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新儒家對禮治民主之批判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李瑞全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Shui-chue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6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先秦儒學公羊學當代新儒學道德的人文主義新儒家之政治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5
  • 點閱點閱:62
本文主要回應近年大陸上若干學者批評當代新儒家只發揮傳統儒家之心性論,沒有繼承孔子之外王政治的建構。因此,本文首先說明孔、孟、荀在政治上的主張,陳述孔子之以仁作為禮樂的基礎,孟子之以不忍人之心發揮為不忍人之政的主張中所含有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哲學。孔孟皆以心性為基礎建立禮治仁政。荀子重禮與聖王之治強調客觀的政治制度,亦開啟了君臣之從屬關係。由此而有漢代依《春秋公羊學》來的刑政之治。本文同時申論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對先秦儒學之詮釋,發揮家之民主政治的詮釋。三位先生以「道德的人文主義」作為基本理解,由此建立儒家的內聖外王之政治哲學。唐先生之以「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是平等的能為聖之道德主體,因而人亦皆當平等為政治社會之主體,以主張民主」,可說代表了當代新學的儒家之民主觀。三位先生也批判西方現代民主社會中個人主義之缺少儒家所重的社群一體之義,提倡兩者之融合以保人民之幸福。本文也申論三位先生對董仲舒的公羊學之解讀,見出公羊學之引入具有隂陽家與法家之三綱說之發展。本文最後批判蔣慶之分割「心性儒學」與「政治儒學」之不當,以及蔣慶以公羊學為據而立的憲政三重合法性重蹈傳統政治之權威與獨裁之缺失,既不能相應孔門以仁心善性所追求的以外王保障人民安身立命的宏旨,也不理解西方民主理念之普遍意義與民主政治之對統治者權力之限制意義,並非真能解除儒者三千年來的為生民主命的要求。
圖書
1.白彤東(2009)。舊邦新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全(2013)。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新北市: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慶(2003)。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養正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荀子(1970)。荀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1970)。歷史哲學。香港:人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仲舒(1968)。春秋繁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熹(2003)。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75)。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復觀(1988)。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瑞全(1993)。論現代性與後現代主義:當代新儒學的反省。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貝淡寧(2012)。儒家學說與社會主義的和解?。儒家憲政與中國未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文明(2012)。政治儒學復興的正當性。儒家憲政與中國未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復觀(1988)。『死而後已』的民主鬪士--敬悼雷儆寰(震)先生。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68)。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中國思想史論集。臺中: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