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敘事儒學的開創光大--曾昭旭先生儒學之歷史定位
書刊名:鵝湖
作者:廖俊裕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Chun-y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7:3=435
頁次:頁27-42
主題關鍵詞:曾昭旭當代儒學敘事儒學敘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5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李澤厚、黃萬盛、陳來、朱維錚、陳少明、趙汀陽、宋志明(2008)。儒學第三期的三十年。開放時代,2008(1),4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1997)。新儒學的隔世回響。天涯,1997(1),147-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曉君(19840800)。談「情」·說「愛」:訪曾昭旭談他的「愛情觀」。新書月刊,11,2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昭旭(2000)。論以愛情為本的現代新儒教。宗教哲學,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靜宜(1987)。曲曲折折,終歸流到東海--訪曾昭旭談人生體驗。益世雜誌,7(7)=7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衍南(20020500)。現代人的心性導師--專訪曾昭旭教授。文訊,199,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毓生(1982)。「當代新儒家與中國現代化」座談會。中國論壇,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俊裕、王雪卿(20091100)。唐君毅先生的工夫論--敘事治療的一種形式。鵝湖,35(5)=413,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梓(1984)。婚姻好比三藏取經--曾昭旭楊長文的愛的現身説法。家庭月刊,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秋芳(19880300)。生命之泉:曾昭旭「在愛中成長」。自由青年,79(3)=703,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忠信(19881200)。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認識論層次的批判。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0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國強(19840200)。誰是一廂情願的了解:對林毓生教授批評唐君毅先生的哲學之確定看法。鵝湖,9(8)=104,28-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祖漢(1983)。關於林毓生氏對唐君毅先生的評論。鵝湖,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曾昭旭(2002)。六十自述--我的成長經驗。第一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456-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仁廷(2001)。「尋」與「逃」--一個失聲男性對「情」與「力」的辯證(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于甄(2004)。閱讀、寫作與心理自聊--穿梭在文字中的結構與解構旅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盈君(2005)。走向她--解構社會壓迫的另外一種取徑(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甄蘋(1999)。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昭旭(1989)。在愛中成長。臺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urner, G.、高紅岩(2010)。電影作為社會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昭旭(1996)。愛情功夫。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landinin, D. Jean、Connelly, F. Michael、蔡敏玲、余曉雯(2004)。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小楓(2004)。沉重的肉身:現代性倫理的敘事緯語。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昭旭(1993)。永遠的浪漫愛。臺北:張老師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昭旭(1985)。性情與文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昭旭(2003)。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2000)。探尋語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昭旭(1991)。提起與放下。臺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昭旭(1985)。且聽一首樵歌。臺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昭旭(1985)。情與理之間。台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廣學(2005)。敘事心理治療導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Aumont, Jacques、Marie, Michel、吳珮慈(2005)。當代電影分析。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錦華(2003)。電影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瓦西列夫、趙永穆(1985)。情愛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索洛維約夫、董友、楊朗(1996)。愛的意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昭旭(1987)。不要相信愛情。臺北:漢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柯慶明(1987)。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汪建達(2006)。在敘事中成就德性:哈弗羅斯思想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勞思光、劉國英、張燦輝(2001)。哲學問題源流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昭旭(2005)。我的美感體驗:道德美學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昭旭(20030800)。良心教與人文教--論儒學的宗教面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eleuze, Gilles、黃建宏(2003)。電影I:運動--影像。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克里斯蒂安、麥茨.吉爾、德勒茲、吳瓊(2005)。凝視的快感--電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White, Michael、黃孟嬌(2008)。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92)。我怎樣選擇了佛教。台北:慈心佛教流通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佩璇(1994)。第一次接觸--我如何成為基督徒。台北:道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唐君毅(1991)。致廷光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Bateman, Anthony、Brown, Dennis、Pedder, Jonathan、陳登義(2003)。心理治療入門。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White, Michael、Epston, David、廖世德、吳熙琄(2001)。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曾昭旭(1992)。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鎮國(20020000)。辯證的行旅。臺北市: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Freedman, Jill、Combs, Gene、易之新(2000)。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鎮國(19990000)。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家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曾昭旭(1985)。從電影看人生。臺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龔鵬程(1991)。我看新儒家面對的處境與批評。近代思想史散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昭旭(2003)。「儒學三書」自序。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龔鵬程(2001)。儒家的性學與心性之學。儒學反思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澤厚(1999)。說儒學四期。己卯五說。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1999)。華夏美學。美學三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昭旭(2003)。論以愛情為本的現代新儒教。良心教與人文教。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明輝(1991)。儒家如何開出民主與科學。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鎮國(2002)。新儒家與我的七〇年代。辯證的行旅。臺北:立緒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燕蕙(2008)。「論文」在學術與生死之間:談敘事研究。夢與療癒。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昭旭(1985)。試論平凡的人生觀。性情與文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昭旭(1985)。我之受益於唐君毅先生者。性情與文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燦輝(1997)。唐君毅之情愛哲學。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龔鵬程(1991)。存在的感受:論新儒家的學術性格。近代思想史散論。臺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