009)。性別漂泊的旅行者之書。酷兒新聲。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