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王陽明「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與「良知即是《易》」的理論關係
書刊名:鵝湖
作者:張雅評
作者(外文):Chang, Ya-pi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41:2=482
頁次:頁1-15
主題關鍵詞:王陽明致良知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即是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6
  • 點閱點閱:169
王陽明在孟子學的基礎上提出「良知」,並提出良知之學的最後定論「致良知」。其發展脈絡是,龍場悟道之後,在陸象山「心即理」的基礎上,提出工夫論「知行合一」;平定朱宸濠之後,在「心即理」的基礎上展開其理論,發展為「良知即是天理」,提出工夫論「致良知」。本文從王陽明「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與「良知即是《易》」的理論關係展開,陽明首先肯定良知之存在,他繼承「心即理」之說,肯定心之道與天之理,其理則一也;在人心之良知本體上,肯定良知是天理,亦是《易》之理;換言之,《易》之理,是天理,是良知本體,亦是「致良知」的工夫。王陽明的良知之學,其本體論與工夫論是徹上徹下,是一貫之理,是道一之理。
期刊論文
1.溫海明(1998)。王陽明易學略論。周易研究,1998(3)=37,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賀廣如(2008)。明代王學與易學之關係--以孫應鰲「以心說《易》」之現象為例。周易研究,2008(2)=88,75-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冠宏(19940500)。陽明對《孟子》「盡心」章之詮釋試探--兼論孟子原義與朱、王所解之比較。中國文學研究,8,137-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璉璋(20000900)。王陽明與周易。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7,389-4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沛(2010)。王陽明心學視域下的易學觀。周易研究,2010(4)=102,2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立舟(2004)。《周易》與陽明心學。周易研究,2004(6),68-7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月清(2005)。易哲學發展史之一嬗變--陸王心學的易哲學思想探析。周易研究,2005(5)=73,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軒、王秀梅(2010)。孔子家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靖德、朱熹(2010)。朱子語類。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守仁(1992)。傳習錄。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00)。孟子集注。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友蘭(1999)。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國良(19800000)。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載、王夫之(2000)。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2000)。論語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97)。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守仁、吳光(1992)。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熹(2000)。大學章句。臺北:鵝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2000)。五十自述。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紱(1831)。穆堂別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陸九淵、鍾哲(2010)。語錄。陸九淵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1999)。說命。尙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99)。繫辭。周易本義。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伯崑(2005)。明代心學的易學哲學。易學哲學史。北京:昆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答張欽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