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道家到道教:淺談《老子想爾注》對《老子》的繼承與轉化
書刊名:慈惠學報
作者:陳政雄
作者(外文):Chen, Cheng-hsiu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0
頁次:頁112-122
主題關鍵詞:老子想爾注天師道老子道論Lao ZiTaoismLao TzuTao the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李宗定(20060700)。《老子想爾注》詮釋老子方法析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233-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屹(20100300)。漢末還是南北朝?--《想爾注》成書時代之比較。敦煌學,28,14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世驤(1957)。想爾注道經敦煌殘卷論證。清華學報,新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文華(1964)。關於「五千文」的來源--謹就正於嚴靈峰先生。民主評論,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昭瑞(2004)。《老子想爾注》雜考。敦煌研究,87,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俊宏(20051200)。《老子想爾注》之政治思想試論。政治科學論叢,26,3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振華(200511)。早期道教「文」的闡釋的多為視角--《老子想爾注》的邪文觀。中州學刊,200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玉玲、方司蕾(2006)。《老子想爾注》所批評的「偽技」考。道教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玲娣(2007)。《老子想爾注》中的「道誡」。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承玉(2008)。《老子想爾注》與《老子指歸》之關係。宗教學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源(2009)。王弼貴無論的思想及其與東漢曹魏時代背景的關聯。魅力中國,11(下)=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因(20100500)。戰國秦漢幾種《老子》注養生思想的遞變--從全身保身、精神境界、技術化導向到宗教教訓的發展。東吳中文學報,19,2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福濱(20101000)。《老子想爾注》「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37(10)=437,69-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運華(1996)。從《老子想爾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學化。人文雜誌,3,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長青、詹石窗(2010)。《老子想爾注》清淨教義析論。中華文化論壇,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長青(2010)。「道意」、「道誡」、「道術」--《老子想爾注》清淨教義内涵三義。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曹健坤(2000)。從《老子想爾注》看神仙思想的宗教理論化。北京行政學院學報,6,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麗桂(20060600)。道家養生觀在漢代的演變與轉化--以《淮南子》、《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為核心。國文學報,39,3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宗華(1999)。道家哲學向宗教神學理論的切換--《老子想爾注》“道”論剖析。哲學研究,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柳存仁(1991)。想爾注與道教。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47-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中偉(2008)。結精成神--《太平經》及《老子想爾注》之精氣觀研究。返璞歸真--第1屆道家、道教養生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8-07-01),234-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寄林(1994)。太平經釋讀。海口:南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謙之(1996)。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4)。傳授經戒儀注訣。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明(1984)。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邦雄(1994)。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鼓應(2007)。老子注譯即評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老聃(1975)。帛書老子。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家駱(1979)。太平經合校。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顧寶田、張忠利(1997)。老子想爾注。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199406)。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文史知識編輯部(199208)。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老子、河上公、王清祥(1994)。《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 : 道家思想基本探討。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中偉(20040000)。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魯、饒宗頤(1991)。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老聃、大安出版社編輯部、王弼、河上公(1999)。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耳、王淮(1969)。老子探義。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遠國(2005)。論《老子想爾注》中的養生思想。中國道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承玉(2005)。《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時代及與《老子想爾注》的關係。道教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